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总是着火?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发展迅速,许多汽车制造商正在向电气化转型,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性能更加引人注目。但随着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额逐年增加,火灾事故经常出现在报告端,甚至最初经常发生在夏季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中,现在冬季不能幸免。冬季冰雪,锂离子电池中的离子活性降低,电动汽车自燃事故应减少。然而,许多电动汽车火灾发生在冬季后,为什么与我们的直觉相反?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总是着火?

新能源汽车火灾的大部分原因是动力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短路或断路,导致汽车电池温度过高,导致热失控,点燃线路,开始自燃。根据新能源汽车火灾时的状态,火灾原因可分为火灾、碰撞火灾、浸水火灾和停车状态火灾。其中,充电时火灾最为常见。

由于取消了发动机等部件,许多新能源汽车将电池放在车辆底盘上,不仅可以避免影响车辆空间,而且可以有效降低车辆重心,提高驾驶稳定性,新能源汽车电池不直接暴露,毕竟,我们经常遇到雨天涉水、石头碰撞等,所以制造商也在电池保护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就像车辆的涉水性基本上可以达到IP67级一样,即电池可以在一米深的水中浸泡30分钟而不受任何影响,这完全可以应对日常雨水。

至于防撞,由于电池组位于底盘中心,这个位置不太可能发生碰撞。此外,电池组周围的高强度防撞梁和车辆本身的纵梁可以大大保证电池组的安全。

由于电池本身的安全性如此之高,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仍然频繁发生?首先是汽车公司自身的质量控制问题,因为一旦电池安装不到位,或者某个部件连接不紧密,就会给后期埋下巨大的隐患。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底部,因为许多车主不知道底部会对电池组造成多大的损坏,这可能会导致电池短路,从而埋葬自燃爆炸的隐患。

为什么新能源汽车总是着火?

此外,锂电池在冬季低温环境下更容易发生负极锂分析。负极锂分析是锂离子电池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是冬季电动汽车自燃事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充电过程中的反应是锂离子聚合到负极,但低温下锂离子的化学反应活性降低,锂离子迁移缓慢。负极表面的锂离子在嵌入负极之前已经还原为金属锂,并在负极表面沉淀形成锂分支晶体,即所谓的锂分析。锂结晶沉积会刺穿隔膜,导致电池短路,损坏电池,导致电池燃烧和火灾事故。

在寒冷的冬天,特别是在北方城市,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以避免电力电池的锂分析。

发生自燃该怎么办?

冬季电动汽车火灾事件增加,电动汽车的整体安全性是否低于传统燃料汽车?消费者不必太担心这一点,无论是燃料汽车还是电动汽车,都有自燃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只要事故率能控制在一定比例下,就不必太担心。

当我们的电动汽车消费者或普通吃瓜者遇到电动汽车火灾事故时,如何处理才是正确的姿势?

汽车自燃前,一般会有烧焦、电池气味等难闻气味。严重时,还伴有烟雾。发现异常后,应立即停车,关闭电源,并及时寻求专业维修人员或消防人员的帮助。当电动汽车每天都有烟雾或异常噪音时,驾驶员应立即关闭电源离开汽车。如果汽车在充电过程中发生烟雾和火灾,也应立即关闭电源连接,并迅速报警。

电动汽车发生火灾的初始时间为0-3分钟。如果现场有灭火设备,您可以尝试使用灭火设备进行灭火。但是,如果5分钟后火势得不到控制,很快就会进入爆燃阶段,周围温度很高。此时,您应尽快远离火灾现场,等待消防救援。

如果电动汽车发生碰撞引起火灾,如果乘客因撞倒车辆部件而受到碰撞伤害,其他人应首先试图将人救出车外。如果门没有损坏,打开门让乘客逃跑。

当司机和乘客的衣服着火时,如果时间允许,他们可以迅速脱下衣服,用脚踩上衣服的火;如果太晚,乘客可以用衣服拍打,或者用衣服覆盖火灾以窒息灭火,或者滚动衣服上的火焰。

我们还可以提前防止汽车自燃。方法是定期检查和维护汽车的电源设施和燃油系统,及时修复故障,防止油路、电路故障、漏油、漏气等现象。大多数汽车在使用几年后会出现线路老化、橡胶老化和发热现象,经常出现短路现象。

许多车主注重时尚,喜欢改装车辆来展示他们的个性,但这样做有很大的安全风险,很容易导致车辆内部电路短路等问题。不要在车内放置打火机、空气清新剂、香水、摩丝等容易膨胀爆炸的物品。推荐的物品是灭火器,普通汽车的车载灭火器是1公斤干粉灭火器和1L水基灭火器。更容易携带,也可以固定在车内。

百姓评车

由于中国汽车发展历史不长,各方面与国际品牌差距较大,更不用说近年来新能源车型,在国家有利政策和补贴后,市场爆发,主要汽车公司推出了相应的车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新能源车型,但现实表明,大多数车型尚未完成半成品,各种故障和自燃事件源源不断地涌现。

事实上,制造汽车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特别是后期的研发和优化成本,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汽油汽车的更换周期长达4~5年,因为大部分时间都投资于研发,许多新能源品牌诞生不到10年,已经有几款在售车型,可以想象这些车型的驾驶体验和可靠性。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52314172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