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冠肺炎给很多行业蒙上了阴影,但无论经济环境有多差,企业和个人都不会停滞不前。在这个经济寒冬,新能源汽车等许多行业仍在迅速发展。由于传统化石燃料不够环保,石油开采有限,汽车使用的能源正在向新型清洁能源发展。
今年,约有70辆新能源汽车上市(仅计算新车型、旧车型更新、更换)。从这些新上市车型中,我们可以看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四大变化。2022年是新能源汽车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年。这四个变化不仅是2022年半年的总结,也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指导。
SUV逐渐取代汽车,大才是王道
在2022年上市的70款新能源汽车中,SUV数量已经达到34款,但汽车数量只有21款。早在2021年,曾经在国内销售霸主的汽车就已经被淘汰了SUV超越,看未来SUV领先地位会越来越大。
雷科技内部多次爆发买车应该选择车还是车SUV在讨论中,汽车支持者认为汽车油耗更低,外观更高,驾驶体验更好。SUV支持者认为,SUV空间更大,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即使他们还没有结婚,他们也应该考虑未来的家庭旅行。
的确,中国人有很强的家庭观念。相比之下,汽车的空间太小,空间太大SUV显然更实用。大空间不仅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而且拉货能力也更强。
图源:理想
过去SUV长期销量不如汽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SUV能耗高,出行成本高于汽车。尽管由于体积、风阻等问题,新能源时代还是会解决这个问题,SUV能耗仍然高于汽车,但电费比油费便宜得多。小、中型SUV油耗一般为100公里L以上,中大型SUV甚至200公里L,目前92号汽油一般7.5元/L以上,SUV75元起100公里出行费。
小型、中型SUV100公里的耗电量约为13度~17度,中大型SUV100公里的耗电量会稍微高一些,但一般不会超过20度。民用电约0.5元/度,商用电约1.5元/度,综合成本仅为燃油车的三分之一。
解决出行成本问题,空间大SUV但在辉煌的背后,SUV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驾驶感差、成本高、价格高。SUV重心高,风阻大,重量大。再加上城市出行的低速优化,操控性难免会更差。
由于体积大,材料不可避免地会增加SUV底盘高,空间大,对材料和轮胎的要求更高,成本通常比同档次的车高15%左右,价格自然会更贵。SUV如果你想完全超越汽车,你还需要解决成本和驾驶意识的问题。至于汽车,行业已经非常成熟,存在的问题属于客观情况,仍会有观众,但落后SUV不可避免。
随着自动驾驶时代的到来,激光雷达将成为标准
新能源和智能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两个方向,其中智能汽车最关键的一点是自动驾驶,实现自动驾驶需要计算能力和激光雷达两个保证作为基础。并不是说自动驾驶必须需要激光雷达,特斯拉选择了纯视觉模式,只依靠集数据。但考虑到安全性,激光雷达肯定更可靠。
2022年,中国共有12辆新车配备了激光雷达,其中路特斯ELETRE阿维塔11号以4个激光雷达数量排名第一,配备华为3个激光雷达。
图源:阿维塔
就算力而言,曾经GPU行业龙头企业NVIDIA入场后,发布了许多高计算能力的车载芯片。Orin X创纪录NVIDIA计算能力高达2000TFLOPS的Thor芯片创造了新纪录。
随着自动驾驶的全面普及,最关键的一点无疑是激光雷达的降价。一旦激光雷达的价格是数十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激光雷达的价格已经降低到1万元以内,但考虑到汽车想要准确地收集数据,激光雷达可能还不够。
如果激光雷达的价格一直这么贵,只有价格比较贵的车型才能买得起,所以激光雷达的降价极其重要。华为表示,目标是将100线激光雷达的价格降低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约695元人民币)。如果华为和和赛科技能够实现,激光雷达将成为汽车的标准。
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允许自动驾驶商用,但考虑到汽车使用寿命长,汽车公司已经在为未来的产品安装激光雷达和高计算能力芯片OTA准备升级自动驾驶。
里程飙升,纯电车告别续航焦虑
在国庆节期间,中国有很多有趣的情况,比如新能源充电一小时,但排队三四个小时。阻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最大问题是耐力,特别是在冬季,由于温度下降,耐力将大大降低。
最重要的是,由于不确定下一个服务区的充电站是否有空位,担心中途交通堵塞,电量不足,最好给每个充电站的汽车充电一次。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首先,速度等于加油的秒充。目前,支持超快速充电的电动汽车可以将充电时间缩短到1小时左右,但充电站数量不如加油站多,充电时间远远长于加油时间。充电站不足是不可避免的。
汽车公司和相关生态链仍在建设充电站,但一方面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充电站需要占用太多空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设太多。然而,也很难提高充电功率。充电功率越高,设备压力越大,要求越高。现在将充电时间压缩到1小时左右是极限。
因此,汽车公司需要考虑第二种解决方案,通过大电池实现长寿命,解决用户的耐久性焦虑。早在2021年,威来就发布了威来,它支持1000公里的超长寿命ET但这辆车直到2022年3月才交付。
2022年,许多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在中国上市。虽然冬季电池寿命仍将大大降低,但至少中短途旅行不需要担心电池寿命,长途旅行不怕错过服务区,无法到达下一个服务区。
但如果你真的经常跑很长一段路,那么混合动力汽车仍然是最好的选择。内燃机在高速公路上推动,动力充足,油耗适中。城市驱动的电机可以大大降低油耗。2022年,纯电动汽车的低耐久性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但情况有所改善。
2023年,预计将有多款续航1000多公里的车型上市,如2023款小鹏G9、红旗H5纯电等。再加上大量的充电站正在建设中,我相信电动汽车用户的耐力焦虑将在几年内恢复。
自主品牌的崛起,汽车行业迎来了新时代
2022年新发布的70款车型中,只有10多款是合资或进口车型,其他车型均来自自主品牌。吉利、长安、东风等老牌车企不仅拥有蔚来、理想、小鹏、哪吒等造车新势力,还发布了基于自主品牌的新车型。
在燃料汽车时代,国内汽车公司起步太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直到燃料汽车时代的到来,所有的汽车公司都被拉回了同一条起跑线。依靠成熟的供应链和运输优势,国内汽车有更多的机会。甚至有些汽车公司也不愿意只在中国发展,开始向比亚迪、威莱等海外市场拓展,并在2022年与特斯拉等外国巨头竞争。
图源:比亚迪
新能源汽车时代是国内汽车企业的机遇。老汽车企业的技术优势不再存在,船舶难以调整。相反,汽车制造的新力量没有旧行业的拖累,也没有向新能源时代迈进。然而,在辉煌成就的背后,有许多风险。最明显的是新能源汽车入不敷出。
老牌车企还好,至少有燃油车业务支撑,即使新能源车业务投资资金较高,但一般不会亏损。汽车制造的新力量是不同的。研发投资过高,但自身经济实力非常有限。根据蔚来财务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亏损41亿元,前三季度总亏损86.52亿元。
图源:蔚来
前段时间,江淮宣布以17.0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蔚来的部分资产。显然,蔚来现在需要钱,而江淮决定给蔚来输血,把它们深深绑定在一起。要知道,从2014年到2022年第三季度,江淮的总利润只有18.6亿元,几乎花了9年的利润才收购蔚来的资产。
小鹏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前三季度亏损近70亿元。只有理想情况好。前三季度只亏了20多亿元,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
2023年,造车新势力的首要目标是减少损失,寻找出路。
总结
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越来越成熟,消费者需求、行业发展方向和生态链发展迅速,但对于汽车制造的新力量来说,情况越来越紧迫。虽然老汽车公司很难转型,但毕竟,在一点转型中,它们本身就很大,即使只完成了部分转型,也可能是对汽车制造新力量的致命打击。
如果汽车制造的新力量不能实现利润,它将面临被收购的风险。即使是新汽车制造力量的龙头企业魏小理也无法告别损失,威莱甚至被迫将部分资产出售给江淮汽车。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制造新力量仍然很难盈利。如果你想提高收入,你必须提高产能。你可以建造工厂,招聘工人,购买设备。每一项都要花钱,更不用说新能源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资了。
一开始,何小鹏、余承东等汽车制造新势力高管表示,未来只会有5家左右的龙头汽车公司,其他汽车公司要么在裂缝中生存,要么被收购。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五家汽车公司中最多只有一家拥有汽车制造新势力,甚至可能没有一家。
本文图片来源:123RF 正版图库 来源:雷科技
原创文章,作者:雷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21033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