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工资成本降低20%
作者|王磊 楚门
在转型的痛苦下,百年大厂撑不住了。
据路透社最新报道,一份曝光的备忘录显示,大众乘用车品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赛弗(Thomas Schäfer)大众汽车品牌在员工大会上发出预警,面临各方面的财务挑战。
为了应对特斯拉和其他对手,我们必须提高效率, 降低产品成本,简化客户服务。具体措施是降低100亿欧元(约770亿元)的成本,降低行政人员成本的五分之一。
然而,公众并不认为他们在裁员,而是认为他们在裁员。“提前退休”。
公众将要求一些员工签署退休协议或提前退休协议,不再招聘替代品,以实现伪装裁员。
01缩短产品周期,提高销售回报
“高成本、低生产力导致大众品牌汽车缺乏竞争力。”
这是上周一大众乘用车品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在员工会议上的警告。
根据财务报告,托马斯没有撒谎。今年上半年,大众乘用车业务利润率仅为3.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8个百分点。
就在过去的第三季度,大众集团的销售收入为788.45亿欧元,同比增长11.6%;汽车交付量为230万辆,同比增长7.0%。但第三季度销售回报率仅为6.2%,远低于6.2%“超过10%”长期目标。
如果成本没有大幅降低,就没有足够的竞争力,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措施“降本增效”处理当前问题的方法。
这是什么意思?答案很明显——裁员,毕竟裁员永远是降低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托马斯根据内部备忘录·谢弗告诉员工,在未来,我们将需要在大众汽车的许多领域以更少的人员运营。
“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少的人做更多的工作,而是摆脱旧习惯,对重复工作和低效率说不。”
大众人力资源总监Gunnar Kilian表示,公司未来将采取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尽可能减少部分退休和提前退休。
但是Gunnnar Kilian一再强调,公司的目标是将工资成本降低20%,而不是员工数量降低20%,并透露公司领导与员工委员会的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早在今年6月,大众品牌就正式宣布了ACCELERATE FORWARD降本增效计划。这个计划是将公众的成本降低近110亿。
根据该计划,大众品牌的目标是将销售回报率提高到6.5%,以确保对未来技术和就业的投资,并计划在2026年增加约100亿欧元的收入。
实现上述目标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精简和加快行政流程,提高开发和生产效率,精简车型阵容,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当时,大众表示,他们将在许多方面进行改革,这也为大众变相裁员铺平了道路。
此外,备忘录还提供了其他降低成本的措施,如将产品周期从50个月缩短到36个月,缩短整体生产时间,并取消在沃尔夫斯堡投资8亿欧元的新研发基地。
该取消的R&D基地是R&DSP平台核心和模块设计的新R&D中心。
众所周知,SSP是大众未来计划的关键核心平台,是覆盖大众各品牌、各级车型的机电一体化平台架构。SSP是大众完成电气化转型的重要节点。
问题来了,计划取消SSP平台的研发基地,以后如何更换大众的纯电动车型。
在中国可以找到一些答案,大众将是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大众安徽已建成SSP平台的本土生产基地,包括正在建设的新研发中心。
02增收不增利
当大众上次大规模裁员或前首席执行官迪斯在位时,他宣布全球裁员3万人,帮助大众开源节流,其中德国有2.3万人,帮助大众节省了37亿欧元。
这一次,如果公众想节省100亿欧元,就意味着必须大胆调整。
公众的官方解释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没有足够的利润,就无法独立为电动汽车的转型和未来提供资金”。
简单翻译一下,大众集团的主营业务赚不到足够的钱。当你赚不到钱的时候,你只能少花钱。
今年第三季度,大众汽车产量为217.3万辆,同比下降2.8%,交付量为234.4万辆,同比增长7.4%。
第三季度收入为788.45亿欧元(约8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营业利润为48.94亿欧元,同比增长14.9%。
然而,第三季度的对冲也造成了25亿欧元的非现金损失,直到今年年底才能抵消。
虽然收入和净利润都在增长,但在销量上升的前提下,大众汽车的利润率下降了1.8%到3.8%。大众乘用车品牌首席执行官施文涛对此并不满意。相比之下,丰田的乘用车利润率达到了11.8%。
最大的问题是增加收入而不增加利润。托马斯·舍费尔解释说,“管理成本过高,工厂效率不高,成本明显高于竞争对手。”
此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也给大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去年大众在中国前三个季度的利润分别为8.24亿欧元、5.78亿欧元和11.5亿欧元。今年只有6.25亿欧元、5.27亿欧元和7.27亿欧元。与2022年相比,今年中国前三个季度的利润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公众认为,在全球电力市场飙升后,需求开始疲软。
据《欧洲汽车新闻》报道,今年前三季度,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47%,但9月份电动汽车增速明显放缓。
特斯拉、大众、奔驰等龙头企业都发出悲观预测,市场高利率和需求低迷降低了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消费欲望。据公众报道,目前电动汽车的订单量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
JATO知名汽车数据分析公司 Dynamics表示,如果没有更便宜的电动车上市供消费者选择,需求将保持低位,电动车增速将放缓。
与此同时,家大业大的人花了很多钱。比如命运多舛的软件部门CARIAD,近年来烧光了50亿欧元,约391.2亿元。
无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公众都必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然而,即使一些员工被要求提前退休,也很难实现节省100亿欧元的最终目标。
03在中国再造“狼堡”
所谓东方不亮西边亮,大众恰恰相反。
虽然国外裁员,但大众对国内的投入并不手软。简单来说,省,花。
早在去年10月,大众汽车集团的软件公司CARIAD就与地平线达成合作,投资约24亿欧元成立合资企业并持有合资企业。合资企业计划于2025年、2026年量产L2 、L2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产品等级。
一年后,11月20日,大众软件公司CARIAD和地平线的合资企业终于正式成立。CARIAD之前的大规模裁员并没有影响到这家新成立的公司。
今年,公众在中国采取了更多行动。首先,7月份宣布向小鹏投资7亿美元,持有小鹏约4.99%的股权,旨在加快智能转型,减少智能驾驶舱开发损失。
而这笔交易今天刚刚完成,大众汽车集团还成功获得了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大众与小鹏的合作可以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合资时代。官方表示,小鹏和大众联合开发的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已取得积极成果,并已完成。”
11月,大众软件公司CARIAD中国子公司宣布与国内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合作,双方将合作扩大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领域的互联网创新。
明年1月初,大众汽车还将在中国合肥投入运营现代化R&D中心。这也是德国以外最大的R&D中心。
大众投资10亿欧元为该中心创造3000个就业机会。该研发中心位于大众汽车安徽电动汽车厂,仅18个月就建成。
大众前首席执行官迪斯曾表示,他们在德国沃尔夫斯堡也有类似的计划,但他的继任者取消了这一计划。原因也很简单:欧洲汽车市场萎缩,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将继续增长。
与家乡的业务相比,大众集团似乎决心在国内市场放手。毕竟,在新能源的下半年,如何不被甩下车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中国重建一个“狼堡”,也不是不可能。
原创文章,作者:超电实验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814138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