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内新能源开始成为市场宠儿以来,燃油汽车市场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现在,如果你想继续在国内汽车市场获得市场知名度和消费者的认可,如果你继续依靠燃料汽车在市场上的支持,你可能只能解决短期的市场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绝不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因此,现阶段,长安、吉利、长城等国内传统燃料汽车制造商开始了新能源转型。
无论是从产品端到终端商店的变化,你都应该是显而易见的。每个家庭都开始建立自己的新能源品牌,包括纯电力、插入式混合动力和扩展产品;也建立了自己的新能源品牌,或燃料和新能源产品的终端商店“独立化”运营。
所以现阶段,面对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冲击和合资汽车市场的降价,这些老牌国产品牌,如何销售新能源汽车?
国内新能源,终端折扣不大
说实话,在参观三个国内品牌终端之前,我提出了不同的想法。这一想法是怀疑,当国内品牌终端从燃料向新能源转型时,会有大量有利于消费者的市场环境,如增加折扣,通过降价换取销售。
但事实证明,情况并非如此。
事实上,上述三家公司都没有以价格换量的方式销售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入式混合动力和扩展模型。他们的终端优惠政策非常有限,折扣范围不大,保持在5000元到1万元左右(也有特殊情况)。
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转型相对较早开放,现在有许多新能源品牌和产品,包括阿维塔、深蓝色汽车、长安启源等品牌,这些都是长安汽车布局的新能源市场。目前,部分4S店长安启源仍与长安燃油车同台销售。当被问及商店的销售情况时,商店仍然销售燃料汽车,现在长安汽车品牌燃料汽车折扣约8000元到1万元,没有更大的折扣,商店所有燃料汽车产品每月可以交付约100辆,销售保持良好。
现阶段,门店的主要任务是销售UNI系列产品。未来,长安汽车的新能源市场将由长安启源填补。因此,现阶段长安UNI-K插混车,优惠1万元,置换补贴2万元。相反,长安启源的新能源车型没有终端折扣。而对于深蓝汽车来说,其深蓝SL03的优惠力度在万元左右,每月销量可达30辆左右。
同样,吉利、长城汽车等老品牌在面对新能源转型时,终端市场仍然没有松动。
吉利汽车的吉利几何和吉利银河品牌已经开始独立运营和开店。在这次访问中,我想了解一下吉利品牌燃料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情况,但在导航到商店后,我发现只有新能源产品,而吉利燃料汽车产品在两公里外的另一个地方没有联合开店。
详情,银河系列是两家店销量最好的。单店可以卖100台左右。银河L7支撑了大部分销量,银河L6的热度不高。这两辆车的折扣都在1万元以上。吉利几何,多车型单店月销量约30-40台,全系优惠8000元。
最后是哈弗汽车,现在也有了哈弗汽车新能源店,是今年开的新店。因为之前车型少,都集中在哈弗燃油车店销售。现在有资质的经销商可以转型为新能源店,只卖新能源车。
店内是枭龙MAX,折扣1万元,月交货量约80台;其次,最近新上市的哈弗猛龙,上市一周左右已经交付了20多台,没有折扣,只有上市时的政策支持。然后是大狗,折扣只有8000元,月平均销量10台;枭龙销量最差,但折扣只有6000元。
国产新能源终端不再争优惠
走访三家品牌4S店后,共同点都在为新能源开辟独立的运营条件,终端优惠力度比以往的燃油车有所降低。不同的是,吉利和长城汽车这两个品牌在新能源布局上或多或少与自己的燃油汽车有所不同,不在同一家店销售;目前,长安汽车的一些4S店仍处于同一家店的销售状态,服务体验不如独立运营模式。
以上只是个人对三个品牌的简单总结。
当然,在这个阶段,看到国内品牌能够面对市场,开始积极转型是一件好事。对于消费者来说,有更多的产品可供选择,并逐渐接受国内品牌不依靠折扣来改变销售的终端销售政策。这也表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对合资汽车的信任到现在,如果你打算购买新能源,你更愿意选择国内品牌的产品。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A级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主流,累计销量达到238.6万辆,同比增长1.4倍。此外,从产品价格来看,15万至20万元的价格范围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价格范围。在这个价格范围内,2022年累计销量为185.5万辆,同比增长2.1倍。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
不难发现,价格15万-20万元的新能源车型销量已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增长点。而这一消费特征,似乎也延续到了2023年。现阶段,在这个价格下,大多数国产新能源汽车都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现在大部分性价比优势都集中在智能领域,少数企业开始关注细分市场需求,比如长城产品专注于越野使用场景,可以在上市价格下配置四轮驱动和后锁,这在这个价格水平的市场上是罕见的。
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优势,我们应该如何分析?
就我个人而言,由于中国市场基础巨大,中国有大量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包括传统品牌和新力量)。在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竞争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带来更大的市场压力,但也可以使价格竞争更加充分,让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汽车产品。
不难发现,在国内传统品牌转型新能源的阶段,几乎没有遇到太多的技术问题。他们仍然有序地推广新产品和转型,价格合适,产品实力优秀。在此背后,在当今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前提下,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足够的技术储备。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国产新能源汽车。从长远来看,更好的价格背后是更强大的行业。我们希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232212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