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绿能:加快技术产能迭代 加快BC电池导入

隆基绿能于10月30日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41亿元,同比增长8.55%;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6.94亿元,同比增长6.54%。数据显示,近18年来,国内企业建设了约380GW的全产业链项目;近两年来,行业新增了380GW以上的全产业链项目。自2022年以来,隆基绿能率先降低扩产速度,转而加快新技术产业化步伐。

加快技术产能迭代 加快BC电池导入

据不完全统计, TOPCon规划产能超过1000GW。到今年年底,TOPCon名义产能将超过600GW,光伏制造业产能过剩已成定局。业内普遍认为,TOPCon技术仍然是过渡产品。与传统的PERC电池相比,效率提升幅度太小,行业技术同质化程度高,短期盈利,可能会影响企业的长期投资收益。

隆基绿色能源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会议上表示,光伏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第一个冲击将是准备不足的公司,财务状况差、技术不先进的公司面临最大的风险,未来两到三年,中国一半以上的光伏行业制造商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在此背景下,隆基绿色能源一方面加强了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步伐,另一方面收缩了生产扩张的步伐,提前应对了产业变化的市场影响。在技术迭代的十字路口,隆基绿色能源对BC技术路线持坚定乐观态度,改变了过去BC技术难度大、成本高的局面。通过推出HPBC电池,BC技术具有竞争力。

2023年10月8日,隆基绿能Hi-MO X6防积灰组件在Hi成功发布-MO 6.产品升级进化,具有美观、发电效率高、安全可靠、防积灰四大特点。报告期内,公司专注于高效BC技术的迭代升级和产业化,不断提高HPBC产品的产量和转化效率。随着公司高效BC技术研发的深入和产能建设的推进,HPBC性能更高 预计Pro电池产能将于2024年底投产。据悉,明年隆基绿能BC电池满产超过30GW。

通行业竞争白热化 拒绝低成本倾销

如今,光伏产业的产能规模急剧扩大,产能过剩和潜在的恶性价格战已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有消息称,在硅片环节,除龙头企业外,其他硅片企业的开工率只有50%-70%。

据业内人士估计,电池片价格约为0.6元/瓦,包装平均成本为0.6元/瓦,最低成本为0.5元/瓦。也就是说,从制造成本来看,组件最低成本为1.1元/瓦,其他成本超过1.2元/瓦。

据业内多家媒体报道,恶行竞争将严重破坏中国光伏企业品牌,从价格战向技术创新转变,提高优质产能更新速度,减少盲目扩张步伐。隆基绿能自2012年上市以来,累计R&D投资超过220亿元,获得各类专利2525项。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有4036人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工作,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66%。

10月31日,李振国在公司第三季度业绩简报会上表示,最近组件环节的非理性价格低于1元/瓦。现阶段,整个产业链在这个价格水平上很难盈利,这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即使是集成产业链,也只能勉强维持1元的水平。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太阳能光伏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312313075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