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2023年8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发布了《汽车行业稳定增长工作计划》(2023)—2024年)》 通知。该通知提出了汽车行业稳定增长的七项措施,其中前两项措施是: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稳定燃油汽车消费。
政策发生边际变化:在稳定燃油汽车消费的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扩大。
众所周知,锂电池主要是新能源汽车“当红炸子鸡”。就乘用车而言,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38%。截至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已达1821万辆,占汽车数量的5.5%。
此前,许多市场机构预测,2030年,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在乘用车领域的渗透率达到80%-90%。不仅市场机构持这种观点,一些官方权威机构也受到威胁。
为什么七部委在支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同时,踩刹车稳定燃油汽车消费?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火煮油,但目前大部分消费仍然是燃油汽车。
一个非常尴尬的现实是,新能源汽车卖得很好,但汽车公司不赚钱,卖一辆损失一辆;传统的燃料汽车卖不出去,但有利润。形成的情况是,新能源汽车大喊大叫,但没有赚钱;传统的燃料汽车被唱坏了,汽车卖不出去。更糟糕的是,一些消费者对锂电池汽车犹豫不决,但羞于购买传统的燃料汽车,不得不等待钱,导致汽车无法销售。
最终付款的,自然是国家汽车工业和国家税收。
这仍然是购买环节。
在使用过程中,燃油车带来的税收比电车高几个数量级。以特斯拉model为例 例如,80度的电池充满电120元,自备桩60元。传统燃油车60升油含税200元,其中消费税(中央税)90元。
请锂电池车下神坛的不是环保问题,而是税收。
事实上,锂电池汽车的发展风险并非没有。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60%。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很低——除德国等少数欧洲国家外,美国、日本、韩国纯电动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均为个位数。
从欧洲撤回禁燃令、促进合成燃料、氢能和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发展来看,欧洲对汽车工业转型的态度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呼应这种情况,七部委在稳定传统燃油车消费时留下了一个洞——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混合动力、低碳燃料等技术路线,促进燃油汽车市场的稳定发展。
不仅是燃油车,七部委还补充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bug, 氢燃料电池汽车。
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计划(2023)—2024年),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四个字:进一步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稳步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规模;鼓励地方政府加快氢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中、重型燃料电池商用车的示范应用。
近年来,锂电池汽车已成为普遍趋势。部委很少提到氢燃料电池汽车。除《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外,专门针对氢能产业。其他部委的政策大多涉及氢能产业。
这一次,我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说得更多,对燃料电池汽车的态度更加积极和自信。从“鼓励试点”、“开展研发和示范”,到“深入示范”、“稳步提高规模”,措辞达到了新的水平。
这是新政策的第三个变化。
形势比人强。随着技术路线的不断变化,政府也在发生变化。我们不能只是纯电动而不是打败世界。我们需要注意其他技术路线。用安徽明天氢能董事长王朝云的话说,如果三个孩子被释放,纯电动不再是唯一的幼苗。
原创文章,作者:香橙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209126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