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相比最大的缺点是什么?

如果有人问你,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相比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会怎么回答?

是油价太贵还是能耗太高?还是设计不够前卫?发动机运行时噪音太大?也许这些都不足以让燃油汽车在竞争对手中落后。事实上,两者在“智能化”程度上的差异确实拉开了他们在使用体验上的差距。

根据前段时间乘联发布的数据,今年上旬,新能源乘用车L2辅助驾驶功能装载率接近40%,燃油车只有18.1%,说明两者在智能化方面的差距非常明显。

此外,从今年新上市的车型中可以看出,几乎所有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都配备了功能齐全的主动安全配置,包括ACC自适应巡航、自动制动、车道辅助等功能。即使在25万元以上的范围内,新能源汽车ACC自适应巡航功能的装载率也高达99%。相比之下,燃油车只有价格昂贵的高端车型才会使用相同规格的配置。

“目前,燃料乘用车L2辅助驾驶功能的普及率较低,主要是由于需要更多的传感器硬件辅助,导致装载成本较高,”乘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在城市道路条件下驾驶时,客户对L2+辅助驾驶功能的体验感知不强,应用性价比相对较低。

另外,根据J.D.根据Power发布的研究数据,在去年中国汽车智能体验的研究项目中,新能源汽车的平均得分比燃油汽车高27分。今年,这些数据已经扩展到37分,这表明两者之间的智能差距正在扩大。

关于这一现象,J.D.中国汽车产品部总经理杨涛说:“智能体验对消费者购买汽车的影响正在增加,拥有先进技术配置的智能汽车正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重要选择。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增加车辆的智能配置,独立品牌在这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对于燃料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在智能配置上的差距,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它们在电气化方面具有固有的优势,毕竟,新能源汽车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发动机和变速箱结构,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多的电缆和电子元件,这些是实现“智能”的前提。

相反,传统燃料汽车,受结构空间的限制,汽车可以容纳有限的电子部件,汽车公司忙于新能源转型也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在传统结构上所谓的升级,所以对于燃料汽车,大多数只能将现成的智能系统直接嵌入现有结构,无论从成本还是效果来看,这远低于基于电气化平台的新能源产品。

此外,其他人认为,对于那些仍然坚持选择燃料汽车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来说,他们可能对这些奇特的“智能配置”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产品成熟可靠,价格便宜,可以满足他们的交通需求。

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制造商不愿意在燃料汽车上携带太多的高级功能。毕竟,如果买家真的需要智能配置,他们可能不会考虑燃料汽车,而是直接尝试新能源汽车。因此,对于制造商来说,没有必要为燃料汽车增加太多的智能配置。

原创文章,作者:极智动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0/120912649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