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Con、HJT和IBC三足鼎立,为什么头部厂商更喜欢T

资本市场正在“过冬”,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的热度正在增加,围绕IBC、HJT和TOPCon 谁是主流,谁是王者的主题,IBC和TOPCon两大阵营已经争得面红耳赤,只是卷起袖子撕开。

邱吉尔说,人们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为保证上游硅材料的供应,曾在单多晶硅路线上成为“敌人”的龙基绿能与协鑫集团握手,双方达成了价值73亿元的颗粒硅采购合同。

为了促进碳达峰和碳中和,两大巨头“渡过劫波兄弟,相见一笑,失去恩仇”的举动成为业界交口相传的故事。

今年7月,以TCL中环、天合光能、东方日升为代表的210阵营与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为代表的182阵营就组件尺寸和标准达成一致。这再次表明,技术路线上的异议并非不可调和。

所以这次TOPCon、谁最终会成为IBC和HJT的主流?

相信只有市场和时间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几天前,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事实上,主要组件制造商的转换效率基本相同,差别不大。与天合组件和协鑫集成组件相同。

如果非要说有区别,相信东方日升会回来:“182舆论宣传太成功”这句话是为了启发行业。说实话,有时候造势宣传并不重要。

1、TOPCon、HJT和IBC三足鼎立

目前,隆基绿能正式宣布“梭哈”BC电池后,标志着光伏电池市场,TOPCon、HJT和IBC三足鼎立的势头基本已成。

TOPCon阵营拥有晶科能源、新能源、正泰新能源、钧达股份、天合光能、中来股份等。HJT阵营由东方日升、华盛新能源、爱康科技、金刚光伏、明阳智能、国电投资新能源等护送。与前两者相比,IBC阵营相对“利基”。目前,爱旭股份和隆基绿能是中国唯一一家拥有成型产能的上市公司。

在产能方面,TOPCon的第一年已经到来。据第三方统计,到2022年底,TOPCon电池产能为100GW,到2023年底,这个数字将超过500GW。增产规模相当可观。

HJT产能低于TOPCon的可观规模。截至2022年底,HJT电池产能约为11GW,到2023年底,落地产能将达到82GW。由于爱旭有25GW,这个产能规模几乎与BC电池产能相同 龙基绿能HPBC电池产能为30GW,ABC电池及组件产能为55GW。

就产能长期规划而言,HJT目前略胜BC,但320GW左右的产能规划能真正落地多少是个疑问。

山煤国际“宣而不投”,奥维通信突然改变主意,爱康科技产能“夸张”,其他玩家项目推广缓慢,给HJT产能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变量。

TOPCon电池作为新一代N型电池技术,理论效率为28.7%,实验室和量产效率为26.7%和26.05%。HJT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为27.5%,实验室和量产效率分别为26.81%、25.5%。

BC电池的理论转化效率可以超过30%,实验室和量产效率可以达到27.42%和26.5%。爱旭的ABC电池平均转化效率为26.5%,金阳新能源HBC电池转化效率为27.42%,是世界上第一条转化率超过27%的BC电池线。

大恒能源是业内二三线电池组件制造商,创造了26.05%TOPCon转换效率纪录。宝丰时尚易名金阳新能源跨界光伏仅3年,就创造了BC电池27.42%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让在这个行业工作了10年、20年、拥有强大技术团队、投入大量研发费用的厂商感到羞愧。

革命似乎在实现技术突破方面还没有成功,头部更需要努力!

2、为什么头部厂商更喜欢TOPCon?

高转化率、低衰减、产能相对有限、转化率高、外观美观大方。国内外光伏展经常被贴上“C位”的标签。HJT组件也比TOPCon有一定的溢价优势。推广HJT产能应该没有问题是合理的。

相反,市场上不仅出现了“宣而不投”的情况,还出现了一些HJT产能推广和电池和部件销量低于预期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HJT技术不够成熟,投资不够本过高。

目前,通威股份、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和阿特斯拥有HJT技术储备,只有GW和100兆瓦生产线,HJT电池和组件尚未大规模布局。

谢毅曾说过,HJT暂时没有产业优势。

HJT对晶科能源也不乐观。

8月14日,晶科能源在中期业绩会议上表示,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认为HJT还有机会,BC相对有竞争力。我们现在不会看HJT了。HJT仍然存在一些技术和技术障碍。

晶科能源坚信,TOPCon是未来电池技术的主流。这是基于TOPCon的高转化率,TOPCon性价比更好。

根据一组数据,2022年底HJT设备的投资成本约为3.5亿元/GW至4亿元/GW,2.1亿-2.5亿元的TOPCon设备投资成本明显高于TOPCon设备GW。因此,我们看到相关制造商披露了投资计划,其中大部分是HJT电池组件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5GW。

在商业投资领域,投资与回报和风险成正相关,高投资高回报,高投资也有高风险。

在TOPCon制造商看来,在转化率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购买新设备投资HJT项目的投资安全系数较低,而投资TOPCon项目的投资安全系数较高,回报率较高。

对于HJT厂商来说,只有选择尚未大规模进入的市场“空窗期”做HJT,才能争取先发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考虑到HJT的高投资成本,这样的赌注也面临着比投资TOPCon更高的风险。

从2023年中期报告的业绩来看,TOPCon制造商正在充分享受N型技术带来的产业红利。由于上市代表性企业较少,HJT阵营制造商的业绩不如前者。

TOPCon阵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四大组件巨头均实现净利润增长100%以上,晶科增长324.58%,天合增长178.88%,晶澳增长182.85%,阿特斯增长321.75%,钧达股份收入增长112.83%,净利润增长236.83%。

分季度,TOPCon阵营有望继续享受政策红利。第二季度,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净利润增幅超过3位数。钧达股份实现了收入和净利润的三位数增长,收入增长了128.17%,净利润增长了139.48%,说明N型电池和组件需求强劲。

BC阵营,鉴于隆基绿能刚刚宣布敲定BC路线,还建立了30GWTOPCon产能,仅供ABC电池爱旭股份参考。作为BC电池的领头羊,爱旭股份实现了119.6%的净利润增长,其表现也值得称赞。

3、HJT厂商业绩成色几何?

HJT阵营龙头华盛新能源刚成立三年,属于非上市公司,找不到公开财务报告。草蛇灰线,千里之外。前不久,华盛原首席执行官周丹辞职,透露出一些信号。

TOPCon、HJT和IBC三足鼎立,为什么头部厂商更喜欢T

图片来源:华盛新能源:

据报道,周丹在所有股东和董事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辞职。至于辞职的原因,一方面,周丹与董事长徐晓华的经营理念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与上半年业绩不达标有关。

周丹对“我们媒体”说:“到今年年底,四个GW的出货目标刚刚签署了业绩协议,并要求以不同的经营理念离开。”他也对华盛新能源目前的业绩不满意,“但他说,业绩将达到年底。”

对此,华盛新能源表示,华盛的产能和出货目标保持不变。相信4GW的出货目标应该能够在董事长徐晓华亲自下场后实现。

华盛新能源计划于2024年提交IPO,但华盛新能源IPO的推广和实施将受到当前A股委员会低迷和IPO政策收紧的影响。

聚焦主要有东方日升、爱康科技、金刚光伏、宝鑫科技等HJT电池及组件的上市公司。

根据2023年半年报,东方日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销售收入约138.14亿元,同比增长40.19%,毛利率达到11.36%,比去年同期增长4.54%,H1实现组件运输8.371GW。

PERC在东方日升、HJT和TOPCon技术和产品都有,HJT组件的出货量和收入没有单独列出,但H1的收入和净利润都实现了高双位数的增长,并在期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到年底,东方日升HJT电池和组件的产能规划目标为15GW。

爱康科技H1电池及组件销售收入23.75亿元,占当期收入的84.18%,表明爱康科技已成功从边框、支架转型为电池及组件制造商。

关于HJT,爱康科技在《中国日报》中表示,公司计划在苏州、湖州、赣州、舟山、无锡等基地五年内实现超级 40GW 高效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产能,力争成为高效异质结领域的龙头企业。

爱康单面微晶异质结电池的量产平均转换效率为 最高批次可突破25.3%-25.5% 生产良率为25.6% 98%。艾康预计将在第四季度大规模生产双面微晶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预计将超过25.6%-25.7%,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可以看出,作为HJT的先驱,爱康科技的电池和组件产能规划相对较大,转化效率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然而,爱康科技目前的HJT产能并不大。2022年底仅为0.82GW,预计到今年年底将形成5.82GW产能。

2023年上半年,爱康科技净利润0.46亿元,同比增长128.93%,看起来还是很不错的。但目前还没有看到HJT给爱康带来爆炸性增长。

事实上,在HJT轨道上,光伏HJT电池的第一个领导者——金刚光伏更具工表性。它不仅具有霸道的名字前缀“金刚”,而且具有1.2GW的HJT电池容量。

从上市公司HJT成型产能来看,2022年,金刚光伏HJT电池龙头当之无愧。

当时金刚光伏1.2GW的电池产能领先于爱康科技0.82GW,东方日升0.5GW,不如华盛新能源2.7GW的HJT电池和组件产能。

金刚光伏还宣布投资44亿元,计划在酒泉建设全球最大的HJT电池生产基地,单体产能为4.8GW。根据相关规划,到2023年底,金刚光伏将形成6GW HJT电池,2GW HJT组件产能。

但从交出的中期业绩来看,金刚光伏却变成了“泥菩萨”,未能让市场满意。

报告期内,金刚光伏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板块收入2.89亿元,占收入91.51%,同比增长97.04%,但营业成本达到3.01亿元,超过收入,毛利率为-4.13%,比去年同期高-5.50%。

让我们来看看金刚光伏HJT电池和组件的运输,这并不理想。H1电池运输114.14MW,销售收入1.39亿元,HJT组件销量95.85MW,销售收入1.50亿元。其中,电池主要销往国外,新加坡购买了110.91MW电池。

至于2023H1的整体表现,金刚光伏的表现更加惨淡。主营收入3.16亿元,同比增长62.15%;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8.88%;扣除净利润-1.06亿元,同比下降20.01%。毛利率-1.13%,负债率101.28%。

这个负债率不再超过70%的“警戒线”。对于金刚光伏来说,最大的好处是关联交易总额3.28亿元。

7月13日,金刚光伏发布公告,欧昊电力向广东中梁销售HJT组件3.48亿元。

这些HJT组件将用于甘肃酒泉瓜州电站,由华润电力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和欧昊集团共同投资建设,其中华润电力持股30%,欧昊集团间接持股70%。

广东中梁作为组件采购方,是金刚光伏实际控制人张东梁先生密切关系的家庭成员。张国梁先生是一家高级管理人员的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构成相关交易。

结论:

总的来说,就产能规模而言,HJT阵营不如TOPCon阵营。在性能方面,HJT制造商的性能不如TOPCon制造商明亮,但HJT制造商并不缺乏电池和组件行业性能同比显著增长的亮点。

目前HJT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线龙头厂商的技术引领,技术和技术还有待突破。判断优秀的电池技术路线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我们不能看现在,而是看未来。

一位光伏老板曾经说过,光伏产业用一种技术击败世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潜台词可能是,未来的光伏技术可能是TOPCon、HJT、IBC三花聚顶,三家争鸣的时代。

HJT虽然有现在的“苟且”,但还是有诗和距离的。(草根光伏)

原创文章,作者:草根光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201712387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