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TOPCon电池实际上击败了一堆英雄

今天光伏随行就市,即使表现出色,还是跌成狗。然而,在去年的美好时光里,资本市场有一个板块,那就是“TOPCon概念股”。当时只要上市公司宣布跨境光伏,做TOPCon,就可以跟随这个板块,一起被资本市场追捧。

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少数老光伏玩家能够真正在市场上大规模生产TOPCon。看似简单的TOPCon电池实际上击败了一堆英雄。为什么是这样?

简单的TOPCon电池实际上击败了一堆英雄

TOPCon电池生产线;来源:捷泰科技官网

01

TOPCon量产转化效率,披露提示

简单的TOPCon电池实际上击败了一堆英雄

TOPCon,几乎是跨境光伏人群的集体选择。原因很简单:第一, TOPCon属于N型电池。众所周知,N型电池很快就会取代P型电池。现在企业想投资干光伏。如果他们去做即将被淘汰的Perc电池,投资者估计听到后会立即逃跑。第二,TOPCon是目前三条N型技术路线中最主流的一条,企业最多。对于没有经验的跨界者来说,随大流当然更安全。

第三,TOPCon技术路线降本快,目前性价比高。TOPCon的产能投资成本和HJT、与IBC相比,目前是最低的。

TOPCon难吗?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很简单。

各市公司披露 TOPCon电池的最低转换效率为25%。似乎25%是一个容易实现的目标。这25%足以拉开与Perc电池的差距。

也许对于公司来说,如果自己量产的电池转换效率暂时低于25%,就不好意思披露了。

但是,即使真的达不到,也有办法。公司一般有三种做法:

第一,选择不披露;第二,改变披露标准,不谈量产效率,而谈中试效率等指标;

三,先适当“注水”,披露一个大于或等于25%的数据,期待未来转换效率的提高,或者只披露一个努力的长期目标。

虽然一些企业声称TOPCon项目已经大规模生产。然而,从中标信息的收集来看,一些企业提供的N型TOPCon组件报价甚至低于Perc组件报价。我不知道这是中标企业的战略,还是其N型产品在效率和性能上甚至不如P型组件。换句话说,即使这样做了,它仍然不能满足市场要求。

与此同时,一些业内人士表示,一些企业的TOPCon组件在效率上并没有与P型拉开差距,反向组件在衰减方面的表现也比P型组件差。赶碳号认为,不是TOPCon技术有多差,而是这些企业能力差。

02

TOPCon,沐邦高科技难倒

简单的TOPCon电池实际上击败了一堆英雄

TOPCon电池结构;来源:晶科能源官网

不久前,一家龙头企业的负责人向赶碳号透露,TOPCon电池对他的企业来说似乎没有那么难,并且大规模生产顺利。但他没想到的是,许多强大的企业在TOPCon上跌跌撞撞,有些甚至长期以来一直是知名企业。这并不是说它做不到,而是说它不能满足产品的利率、稳定性和成本的预期要求。

算下来,不如买。特别是今年很多大型地面电站招标,要求参与企业使用N型组件,进一步推动了TOPCon电池的热销。今年光伏供应链普遍产能过剩,但只有电池环节稍好,N型TOPCon电池处于紧密稳定的状态。因此,今年以来,能够大规模生产TOPCon电池的企业根本做不到。工厂门口挤满了来拉货的车,订单一度排到几个月甚至半年后。

现在做一个新的TOPCon电池项目,当地政府给土地钱,给政策,还给工厂。政府/工业园区帮助企业建厂,有的甚至帮助按照企业要求购买设备。设备购买后还没有完成。设备厂,如杰佳伟创,将按要求调试设备,直至可以运行,称为“交钥匙”工程。

那为什么做不到呢?

一般来说,电池和组件的生产能力扩张需要9个月。捷泰科技是一家执行力强的专业电池电影企业,13GW电池电影项目,从开工到投产,共花了151天时间创造了行业纪录。然而,早在去年,许多公司就宣布跨境顶级公司,但大多数公司仍然没有投入生产的消息。赶碳认为,主要原因如下:

一种情况是,个别公司估计只是为了摩擦热点,炒作股价,就像奥联电子也想摩擦钙钛矿的热点一样,没想到会踩到钙钛矿神徐明军的雷声。

在大多数情况下,许多公司似乎都在努力工作,但他们真的做不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来自玩具行业的木邦高科技。

去年6月,穆邦高科技披露,8GW电池项目将在江西省安义县建设,两个月后将在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建设10GW  TOPCon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此外,穆邦高科技还披露,TOPCon项目将在广西梧州投资10GW。最后两个TOPCon项目加起来是20GW。

为此,去年9月,沐邦高科邀请晶科能源前COO郭俊华担任总经理,负责公司光伏业务。然而,已经快一年了。穆邦高科技只是说,TOPCon项目一直在推广,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TOPCon电池的研发进展也从未披露过,包括转换效率等关键指标。郭俊华博士并不简单。他是施正荣博士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弟弟。曾任晶科能源电池事业部总经理、首席运营官。晶科能源无疑是本轮TOPCon技术革命中最核心的企业。但是,沐邦的TOPCon就是没做出来。

另外,TOPCon是做不出来的,还有黄氏集团从水牛奶跨界而来。

03

一种新能源在中肩起飞

应该说,TOPCon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容易和困难。例如,TOPCon电池的钝化层薄到1.3纳米,只有几个原子层厚;LPCVD技术路线对石英耗材的需求很大,而PECVD需要更窄的穿孔……

前面提到有些企业可以生产TOPCon,但是良率不达标,成本很高。当然,他们不想一下子就赔钱。

真正能够大规模稳定量产TOPCon电池片的创业型企业并不多。但也有一个异数,那就是新能源。

简单的TOPCon电池实际上击败了一堆英雄

电池技术路线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话题。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如果你想成为第一个,成为“先驱”,还是“先烈”,通常只在一念之间。在技术完全成熟之前,所有的投资都是沉没成本,试错成本很高,有时甚至要付出生命。所以,“跟随战略”比“领先战略”它看起来更无聊,但有时它是商业的真正意义。

当然,如果你有坚定的信心和领导者的成功,你也可以率先获得巨大的回报,就像现在的晶科和捷泰一样。

再举一个例子,为什么华盛新能源这样的企业高举HJT产业化的旗帜,而不是创造26.81%HJT转化效率世界纪录的隆基?

在TOPCon领域,除了晶科,还有一家企业也在早期布局TOPCon,那就是中来股份。

早在2016年,中来就开始探索N型电池技术,并选择押注N型PERT技术。当年,该公司计划投资16.58亿元建设2.1年的年产量GW N7单晶双面电池(N-PERT 太阳能电池),但原计划于2017年8月完工,直至2019年 直到年底才完成。

由于N PERT技术效率提升有限,成本过高,IBC技术难度大,成本压力大。中来股份于2018年开始转向TOPCon技术。

2018 年3月,中来股份发布可转债计划,年产募集总额不超过10亿元 1.5GW N 单晶双面TOPO 电池项目。2019 年,中来股份将原建设 N-PERT 所有生产线均升级为TOPCon电池生产线。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刘勇和他一起从中辞职创业的新能力,正是凭借N型TOPCon,一骑绝尘。

新能源成立于2018年,作为业内最早布局N型技术的光伏企业之一,早在2019年就率先建成了中国首条年产1.2GW高效TOPCON电池生产线。新能源还宣传了其在TOPCON领域的成就:

“在过去的2022年,新能发布N TOPCon白皮书大规模生产TOPCon电池平均效率达到25.2%以上,最高生产效率达到25.6%,已成为全球N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的领导者之一……”

虽然创始人林建伟已经淡出,但他认为TOPCon电池企业不应该忘记中来股份对行业的贡献,尤其是新能源。

一家龙头企业曾经说过,TOPCon只是一条过渡技术路线。过渡性,也就是非革命性的技术路线,能有多复杂?

在过去的两年里,技术含量最初很高的电池环节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简单的设备拼接。

现在,以TOPCon为代表的N型电池技术的门槛并不低。

END

如果原创文章需要转载或部分引用,则应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

原创文章,作者:赶碳号,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241111640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