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正常,这是一个时间问题。”BYD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离线后,汽车市场看到访问王朝网络和海洋网络部分北京经销商,与一线销售人员谈论这个话题,他们的反应非常平静,“我们的商店每月可以卖400多辆,一个从巴西回来的顾客说汉在那里卖得比中国贵得多。”
数据显示,比亚迪7月份销量26.22万辆新能源汽车;今年累计销量151.78万辆,同比增长88.81%。比亚迪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从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到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销量“领头羊”
新能源汽车给了中国汽车换道超车的可能性。
2023年是中国汽车的转折点。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1月至7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59.1万辆和452.6万辆,同比增长40%和41.7%,市场份额达到29%。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汽车出口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1月至7月,汽车出口总值3837.3亿元,增长118.5%。中国汽车出口首次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全球6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
图片来源:比亚迪
在行业数据的背后,是企业的市场表现。目前比亚迪有五大品牌:王朝、海洋、腾势、仰望、方程豹,其中王朝和海洋是其销量的主力军。以7月份的销量为例,比亚迪7月份的王朝和海洋销量达到24.99万辆,占9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比亚迪秦家、宋家、元家、海豚、海鸥等两大产品系列都有很多流行车型,几乎赢得了细分市场的销售冠军。在海洋系列中。
此外,更高层次的腾势、仰望、方程豹也在产品、品牌差异化等方面引起了市场的关注。BYD创建的新能源汽车乘用车产品矩阵已经覆盖了汽车,SUV、MPV、许多细分市场,如硬派越野。
凯瑞赛驰咨询公司高级副总裁张跃表示,整个产业链的布局使比亚迪能够更好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质量。独立生产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和关键部件,有助于减少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降低供应链风险,垂直集成能力也使其具有成本优势。同时,产业链可以根据下游市场反馈快速调整,更好地管理产品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
谈到比亚迪近两年的销售爆发,张越认为比亚迪在技术层面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如今,比亚迪已经占据了一些新能源用户的头脑,推出了刀片电池和DM混合动力技术,并不断推出CTB电池车身集成、易四方、云战等技术来加强“城墙”。
图片来源:比亚迪
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还表示,作为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企业,BYD在技术和成本方面取得了领先优势,预计将在市场快速扩张的同时抢占份额,通过全球布局进一步开辟销售和绩效增长空间。
▍竞合关系格局较高
面对自主品牌的不断扩张,比亚迪喊出了“在一起是中国汽车”的口号,12款自主品牌车型的聚集成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的另一个焦点。中国品牌已经扩大了新能源汽车蛋糕。如何继续扩大和加强,“在一起”和竞争是必不可少的。
图片来源:比亚迪
自今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足够激烈,淘汰赛一轮又一轮,新牌桌上没有很多品牌。除了威马、爱驰、天际等新势力车企,雷诺、三菱、讴歌等老牌车企也在名单上。
与跨国品牌相比,独立品牌之间的竞争更加直接。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不断升级都是在极端内部实现的,汽车公司之间的角力不再是暗流。长城汽车首席执行官王元利公开表示:“我们必须面对竞争的现实……”
图片来源:比亚迪
目前,几乎所有传统的独立品牌都涌入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轨道,并加快了核心部件行业的布局。从行业的角度来看,独立品牌实际上一直处于相互竞争的关系中。
就像BYD500万在线直播评论:消费者不怕汽车公司的竞争,害怕恶性竞争拖累行业发展步伐,害怕企业相互隐瞒,降低行业标准,害怕汽车公司形成价格联盟,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张悦也同意这一观点:“只有让消费者真正受益的‘在一起’才有意义。无论是产品还是技术,不断升级都可以在不断的竞争和内部卷下实现,汽车公司应该处于健康的竞争关系中。同时,独立汽车公司应该把‘在一起’的目标放在海外,共同扩大海外蛋糕,创造中国的品牌效应。”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42211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