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薄弱,不得不采用“市场换技术”,旨在引进国外汽车企业的制造技术和先进技术,完善中国汽车工业。从实际效果来看,合资汽车进入国内汽车市场后,中国汽车工业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在传统燃料汽车领域,中国汽车品牌与合资汽车仍存在很大差距。
幸运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汽车品牌看到了超越合资汽车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实力已经超过了合资汽车,使得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甚至超越了合资汽车。
势不可挡,中国品牌市场份额超过50%
根据乘联提供的数据,7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为177.5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6.3%。但在中国汽车品牌方面,7月份零售销量达到94万辆,同比增长15%,环比增长1%。
也就是说,7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下降,主要是因为合资车阵营销量下降,中国汽车品牌仍在增长,合资车在中国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也在下降。在持续增长的同时,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在7月份达到53.2%,同比增长5.8个百分点。
即使在2023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也达到了50%。需要知道的是,合资汽车在巅峰时期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66%,这使得中国汽车品牌无能为力,销量排名靠前的汽车公司往往是合资品牌。
但现在,在月销量排名前五的中国汽车品牌中,有三家已经稳定。比亚迪进入2023年后,以悬崖式的领先地位继续赢得销售冠军。即使是曾经备受关注的德国和日本品牌,目前的市场份额也在下降。
在新时代,逃离中国市场或将成为合资企业的主题
中国汽车品牌的市场份额可以继续上升,以至于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整体汽车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相比,中国汽车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更可怕。
根据乘客联合会公布的1-7月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销售排行榜,除特斯拉外,新能源汽车销售前十的制造商都是中国汽车品牌,排名第二的特斯拉在中国的销量不到比亚迪的零。几个月前,比亚迪已经销售了1385455辆新能源汽车,呈现出悬崖式的领先地位。
另一方面,在合资新能源汽车方面,虽然近年来也在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推出了许多新能源产品,但销售总是不令人满意,无论是大众、丰田还是BBA,新能源汽车无一例外都被忽视。
目前主流合资品牌仍依靠传统燃油汽车支撑销售,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传统燃油汽车还剩多少时间?主流合资品牌仍然如此。二三线合资汽车企业只会面临更严峻的局面。雷诺、讴歌、吉普等合资品牌直接退出国内汽车市场,原因是无法适应国内汽车市场的快节奏,无法实现转型。
即使是现在生存下来的法国、韩国等合资品牌,也只是在挣扎,月销量不到2万辆。这种表现甚至不如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好。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写在最后:
令人惊讶的是,20多年前,外国汽车公司想涌入国内汽车市场。只要他们进入中国汽车市场,他们就不会担心销售。然而,20年后,合资品牌不断逃离国内汽车市场。可以预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合资品牌的影响力只会越来越弱,未来将有更多的合资汽车企业逃离国内汽车市场。
原创文章,作者:车轱辘,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323112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