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鱼儿
编辑|杨旭然
江西经济的大起大落展现了锂价暴跌对经济的影响。
近日,全国各省上半年GDP数据全部公布,江西同比增速仅为2.4%,低于全国5.5%3.1个百分点,创下10年来同期最低增速(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除外),位居31个省市自治区垫底。
仅半年前,江西省2022年GDP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速为4.7%,居全国第一。
在过去的六个月里,从正数第一跌到倒数第一,江西老手表的起起落落令人惊讶。一些专家分析,在国内外环境下,江西经济增长的突然放缓与锂矿价格的暴跌有关。
这样的猜测是不合理的。据2022年统计,江西锂矿储量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总量的40%。2022年,全国锂矿储量增量主要在江西,占增量的94.5%。
企业查询查询“锂业”江西以385个搜索结果排名第一,占全国35%,是广东第二名的5.3倍。
这可能不难解释为什么在2023年上半年锂价格急剧下跌后,江西经济遭受了重创。锂价格的暴跌不仅影响了江西的GDP,也让锂链上的企业从2022年到2023年遭受了极大的悲哀。
今年上半年,超过70%的上市公司预计业绩将下滑。
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来说,这是锂价的另一个周期底部,还是繁荣和衰落的拐点?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不是吗?“锂”忽略,还是不“锂”不弃?
这些都成了薛定谔式的灵魂拷问。
01
周期论
很多人认为这是锂周期的另一个谷底。
矿产资源行业大多是周期性的。
上游采矿量调整的速度往往跟不上下游需求变化的速度,供需平衡很容易迅速打破。但无论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这两种状态通常都不会持续太久。
在上行周期中,竞争对手进入行业,产能迅速扩大。与此同时,上游产品的高价压缩了下游生产的需求,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因此,上游产品价格开始下跌,行业进入下行周期,部分产能清理,供需平衡可能被打破,进入供应短缺状态。
这种供需循环构成了资源股的周期性,也代表了其业绩和股价波动规律的本质。
赣锋锂业股价表现(2013年1月至今)
锂的价格变化也适应了这些规律。由于锂矿石和盐湖的建设周期通常为3—8年,正负极材料和锂电池的建设周期通常为1—2年来,上下游的周期差将使锂资源经常处于供需不匹配的状态,这也使得锂价格的飙升和暴跌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2016年以前,新能源产业仍然是一个新兴产业,需求不大。锂的价格只有3万元/吨。随着2016年以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刺激,锂电池需求大幅增加,导致供需失衡,导致锂价飙升至15万元/吨,也刺激了大量企业进入锂行业掘金。
2018年以后,国家补贴的热度逐渐下降,此外,突如其来的疫情扰动,加上锂业相关产能的释放,再次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锂价迅速下跌至4万元/吨左右。
爆发期出现在2020年下半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市场对锂电池的需求已经到了饥饿的地步。到2022年,锂价格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火箭飞涨,从4万元/吨涨到60万元/吨。
“锂”疯狂再次促使各行各业的资本介入锂产业链,购买矿业建厂不亦乐乎:
2021年9月29日,宁德时代被曝高价收购加拿大锂盐商千禧锂业股权,并支付高额违约金补偿“截胡收购”;
2022年1月,在比亚迪中标智利矿业部锂矿开采合同并被智利方破坏后,几天内就有传言称比亚迪将在非洲购买6座锂矿;
上汽和广汽也共同投资了江西九岭锂业。
根据2023年上半年的铁律,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下降到15万元/吨。之后虽然有回弹,但整体价格较年初有所下降。8月3日,根据上海钢铁联合会发布的数据,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格为26.9万元/吨,低于高点的一半。
很多人认为这是锂周期的另一个谷底,可以等花开。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02
下跌论
现在风水轮流转。
有些人不这么认为。
据中信建投分析,2023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预计将始终保持下行趋势,预计2023年Q4将跌至20万元/吨左右,2024年碳酸锂价格将始终保持下行趋势—2025年将进一步下降10万-20万元/吨。
中金研究报告指出,自2023年以来,全球锂供需格局将迎来逆转,预计2023年—全球锂价可能在2025年呈现震荡下行趋势。
这样的下行期明显比之前的锂价波谷期长。这意味着锂价短期内再也没有回升的动能。而这种分析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目前锂价最大的危机在于需求侧。
在锂价疯狂时期,上游链条曾经联手绑架下游汽车公司。长安汽车董事长朱荣华计算,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导致长安汽车自行车成本增长5000万-3.5万元;威来汽车创始人李斌也认为,如果电池价格回归理性,威来汽车毛利率将大幅提高;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开玩笑说:“汽车公司为宁德时代打工”。
2021年5月,成为下游客户“甲方”宁德时代股价接近430元,成为创业板首家市值突破万亿元的公司,一时风光无二。
但现在风水轮流了。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7万辆,同比增长95.6%,近两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5%。
但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378.6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增长42.4%和44.1%,增速明显下降。由于前期产能的扩大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锂电池的产能和效率逐渐进入过剩阶段。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开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1000GWh~1200GWh的动力电池产能,目前行业产能规划已达4800GWh。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邱现东表示,动力电池公司宣布产能计划超过2500GWh,消化电动汽车需要3000万辆。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刚刚超过2000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545.9GWh,但是累计装载量为294.6GWh,仅占54%。到2023年,这一数字仍在进一步减少。
供过于求,导致许多人对未来锂价格看跌。
03
横盘期
各方力量纠缠。
是周期性休眠还是长期衰退的开始?
我们更愿意中庸地看待这个问题:锂价格将进入较长的横盘期。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锂的价格不能回到2021年—2022年畸高。这是供需极度不平衡的特殊阶段。
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锂价格迎来了新一轮的暴跌,但在新能源汽车实际需求的支持下,五年前的个位数价格再也没有回升。
天齐锂业董事长蒋卫平、副董事长蒋安琪在股东大会上回答了锂价问题。他们判断,尽管每吨50万元~锂价60万元离谱,但也永远不会回到以前每吨3万元、4万元的状态。
也就是说,即使跌到10万元,也还是五年前的2.5倍。对于锂业企业来说,根本不能说是衰落。
第三,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增长率有所下降,但仍有强劲的上升势头,这给了需求侧足够的动力。特别是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30%。
这是大众从观望到认可新能源汽车的临界点。同时,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0辆%。出口的激增也为锂的消费提供了新的动力。
此外,锂电池在其他方面的需求也开始出现。
例如,储能。到2025年,中国已经明确表示,新型储能已经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000万千瓦(30GW)。到2030年,新型储能将全面市场化。
比如无人机。无人机出货量的大幅增长也明显拉动了无人机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据《中国无人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统计,2020年,全球民用无人机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2.9Gwh,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16.1Gwh,
虽然这些规模看起来比新能源汽车小很多,但潜力大,爆发力强,有望成倍增长。
因此,在各方力量的纠缠下,锂价格将进入深度游戏阶段。但总的来说,由于早期的快速扩张,锂行业很难说有暴涨暴跌的潜力。从长远来看,投机空间逐渐萎缩,横向价格将成为一个更常见的主题。
04
写在最后
告别盲目扩张后,也会给巨头级锂电池企业成长的机会。
行业内的深度融合可能即将拉开帷幕,因此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的企业走上前台,走向行业融合之路。
在资源部门,巨头企业最大的特点是利用足够低的成本和足够高的资本支持度过任何寒冷的冬季周期。就像2023年6月一样,赣丰锂业证券部负责人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作为龙头企业积累了这么多年,看到了什么样的锂价格,4万或5万锂价格可以生存。
这直接表明,业内大型企业在周期面前有更强的闪转能力和更可观的空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53%的锂企业在锂价暴跌后受到江西小微企业经济的严重影响。
这篇文章是超潮WAVE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巨潮商业评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72311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