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度哥
上海车展于2023年4月拍摄
有着“车圈小米”被称为零跑车(09863.HK)最近出现了一些矛盾,一边想借卖技术来填补巨额亏损的漏洞,一边想通过降价亏钱进入造车新势力的头部。
根据8月2日的最新消息,大众捷达品牌正在与零跑合作,一汽-大众很可能“买断”某一代零跑平台技术用于帮助捷达品牌的电气化转型。
巧合的是。不久前,据报道,零跑汽车正在与海外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谈判,预计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技术出海的新力量汽车公司。
对于零跑车来说,能够销售技术无疑是一件好事,多年来一直声称“全域自研”有了“回血”路径。尽管目前已实现走量,但利润仍令人担忧。仅今年一季度就亏损11.33亿元,去年全年亏损51.09亿元。
然而,随着销售技术的谣言,零跑汽车再次被正式降价。降价车型包括两款C11车型和三款C01车型,最高降价2万元。今年3月初,零跑汽车全系列大幅降价,实力惊人,最高降价近6万元。
零跑车可谓是在“流血”换领跑。如果能靠技术赚钱,也值得称赞。问题是“全域自研”质量一直受到质疑,2022年研发投资14.11亿元,远低于14.11亿元“蔚小理”。在这种情况下,零跑车如何讲述销量和利润双赢的故事?
1
技术成色存疑
近日,大众入股小鹏汽车,其奥迪品牌购买智己汽车制造平台的问题引起了热烈讨论。没人想到,几天后,零跑车也成了大众“绯闻对象”。
据财联社报道,一些知情人士表示,继小鹏之后,大众捷达品牌正在与零跑车谈论合作。目前,一汽已经发布了内部文件。如果达成合作,捷达将专注于经济型电动汽车市场,并将像一汽奥迪一样将营销公司迁往杭州。与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方式不同,一汽-大众很可能这次“买断”某一代零跑平台技术。
另一位一汽-大众内部人士表示,该公司确实与零跑有联系,但具体情况尚不清楚。零跑车的反应是“不予置评”。
这个消息并非毫无根据。在此之前,零跑已经传出了销售技术,但目标是海外企业。一旦合作达成,零跑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技术出海的新力量汽车公司。当时对零跑的反应也是如此“不予置评”。
在7月31日举行的新电子电气结构新闻发布会上,零跑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朱江明告诉现场媒体:“零跑不仅要做汽车公司,还要做技术输出公司。”并透露,“目前确定的有两家(企业),一家将是车辆技术授权的合作模式,另一家将是车身结构的授权合作”。
虽然具体的合作对象和合作细节尚不清楚,但毫无疑问,零跑车已经准备好走技术共享的路线,技术产出预计将成为除汽车销售之外的第二个利润来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如何?
朱江明曾经说过,零跑不是互联网汽车制造商,更不用说传统汽车制造商了,而是一家拥有IT基因的汽车公司,希望零跑能成为汽车行业“华为”。为此,他坚持“全域自研”,不仅自主研发三电技术、智能网络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核心技术,还从底层构建硬件,自行生产。
这一策略主要是针对特斯拉。目前,在新兴电动汽车公司中,只有特斯拉拥有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国内其他新力量主要集中在软件领域。
因此,在外部宣传中,我们可以看到,始终坚持全球自主研发是零跑车的骄傲,认为正是基于此,零跑才有能力深度开发核心技术。最近,全球自主研究的最新成果正式发布。“四叶草中央集成电子电气架构”零跑又一次提到了这一点。
由于是全球自主研发,研发成本必然很高,但从研发投资的角度来看,零跑车远不如“蔚小理”,更不用说比亚迪和特斯拉的比较了。
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零跑R&D支出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7.40亿元和14.11亿元。蔚来、小鹏和理想仅去年就在R&D投入了108.36亿元、52.15亿元和67.8亿元。此外,人们还没有声称“全域自研”。
让我们来看看比亚迪和特斯拉,他们被零跑视为标杆对象,去年的研发投资超过200亿元,是去年零跑的10多倍。
此外,从专利数量来看,根据天眼的信息,截至目前,浙江零跑科技有限公司专利信息2025条,远低于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2992条。
相比之下,零跑车全球自主研发的含金量需要打个问号。幸运的是,零跑车在这方面的宣传还算到位,已经打好了“技术派”技术输出的标签是可能的。
2
“流血”降价冲量
为什么要卖技术?归根结底还是为了?“钱”。可想而知,在持续亏损和毛利率为负的情况下,赚钱的心有多迫切。
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零跑分别亏损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和51.09亿元,连续四年亏损,亏损逐年扩大,总亏损近100亿元。今年第一季度的亏损仍在继续,达到11.33亿元。
在现金流方面,截至2022年底,零运行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69.49亿元,蔚来、理想和小鹏分别持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455亿元、584.5亿元和382.5亿元。零运行的资金没有其他人多。
事实上,零跑在新势力中的销量并不差,可以说是在前列阵营。根据官方数据,在过去的7月份,零跑实现了14335辆车的交付,创下了交付量的新高。其中,C系列交付量超过1.2万辆,约占85%,C11系列交付量超过9200辆。1月至7月,零跑车共交付5.89万辆。
然而,零跑车却陷入了越卖越亏的怪圈。根据零跑发布的2022年财务报告,公司2022年实现收入123.85亿元,同比增长295.4%;净亏损51.09亿元,同比增长79.52%。
收入增长很容易理解,这与不断增长的交付量是分不开的。去年,零跑车总交付量为11.12万辆,同比增长154.1%。其中,低成本车型T03交付量为6.19万辆,同比增长58.2%;C11在高端点的交付量为4.44万辆,同比增长1019.1%。
但根据2022年零跑车总交付量11.12万辆,损失51.09亿元,相当于去年每辆车损失4.59万元。今年也是如此。第一季度交付10509辆,损失11.33亿元。每辆车损失越多。
如果上述算法过于简单粗暴,可以观察零跑车的毛利率。财务报告显示,2019-2022年毛利率分别为-95.7%、-50.6%、-44.3%和-15.4%;今年第一季度仍未转正,毛利率为-7.8%。新车企业毛利率低很多,但持续为负的情况真的很少见。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零跑车还在“流血”降价冲销量。首先,今年3月,零跑宣布全系列车型大幅降价,其中新款T03起价下降2万多元,C01降价近6万元,C11纯电版降价3万元。
经过这次操作,他说他想影响中高端零运行。产品序列已完全下沉至20万元以下,起价最高的C11仅为15.58万元。
8月,零跑车再次正式降价。从2023年8月1日零时起,调整其C11纯电和C01部分中高端车型的价格,包括C11 650智享版、C11 580四轮驱动性能版本,C01 606智享版、C01 717智享版、C01 630四轮驱动性能版,最高降价2万元。
从以往的销售结果来看,降价确实有效,但恐怕零跑车的下一个毛利率数据仍然不会好看。随着降价,还有减少配置和质量投诉的风暴。想象一下,如果一家汽车公司长期亏损,赚不到钱,你希望它的质量控制能有多好。以价换量不是健康发展的长期解决方案。
短时间内要“回血”,技术输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零跑车需要更多的努力来讲述销量和利润双赢的故事。
作者|刘媛媛&张雪梅
来源|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原创文章,作者:车圈能见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42211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