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动驾驶到智能网络汽车,智能正在加速深入大众旅游模式和整体汽车行业。然而,在转型过程中,智能汽车也面临着技术、质量和安全的全面挑战。
图片来源:车市睿见
近日,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推广博览会上,如何解决智能汽车发展的痛点,促进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智能汽车专题论坛”共同探讨如何共同拥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的话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主席张少刚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拥有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整个产业链基础,在新能源、电池技术、智能水平、智能驾驶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促进中国市场,从单一汽车消费大国向汽车技术合作大国转变。它为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链”出质量
目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深入发展,智能汽车已经从电气化和共享化的上半年迅速向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下半年迈进。
根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数据,中国汽车产销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出口392.2万辆,同比增长59.7%,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99.5万辆,同比增长99.1%。
随着电气化的深入,智能汽车也进入了技术快速发展和产业加速布局的新阶段。提高质量已成为保证汽车供应链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自力提出,要促进智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发展理念,整车及其配套的整个产业链供应链。
许多客人在论坛上提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非常庞大,包括原材料生产、微电子技术、新能源电池、汽车制造、软件和人工智能、移动通信服务等领域。此前,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造车新贵,在智能汽车质量问题的轨道上频频受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只有确保汽车产品作为终端的稳定性,才能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提高销售,最终实现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图片来源:车市瑞见
对新技术的敏感性和追求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发展和保持优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三电技术、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然而,它可以追溯到产业链的上游,特别是高性能、高安全的芯片,包括动力域、底盘域控制等,也应该与世界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整合和创新。其中,保证质量稳定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质量稳定,消费者才能更加信任产品。
▍“链”出生态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执行副总裁兼秘书长熊孟在论坛演讲中指出,智能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不是简单的链关系,而是多产业连接网络地图,非常复杂,有些链可能涉及数千家企业,因此建立产业生态非常重要。
长期以来,许多外国汽车公司积极深化本土化战略,与中国供应商建立了相当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通过合作,中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开始走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配套设施。特别是在汽车产业电气化、智能化转型的今天,许多中国本土供应商逐渐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中的一员“关键角色”。
图片来源:车市瑞见
在专题论坛上,很多企业和品牌分享了与合作伙伴共建供应链、合作共赢的故事。包括宁德时代锂电池、中国铝业集团汽车铝、特斯拉汽车制造生产线、博世中国智能驾驶舱等,都是供应链合作的产物。
在随后的圆桌会议上,一些企业和专家表示,智能时代汽车工业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单线技术创新,而是整合了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跨境技术整合创新。中国企业期待着继续深化汽车产业链的全球合作。
“随着智能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我们需要更开放、更自由的生态合作伙伴,让产品、技术和行业在全球充分流动和共享”。在论坛上,与会者总结道。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609137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