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张思铭
编辑/万天南
与公众的合作就像加冕小鹏的技术实力——用中国技术反馈老德国汽车公司,真的让人骄傲。
然而,大众的祝福和G6的受欢迎程度并没有让小鹏回到销量榜的前列。
8月1日,多家造车新势力发布7月“战报”。埃安以4.5万月的销量创下品牌销量新高,位居榜首;理想情况下,每月销售3.4万辆,刷新自己的记录;蔚来当月交付2万多辆;小鹏交付1.1万辆,继续在蔚小理中销售“垫底”。
小鹏7月份没有实现销售也是有原因的。虽然公司寄予厚望的G6订单飙升,据说被很多汽车公司购买为标杆车,但由于小鹏前期整体下滑,受到供应商的约束和忽视,G6的交付时间延长,从而拖累了整体销量。
曾经,蔚来、小鹏、理想成为大浪淘沙的新势力,销量和市值都进入了顶流。“蔚小理”这个合称,三位创始人也和兄弟相称。
如今,蔚小理已经分化,最初的表现并不是一个突出的理想,市值和销量都是后发制人,成为三家之首。
另一方面,刚刚升级为“大鹏”小鹏,无论是市值还是销量,在蔚小理中都排名第一,与蔚来平起平坐,理想平起平坐“兄弟”,沦落为遥望项背“小弟”。
在大众的全力支持和G6的市场热度下,小鹏可以从“小弟”,再度逆袭为“兄弟”,追平蔚来和理想吗?
大众入股小鹏,用户支付G6
大众入股的好消息,让被阴霾笼罩的小鹏迎来曙光。
7月27日,小鹏汽车正式宣布,已与大众汽车集团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
具体合作模式是,大众以7亿美元购买小鹏4.99%的股份,并获得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据海外媒体报道,大众和小鹏联合开发的两款电动汽车将使用小鹏G9“Edward”同时,大众将从明年开始向小鹏支付技术服务费,扭转了多年来中国汽车公司向外国汽车公司支付技术许可费的模式。
显然,大众汽车认可小鹏的技术实力。
消息一公布,小鹏汽车港股上涨34%,达到今年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大众汽车的投资也成为小鹏门店宣传的重要卖点。
“你应该听说过大众投资我们,也就是说,我们的汽车和机器系统很容易使用,可以互补”,7月29日,在一辆小鹏G6试驾中,工作人员向《财经故事汇》展示了空调的出风方向,同时通过简单的手势在车机上改变了出风方向。
科技感也是小鹏努力打造的优势,来自互联网大厂的小鹏P7车主方名告诉《财经故事汇》,两年前购买P7时,他比较了特斯拉Model 3 和比亚迪汉一起,最终选择P7,就是看中这款车是20多万范围内性价比最高的智能车。
回到20万区间的G6,让小鹏忙着重拾订单。
7月初,第一电网报道,G6在6月29日上市4天后,收到2.8万份订单。
不仅用户热情回升,朋友也对G6感兴趣。
汽车行业分析师朱玉龙在微博上透露,G6已经成为网络名人的标杆车,几乎每个汽车公司都有不止一个G6,一方面给你体验,另一方面很多测试。
在P7热度下降,P5总是不温不火,G9不利的情况下,小鹏急需一款爆款车型来挽回衰落,G6就是这样一款承载小鹏的车型“全村希望”的新车。
而之前几款车型的表现相对拉垮,也让小鹏从与蔚理平起平坐的兄弟下沉为落后的人“小弟”。
2022年G9上市前,魏小理的产品布局错落有致。小鹏汽车专注于30万元以下的纯电市场,G3、P5、P7没有超过这一类;威来专注于30万元以上的纯电力市场;理想情况下,开发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只为30万元以上的家庭市场推出中大型SUV。
此前,随着G9的上市,各安一角的魏小理迎来了正面对抗。G9售价31-47万,不仅要面对蔚来ES7的竞争,还要跨越当时理想的L7定位和售价。
我从来没有想过G9会因为自身混乱的配置和定价而与蔚来和理想交手。“翻车”,此后,何小鹏在48小时内紧急修改了价格和配置,但G9的销量仍然很差。根据汽车咨询公司的说法 car 去年10月至今年6月,G9共上保1.34万辆。
与此同时,小鹏的品牌建设和质量控制还有待提高。
方名告诉《财经故事》,他的小鹏P7在两年内买了六次保险,两次是因为门不能自动锁上,两次是因为门上有异常噪音。他的最后一辆本田思铂瑞在他六年的驾驶中从未有过危险。
So car创始人张晓亮也购买了G3和P7。他透露,G3和P7都有产品细节,使用一段时间后内饰会松动。
根据乘客联合会的数据,2022年,小鹏汽车交付了12万辆,比理想的少了1.1万辆,与蔚来汽车相差2000辆。今年前6月,小鹏不再是中国新能源制造商零售销量的前十名。理想和蔚来汽车仍在这个名单中,分别排名第六和第十。
经历过波折的小鹏,需要一辆热销车来提振自己的信心。这时,G6刚刚出现。
用户非常热情,交付拖后腿
与拉垮的G9相比,表现好的G6到底做对了什么?
与G9的旗舰定位不同,G6的价格接近小鹏最受欢迎的P7,回到了小鹏更熟练的20多万价格区间。
作为一款中级电动SUV,小鹏G6比竞争产品更具成本效益。在配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电动SUV中,起价21万的G6是最低的。
“从产品的角度来看,G6的尺寸、功能和配置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张晓亮直言不讳。
虽然G6口碑不错,但《财经故事汇》通过多方了解得知,由于交付周期长,G6很难在短时间内带动小鹏的销量“翻盘”。
根据小鹏8月1日公布的官方数据,G6于7月交付了3900辆订单和3万多辆订单——相比之下,订单可观,交付能力有点滞后,与P7最热时月交付量近万的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7月底,《财经故事汇》询问了小鹏门店的工作人员,并询问了小鹏APP,了解到G6最长交付周期为12周。
相比之下,吉利银河L7在上市第33天就下线了第1万辆车,上市第一个月销量就达到了9673辆。吉利作为曾经的独立领导者,其供应链成熟度和大规模生产能力自然是小鹏这样的初创汽车公司无法比拟的。
但同样是造车新势力的理想,去年11月开始交付的L8,前一个月终端交付后的上险量,也达到了5922辆。
交付周期过长,导致部分G6意向客户失去耐心,转而购买其他品牌的车辆。
文平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听说G6的交付周期太长, 即使已经交了小定金,文平也决定放弃购买G6。
“我从3月份开始考虑买小鹏的车。起初,我打算买P7i。我听说G6马上就要上市了。它有更多的空间,更适合家庭使用。我又订购了G6。我以为G6是在上市时交付的,但交付速度比P7i慢。这让我很生气,所以我退出了订单”,文平对《财经故事汇》说。
交付周期长的原因是小鹏连续几个月销量不佳,大量供应商降低了新车的预期值,业绩相对疏忽,导致G6的交付周期延长。
据《汽车1》7月底报道,供应商优先供应特斯拉、埃安、理想等更大规模的新能源品牌,而小鹏的订单则落后。供应商无法提供零部件,G6无法及时生产,交付也受到影响。
目前,虽然G6的竞争产品价格相同,但随着许多竞争产品的出现,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此前,智己首席执行官刘涛透露,起价超过20万元的智己LS6将于8月底出现在成都车展上。
年初李翔还提到,将推出全新理想L6,售价控制在30万元以内,预计明年年初上市。
此外,网易汽车7月中旬透露,已经发布谍照的比亚迪宋L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上市。与G6一样,这款车的竞争产品被定为Model Y。
上述车型上市后,价格区间超过20万的智能车数量突然增加,用户不再局限于G6和Model Y。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将推出G6竞争产品的智能自我和理想,作为整个系列车辆的标准配置,小鹏的领先优势可能会部分被削平。
新能源汽车分析师孙木子告诉《财经故事》。“小鹏一直想把智能作为自己的突出优势,但在整个市场上很容易被模仿和取代。与华为和特斯拉相比,小鹏的智能优势并不领先于其他企业。”
作为小鹏P7的车主,方名今年4月试驾了问界M5。相比之下,他的经验表明,问界M5在整体响应速度和识别精度方面的表现并不逊色于小鹏。
综上所述,虽然市场表现不错,但交付不强的G6留给它的时间窗口并不多。
“小弟”能否回归“兄弟”
蔚小理一直是造车新势力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三位创始人一起遭受了创业的痛苦,有着深情的时刻互相欣赏。
2019年底,《威莱李斌,2019年最惨的人》一文在社交网络爆炸时,何小鹏主动出头支持兄弟:“作为朋友和同龄人,挺李斌兄弟!在全球竞争中,我们都会更强大。”
2020年,三人合照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何小鹏的配文最是点睛之笔,“三个苦逼,在回忆苦思变。”
据说曾经是难兄弟的李斌、李翔、何小鹏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三人经常在里面“说一些不能说的话”。
但是在商场里,“感情”靠不住,“利益”是主导,三兄弟似乎渐行渐远。
今年6月29日,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好不代表明年好,今年差不代表明年差。”、“三个人我们还在一个小组里。也许我会多和李斌聊聊。”……
在关系的变化背后,三家公司从错位竞争到贴面竞争,以及销售和市场价值的起伏。
2020年,蔚来市值最高,小鹏与理想市值相似。
到2021年,理想沉沦垫底,其年交付量低于小鹏和蔚来,依托更高端的定位,蔚来的收入规模已经抛开了理想和小鹏的几条街。
现在,小鹏成了最小的。8月1日盘中,小鹏美股市值仅173.6亿美元左右,在蔚小理中最低,蔚来为259亿美元,理想后来居上,市值达462.5亿美元。
谁强谁合理。在魏小理中,业绩最好、销量遥遥领先的李翔成了教父。虽然他在微博评论行业很少点名,但总是被网友解读为含沙射影小鹏和蔚来。
今年6月初,蔚来Q1财报电话会议还没有结束,李斌正在侃侃而谈,李想当晚8点多发了一条微博:“产品毛利率远低于预期,毛利率波动较大。这不是企业的定价良知,而是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需要改进,规模需要不断扩大”——今年一季度,李想的指点似乎很有信心,理想汽车毛利率接近20%,远远落后于小鹏和蔚来。
假如说之前还是暗戳戳的影射,到今年7月,理想的每周销售排行榜,使其与小鹏的矛盾公开化。
7月11日,理想官方账号公布了7月3日至7月9日新势力周销量排行榜,其中理想销量为0.79万,威来销量为0.31万,小鹏销量仅为0.12万,排名第八。
理想列表发布后,小鹏汽车产品营销总经理黄宏林公开质疑,黄将当时理想汽车最新发布的销售列表贴在朋友圈,并表示,“请关注官方信息。路边俱乐部真的不可靠。以上关于小鹏汽车的信息都是假的。我们不需要虚张声势地展示肌肉。”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也在随后帮助腔,“朗朗干坤,无奇不有”,“我们不需要每天、每周宣布销售来炒作,请关注每月官方公布的数据,这是最权威的。”
两位高管相继撕扯了小鹏的理想,显然这不是个人行为,而是企业行为,很有可能也得到了何小鹏的授权和认可。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发布的新势力周销量榜也有“取巧”缺少前六个月销量高于理想的埃安数据。或许在理想情况下,广汽系统的埃安并不是造车的新生力量。
但事实证明,理想公布的小鹏销量与实际销量相差不大——在理想8月1日公布的7月1日至7月30日销售名单中,小鹏销量达到0.99万辆,不包括7月31日销量名单,与小鹏当天官方报道的7月份整体销量仅相差1100辆左右。
跳脚就是跳脚。目前,小鹏与理想的差距是真实的,无论是市值和销量还是代表企业财务健康的毛利率。
有趣的是,就在小鹏高管炮轰理想销量榜四天后,不少博主再次曝光李翔 、李斌 、何小鹏亲密拥抱的新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7月中旬在长春举行的共贺中国汽车工业70 周年“中国汽车 T10 特别峰会”上。
李翔特意转发了合影,评论说“真好”,似乎相逢一笑恩仇暂逝。
但事实上,新势力最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李翔曾断言,“智能电动汽车三年淘汰赛(2023-2025年),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不可或缺!这个行业最愉快的三年正式开始了!”
再次复制合影的三兄弟,终究要在战场上区分高低。(文中方名,文平化名)
原创文章,作者:财经故事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41011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