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

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于2023年7月5日至7日在上海嘉定举行。本次论坛以“新时代”为基础 新使命 以新动能-帮助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主题,设立“一闭门峰会” 1个大会论坛 16个主题论坛 “N场发布”共有18场会议和多项发布、展示、推广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共识,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贡献汽车产业的智慧和力量。其中,“主题论坛1:第五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于7月6日下午举行,李伟,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做了精彩的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记录:

中国汽车论坛 | 李伟: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思考和认识

一、产品洞察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品实力大大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取得了很大进展。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用户关注的焦点正在发生变化,有三个明显的变化,与您讨论。

(一)续航:常温续航能满足需求,低温高速续航是重点。

从销售车型的里程统计来看,纯电里程多为500-600km;从近年来的趋势来看,耐久性趋于稳定和理性,但低温和高速耐久性的衰减更为严重。2022年冬季,车帝测试了60多辆新能源汽车,平均低温耐久性达到率为48.5%。里程衰减在高速时也很明显。因此,为用户提供全温域和全场景的汽车体验是下一步的重要方向。

(二)充电:可能成为下一步关注的焦点,加速超充发展。

目前,一些用户仍然有里程焦虑。里程焦虑的背后是补能焦虑。充电桩少/分布不均匀、充电功率低等问题影响充电体验。

目前主流车型采用2C左右电池,充电桩功率集中在60~120kW,快速充电时间约为1小时。为提高充电速度,各车企加快超充技术布局,预计2025年800V电压平台 4C电芯 320kW充电桩加速着陆,并可能逐渐从高端车型渗透到经济型。

(三)成本:油电同价、电动平权战争已经开始。

“卷”是今年行业的主题词,油电之争、自主合资之争异常激烈。

一是技术进步,高集成、高效、高通用化率带来成本降低。比如长安多合一电驱系统,比三合一成本降低17%。同时,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也有助于降低成本,如综合压铸。

二是规模效应带来成本降低。未来,成本需要进一步降低,油电同价促进电动平等权利,加快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普及。

二、技术路线之争:PHEV、REEV、EV,哪种技术路线更好?应该如何选择?

EV具有良好的加速性、低汽车成本和良好的NVH体验,但目前的能源补充、环境适应性和用户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汽车购买成本仍然较高。

REEV保留了与EV相同的纯电体验,可以解决纯电里程和补能焦虑。购车成本优于EV,但能量传递环节较多,高速油耗略低于PHEV。

PHEV结构实现方式丰富,动力性和经济性兼顾良好,但后驱需求难以兼容,动力系统成本略高于REEV。

简言之,几条路线各有优缺点。企业根据产品定位、技术能力和资源进行选择。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几条路线将长期共存,最终的选择取决于用户和市场。

三、产业布局模式纠纷:垂直整合还是横向协调?

回顾历史,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产业协调策略。燃料汽车的工业模式可能会提供参考。在燃料汽车发展的早期阶段,主要是垂直的。以福特为代表的汽车公司建造了自己的汽车、零部件,甚至运输铁路和矿山。后来,该行业越来越成熟,出现了专业的劳动分工,现在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复制燃料汽车的模式。

目前,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更新快,关键系统成本比例高,供应波动大。企业的适度垂直整合有助于掌握核心技术和产品迭代的主动性,控制成本,确保供应安全。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技术都适合你自己,而是选择一个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好体验的领域。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开始独立布局三电能力,多种方式组合自建、外购、合资或更适合当前环境。

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将进入成熟期,专业分工可能具有更多的优势。专业人士做专业的事情,效率更高,成本更高。博世底盘系统、福耀玻璃、米其林轮胎等世界领先的零部件企业都专注于该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成本和质量控制优势。

以上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核)

原创文章,作者:盖世直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51610278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