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芳: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据国家能源局称,7月31日,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设备司副司长刘亚芳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中国新型储能的发展。

刘亚芳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安装规模的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种调节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新的储能项目加速实施,安装规模继续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6月底,当全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时,平均储能时间为2.1小时。1-6月,新投运装机规模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从投资规模来看,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新投资的新储能推动直接投资超过300亿元。

一、保持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趋势

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相对成熟的储能技术保持快速发展,超级电容储能、固态电池储能、钛酸锂电池储能等新技术也开始投入项目示范应用,各种新型储能技术发展,总体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趋势。截至2023年6月底,全钒液流电池储能占1.1%、压缩空气储能占1.0%、铅酸(碳)电池储能占0.9%。

二、部分省区布局装机规模突破百万千瓦

截至2023年6月底,山东294万千瓦/590万千瓦时、湖南264万千瓦/527万千瓦时、宁夏197万千瓦/391万千瓦时、内蒙古165万千瓦/329万千瓦时、新疆122万千瓦/313万千瓦时。全国总量的80%以上是华北、西北、华中地区。其中,新型储能装机在华北已投入运营,占全国30.0%、西北地区占26.8%、华中地区占23.5%。

从2023年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来看,湖南2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山东139万千瓦/272万千瓦时,宁夏107万千瓦/211万千瓦时,内蒙古106万千瓦/210万千瓦时,新疆83万千瓦/228万千瓦时。

三、加强行业规范,注重科学规划和有效调用

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对新储能的科学配置和调度应用不断努力,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应用的通知》、《新能源基地供电配置新储能规划技术指南》等政策规范,规范和指导新能源基地供电配置新储能相关规划,促进新储能科学优先调度应用,参与电力市场。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电力领域的综合监管。新储能项目的运行调度和市场交易已纳入重点监管内容,促进新储能等调节资源的更好发挥作用,促进风景等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消费,确保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随后,《经济日报》记者在会上问道:近年来,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刘亚芳回复说,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是贯彻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电力系统建设,为储能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机遇。风电、光伏发电建设规模持续快速扩大,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对现有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挑战迅速增加,在确保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接受、消费比例迅速增加,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各种储能,弥补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差距。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新增并网装机达1.01亿千瓦,是新型储能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

二是支持技术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为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近年来,国家发布了《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新型储能发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以及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科学优先调用和加强储能标准化,始终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驱动,强调统筹规划和多元化发展,鼓励创新示范和试点。随着政策体系的逐步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各种示范带动效果突出,新型储能发展进入快车道。

第三,新的储能特性与传统的储能技术形成了互补的优势,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使新的电力系统建设有了更多的选择。与传统的抽水储能相比,新的储能位置灵活方便,施工周期短,响应快速灵活,功能特性和应用场景多样化,便于解决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在不同场景中带来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

第四,相关企业、高校、机构和地方政府发展新型储能技术、工业和工程应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新型储能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许多地方政府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各部门单位协调工作机制,促进新型储能产学研联动,通过开展省级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新型储能发展,制定专项规划或明确相关能源规划中的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制定补贴政策。能源企业、社会资本等投资主体对新型储能的投资热情高涨,加快了新型储能项目的建设和实施。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储能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01181095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