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午,凌派科技(300530)宣布,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叶善锦提交的书面辞职申请。叶善金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辞去第五届董事会审计委员、工资考核委员会委员、提名委员、战略委员会委员、主任职务。叶善锦辞去上述职务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截至公告日,叶善锦未持有公司股份。
这也是本月领先科技的第二个重大问题。7月10日披露的第一个重大资产销售计划,计划剥离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进一步关注新能源电池业务的发展。根据计划,领先科技计划通过公开上市出售其100%的大志化学股权。目前,股权销售正处于上市预披露阶段,预披露期届满日期为8月18日。
事实上,领派科技的这一转变早已有迹可循,现在看到的只是变革的加速。
据悉,凌派科技成立于2002年,原名“湖南凌派达志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湖南衡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衡帕动力持有凌派科技35.48%的股份,为控股股东。
2020年以前,龙头科技主要从事表面工程化学品业务。自2021年实际控制人变更以来,大志科技战略发展重点转移,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不断扩大新能源电池产业投资,正式启动表面工程化学品和新能源电池双重业务战略。
除变更实际控制人外,2021年12月,凌派科技宣布公开转让全资子公司惠州达志100%股权。今年4月,凌派科技正式以9578.39万元的价格出售惠州达志。
截至2022年,新能源电池业务营业收入已占派科技总营业收入的74.38%,已转化为公司主营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5月30日之前,领派科技的证券被称为“达志科技”。
从剥离化学资产、聚焦电池业务的背景来看,领派科技似乎并没有落错子,但实际上却是千疮百孔。
一是电池业务没有盈利。虽然领派科技新能源电池业务占公司收入的比例越来越大,但目前还没有盈利。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为负,亏损规模持续扩大。2020年至2022年,领派科技分别实现了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5037.59万元、-1.25亿元和-2.37亿元。
在这方面,深圳证券交易所在2022年年度报告询价函中要求领派科技解释在营业收入增长的情况下亏损持续扩大的原因,以及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领派科技的回复是,公司的新能源电池生产供应能力大大提高,但由于新能源电池产品在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往往需要与客户进行长期深入开发,业务利润与产品规模效应和产品毛利率密切相关,近三年业务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公司营业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损失增加是合理的。
二是公司资产负债率高,偿债能力不足。根据凌派科技7月11日的公告,自2023年初以来,公司与衡帕电力的各类关联交易总额为1548.19万元,均为公司向衡帕电力借款产生的利息。
与此同时,凌派科技计划再次向控股股东衡帕动力借款。据说衡帕动力计划向凌派科技借款总额不超过4.5亿元。贷款期限自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年内有效。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在上述期限的基础上延长或提前终止。贷款利率按年利率的5%执行,并在合同有效期内偿还。
在此之前的4月,凌派科技宣布了一笔类似的交易,即衡帕电力计划向公司提供贷款金额,贷款总额不超过3亿元,期限为实际贷款之日起5年,贷款金额可回收利用。
但2022年底领派科技净资产为1.52亿元,2023年3月发行股票成功完成后,净资产增加至3.89亿元。
但还不足以偿还贷款,也许这次出售达志化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财务压力。
虽然目前财务状况令人担忧,但领先科技的电池业务整体仍在稳步发展。
领派科技在产品方面拥有205Ah、230Ah、目前,280ah储能电池已向潜在客户送样检测280ah等磷酸铁锂铝壳电池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产品去年已进入A样优化完善阶段。
在产能方面,凌派科技此前已建成1.8GWh动力电池生产线,于2021年底投产,实现批量交付。据此前披露,凌派科技湖南基地规划产能达到15GWh。
今年5月,凌派科技第二条生产线正式投产。投产前已与客户进行技术和业务对接,客户已正式下达订单。公司第三条生产线正在投标中。
在客户方面,7月25日,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向凌派科技提问:“贵公司真的会为凌图提供丰富多彩的动力电池吗?”凌派科技回答说,该公司确实收到了汽车制造商的动力电池订单,并向其提供了动力电池,但不确定是否用于该车型。
另外,龙头科技客户还包括河南御捷、上汽通用五菱、金派克新能源、北京汽车制造厂等。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311110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