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压力越大,储能建设步伐越大

能源转型压力越大,储能建设步伐越大。山东省是北方在储能领域超越南方的典型案例。 

一、产业结构:无法承受的重量

山东的优势产业集中在资源开采加工行业,尤其是煤炭、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等行业。这些在漫长历史时期为山东GDP做出突出贡献的行业,如今正成为山东经济转型不可承受的重中之重。

和北方其他大省一样,山东在新能源汽车之争中几乎全军覆没,无论是对新能源发展缺乏预测,还是对自身资源禀赋的限制和气候环境。而合肥最靠北,搭上新能源汽车末班车,脱北(中原经济区)进南(长江经济带)的步伐一直在加快。相比之下,山东的“北方”含量更重,自2019年以来,山东的经济总量逐渐落后于江苏。2022年,江苏GDP总量超过山东3万亿元,未来短期内可能难以扭转。

能源转型压力越大,储能建设步伐越大

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内部分工不明确,各有思想,包括“新”数量不足,这些都是经济专家的一致评论。但近年来,山东省准备创造自己的“荣耀时刻”。

二、赌博储能:不能输的战斗

如果北方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不够,让北方错过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随着储能产业的发展,北方大省占据了合适的时间、地点和人员。我国陆上风电主要适用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的发展,海上风电特别青睐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在新能源和储能产业链的发展中,新能源资源禀赋优势地区必然具有自然优势。再加上国家“碳中和”和“碳达峰”政策与省能源转型同频共振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山东省凭借自身新能源发电和储能装机的市场规模优势,在“市场产业转型”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单就山东的“主动”而言,政策合力和商业创新都值得称赞。仅2021-2022年,山东就出台了十多项与储能相关的政策,规定储能优先在调峰市场清理,鼓励分散的新能源配储项目集中建设,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租赁共享储能模式。2022年初现货市场正式运营后,山东储能的发展逐渐走向市场化进程,独立储能、火储联合调频等应用场景广泛。

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截至2022年底,新型储能项目已投产870万千瓦,比2021年底增长110%以上。根据省级数据,累计装机规模排名前五的省份有山东155万千瓦、宁夏90万千瓦、广东71万千瓦、湖南63万千瓦、内蒙古59万千瓦。从2019年到2021年,中国新型储能的排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山东是变化最大的。仅仅两年时间,山东、宁夏等北方省份就超过了广东、江苏等南方省份。

三、荣耀时刻:不可持续的隐忧

凭借山东省领导小组的变革意识和动能转化实践能力,山东省在新能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牢牢占据了自己的生态地位:储能纠纷。让其他北方兄弟省份投下羡慕的目光。他们举起储能旗帜,试图复制山东大哥的荣耀。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关注了市场上山东储能“大跃进”的不同声音。

建设、商业运输速度慢!据公开信息报道,山东2021年6月批准的第一批示范项目基本于2021年底完成并网,建设周期约6个月,第二年2月转入商业运营时间、3月份,从项目宣传到商业运输,第一批项目平均需要8-10个月。相比之下,从宣传时间到现在,山东省第二批储能示范项目已经一年零七个月了,部分项目仍未投入运营。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信号,其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正在面临市场化的考虑,建设经营者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可能已经在暗流中涌动。

从7月6日的《关于2022年部分储能示范项目延期并网的通知》文件中可以看出这些隐忧。个别条款“将山东电气临沂储能等9个项目推迟并网至2023年9月30日,国华齐河储能项目推迟并网至2023年12月31日。不能并网的,自动取消其示范资格”,耐人寻味。一些分析师将山东省第二批储能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速度归因于去年锂价格飙升造成的高建设成本。因此,今年原材料成本的急剧下降为我们提供了验证其业务逻辑的时间窗口。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与市场的犹豫不同,山东省能源局射出了决胜储能的“第二箭”, 7月5日,山东能源局发布《关于2023年新型储能仓储项目(第一批)》公告,将45个锂电池项目、3个压缩空气项目、5个新技术项目列为2023年新型储能仓储项目(第一批),再次充分满足人们的期望。尽管如此,山东储能否继续 “荣耀时刻”最终是市场的最终决定权。

原创文章,作者:新材料情报NM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311110891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