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会议研究所 氢能行业周报及点评(07170723)

橙色会议研究所 

氢能行业周报及点评(0717-0723)

炎热盛夏季

氢能政策仍然是一个接一个的

最令人兴奋的是

氢能终于打开了国家发改委的大门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本周关键词

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上海市交通氢能推广应用方案》:2025万辆车的目标不变

本周,上海市交通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上海市交通氢能推广应用计划》,目标保持不变:2025年,全市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加氢站70座。

橙色协会研究所评论: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发布的《上海市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计划》发现,市场上存在许多认知和理解偏差和各种解释。

首先,本文件的核心信息是文件发布单位。注意是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与上海市发展改革和工业和信息化发布的文件。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实施了2025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目标“100站、1000亿辆、10000辆”的总体目标。

交通委员会是交通主管部门和燃料电池汽车许可证部门。以前,许多省市都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的规划和目标,但大多数是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或政府宏观管理部门,没有看到交通部门领导的实施文件。这一次,上海市交通委发布了一份文件,交通部门实施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毕竟,无论计划了多少辆车,交通委员会都需要颁发许可证,不是吗?如今交通委员会发文实施,意味着这项工作的推进更加合力、顺利。

其次,上海市交通委发布文件,实施上海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目标不变-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1万辆,加氢站70座。梳理上海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100站、100亿、1000辆”目标,时间表确实进行了调整。

2020年11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等六部委发布了《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最初实现了上海燃料电池汽车“百站、千亿、万辆”的目标。提出到2023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现“100站、1000亿、1万辆”总体目标,规划近100个加氢站,建设运行30多个,加氢网络最大,产量约1000亿元,全国发展规模,推广近1万辆燃料电池汽车。

但到2021年2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建成并投入使用70多个加氢站 座。此后,无论是2022年6月的《上海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还是上海市交通委的《上海市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都是2025年的“1万辆车,70座加氢站”。

目标没有减少,因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规划和氢能中长期规划明确,不可能随意改变。然而,距离2025年只有两年半的时间。根据橙会氢能数据库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保险数量为2374辆。距离一万辆目标还有7633辆。剩下的两年半时间,上海要完成7633辆氢燃料电池车的投放计划,平摊到一个月,实现254辆车的推广目标,真的很紧迫。

开阔视野。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发展目标。其中许多是2025年的时间节点。现在只剩下两年半了。这些地方政府需要考虑如何实现这些发展目标,维护这些政策规划文件的权威。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提前敲响了“紧箍咒”;想必其他省市也会跟着。

每周一图

亚洲首个AEM制氢加氢站

Enapter是德国AEM制氢设备供应商 AG本周宣布,已向日本东京天然气公司的Senju加氢站交付30个AEM EL 2.1电解槽和15台干燥设备。这是亚洲第一个使用AEM电解槽的商业化站。

AEM被认为是目前电解水制氢领域四条技术路线中实现商业化的最新途径。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即使是最新商业化的技术路线,也开始有30个规模的项目运营,说明四条技术路线在各种细分场景中的商机逐渐成熟。

目前,PEM电解槽制氢路线仍是海外市场的主导地位,ALK在我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然而,政策的变化给其他技术路线带来了机遇,其中一个决定性的可能是放松站制氢限制。

自今年年初以来,该行业一直呼吁自上而下放开在站制氢,一些企业家甚至用“每天说,每天说”来描述向政府提出建议的力度。

行业的基本共识是,副产氢的使用成本差异很大,而电解水制氢是基本实现全国“成本共性”的一种方式。放开加氢站的电解水制氢,可以解决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成本中的许多复杂问题。

该政策已经取得了突破。今年6月,《广东省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表示,允许在非化工园区建设不超过3000公斤/天的一体化加氢站。

然而,目前,加氢一体化站仍面临着早期加氢站建设中遇到的同样问题,即主管部门和审批流程亟待澄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将得到解决。

参照海外经验,未来站内制氢将更多地部署在人口密集的发达地区。电解槽的环保、响应速度、安全性甚至工业外观设计要求都与西北地区大不相同,这意味着终端用户会有相当多样化的需求偏好。也许只有多条技术路线并举,才能满足这些“毛细血管”的需求,这就是PEM、SOEC、AEM等后发技术路线的大机会。

行业研究

【政策】

1、国家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增加氢能内容

7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公告。新版本的指导目录将氢能提升到“新能源”单列板块之一。

橙色研究所评论:该政策表明,氢能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鼓励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郑汴洛濮氢走廊:2023年,郑州城市群新增855辆

本周,《2023年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20项重点工作清单》发布,称2023年,郑州城市群新增燃料电池汽车855辆,新增加氢站19座。

橙色会议研究所评论:目前,郑州城市群是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以外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最积极的省市。

【订单】

1、佛山再投134辆氢燃料轻卡车

本周,134辆配备微宏动力电池系统的氢燃料轻型卡车在佛山投入运营。氢燃料轻型卡车载重4.5吨,一次加注氢燃料可达400多公里。

2、四川首批12辆氢能重型卡车交付运输

7月18日,四川首批12辆氢能重型卡车在自贡交付运营,与东方锅炉生产的110千瓦氢燃料电池系统相匹配。

3、华通20万千瓦风氢一体化源网络储存项目获批

近日,益华通张家口市张北县风氢一体化源网储荷综合示范项目(一期)获河北省发改委批准。项目规划建设20万千瓦风电、24万标方/小时制氢站、配套储氢装置和40兆瓦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橙色协会研究所评论:亿华通最近在氢端业务蓬勃发展。上周,新疆伊犁绿氢创新应用项目刚刚获得4984万元的财政支持,张家口源网络储存项目本周也成功获得批准。

4、治臻股份P交付EM制氢项目

7月19日,智珍股份正式交付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公司PEM电解槽项目。该示范项目采用智珍股份开发制造的EC500型工业钛合金冲压板,大大降低了成本和重量。

橙色会议研究所评论:传统的汽车领导者奔向氢端新战场,今年是这些企业实际订单突破的第一年。

【开业】

1、国家能源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启动建设

7月20日,由国氢科技牵头的11个单位共同申报的国家能源燃料电池研发中心正式启动建设。

橙色研究所点评:这对国氢科技来说是另一件大事。为5万辆乘用车的计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品】

1、全球首套氨氢融合复合动力燃料供应系统成功开发

南岳电子控制(衡阳)工业技术有限公司最近成功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氨氢融合复合动力燃料供应系统。装载该系统的一汽解放液氨直接喷射零碳内燃机已成功点火。这标志着我国在商用车氨氢融合内燃机研发领域的重要进展,相关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国内首辆氢能地铁施工车辆在襄阳下线

7月18日,中国第一辆氢能地铁施工作业车在湖北襄阳正式下线。该车采用氢燃料电池与锂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设计速度80公里,每次加氢30分钟可连续运行32小时。无需设置电网,无废气和噪声,可广泛应用于地铁、隧道、矿山等作业领域。与传统燃料作业车相比,整个生命周期可减少225吨碳排放。

橙会研究院点评:氢燃料电池技术也可应用于工程机械,果然是“瑞士军刀”。

【海外】

1、配备巴拉德燃料电池系统的新型氢燃料电池机车出现了

本周,巴拉德动力公司宣布,波兰最大的机车制造商PESA推出了第一辆经过认证的氢动力调节机车,并将获准进入欧洲市场。新型SM42-6DN原型四轴机车由两个巴拉德85千瓦燃料电池模块提供动力。

机车氢罐储氢量为175kg,单次加氢后可调车24小时。它还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可为167.6kW钛酸锂牵引电池供电。

上述信息来源于橙色会氢能数据库

原创文章,作者:香橙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42110575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