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的是,在内燃机时代,汽车市场基本上是合资品牌的世界。然而,在电气化时代,合资品牌不仅倒闭,而且成为一块“烫手山芋”,没人想接。最后,它的归宿落在了国有资产的头上。
最近,企业调查的数据显示,东风裕隆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裕隆”)股东结构发生变化,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裕隆大陆投资有限公司退出,杭州大江东国有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进入,成为唯一股东,营业期从2060年缩短至2040年。
东风裕隆也是继华晨集团6月份之后又一家被国有资产接管的汽车企业。
1
三年多次招商失败
数据显示,东风裕隆成立于2010年,东风汽车和裕隆投资50:合资企业共同成立50股比例,生产纳智捷品牌的产品。纳智捷大7的第一款车型 2011年SUV上市后,东风裕隆随后在2012年迎来爆发期,年销量达到3.11万辆,同比飙升350%,实现盈利,年销售收入达到64.85亿元。
之后,东风裕隆先后推出了轿车纳5、锐3、优6、U5等车型,2015年创历史最佳60015辆。然而,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由于R&D水平停滞,产品战略出现问题,2015年以后东风裕隆销量急剧下滑。
2019年,东风裕隆推出URX中型SUV车型,试图自救。该车售价14.36万-15.56万元,动力匹配1.8T发动机和爱信6速手动变速箱。但由于东风裕隆杭州生产基地停产,该车型未能上市。实现上市后,又是国五车型,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车型无法销售。最终,东风裕隆在中国市场逐渐丧失“存在感”,到2020年,年销量只有77辆,不得不陷入破产重组的境地。
此后,关于东风裕隆的消息是一次又一次的公开招商引资。根据官方公告,自2021年启动预重整程序的东风裕隆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上市招商,开始寻找意向投资者以来,东风裕隆已经进行了三轮招商引资,没有找到下一个家。
据业内人士分析,公开投资是为了实现东风裕隆公司优质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可持续发展,但其高负债仍将让许多投资者退却。据报道,截至2022年,东风裕隆的债务已达到70亿元。
2
接管国资并不意味着转机
此前,迫切需要生产资质的汽车制造新力量收购是东风裕隆等边缘企业的最佳出路。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成熟期,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被淘汰。在很难保证自己的情况下,没有人接管已经成为行业的常态。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国内汽车品牌一度高达478家。然而,到2023年,只有大约100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加入了传统汽车公司,可以维持其产能。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破产的汽车公司只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取消生产资格,完全结束宝沃。另一种是东风玉龙,它仍然有剩余的价值,最终被国有资产接管。
据了解,东风玉龙剩余资产包括土地、工厂、乘用车传统燃料和新能源生产资质,具有完善的车辆验证能力,建设试车跑道、排放性能实验室、法规动力实验室、车辆VOC测试实验室、车辆准备室、新能源实验室、新车试验车间、三坐标室等,已建成6个车间、研发中心和保税仓库,年产能规模12万辆。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分析,东风裕隆作为一家乘用车企业,没有必要拯救,但由于其总部位于杭州,杭州国有资产接管的可能性只是为了后果。即使不是为了后果,而是为了发展汽车工业,东风裕隆的未来也很难走。
事实上,早在2020年,绿驰汽车就被河南国有投资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接管,成为第一支被国有资产收购的汽车制造新力量。当时,河南国有投资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看中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潜力,对绿驰内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原核心团队全部被踢出局,但直到2022年5月被吊销,绿驰汽车也被吊销没有能量生产汽车。新能源企业仍然如此,更不用说已经被时代淘汰的燃油企业东风裕隆了。
原创文章,作者:汽扯扒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051299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