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很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一口

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很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一口

导语

Introduction

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很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一口。

作者李思佳

李思佳,李思佳

金鹏辉编辑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势能仍在继续。

在汽车行业整体增长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共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增长33.7%和37.5%,市场份额达到29.8%。其中,9月份的市场份额高达31.6%。

可见,在汽车工业发展转型时期,在国家政策的刺激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不断上升。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近30%,未来将继续攀升。

据公安部统计,自2010年以来,中国汽车销量达到3.28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971万辆,约占汽车总数的6%。如果每个家庭都有一辆新能源汽车,未来20年中国可能会有4.7亿辆增量或更换——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的未来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无论是一批新的汽车制造力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还是传统汽车企业坚定的新能源转型,还是互联网企业、房地产企业、家电企业等跨境汽车制造力量的不断涌入,都衬托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万亿级的产业规模。

然而,许多汽车公司倒下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血”的事实,许多跨境企业难以适应汽车困难及时撤退也是事实,他们共同建立了大退潮,形成了无形的障碍,警告后来者: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很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

但最近网上不断爆料,海尔集团也要造车——是的,就是海尔,一家负债147万到世界500强的家电企业,愤怒地砸了76台冰箱。

逆潮流走,可行吗?

据媒体报道,海尔正在计划制造汽车,并计划进入汽车领域,推出自己品牌的汽车产品。目前正处于规划阶段,将采用OEM模式。至于具体的启动时间和着陆情况,还没有明确的信息。

更多关于海尔汽车制造的线索始于其在汽车行业成立了多家相关公司。

根据企业调查,2021年7月,海尔成立了包括技术研发、车辆及汽车零部件销售业务在内的青岛卡泰驰车联科技有限公司等一系列公司;去年,青岛卡泰驰汽车科技发展公司再次注册成立,业务范围包括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销售、汽车零部件零售等。

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很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一口

值得一提的是,卡泰驰系列公司由海尔集团100%控股。

近年来,海尔除了成立汽车相关公司外,还不断布局汽车领域,与多家汽车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2021年3月至5月仅三个月,海尔就与上汽、奇瑞、吉利三大汽车集团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与上汽签订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能制造转型、智能汽车研发应用、车主互联、新能源、智能汽车应用推广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

以上一切都在诉说着海尔造车的野心。

但问题是,造车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海尔的胜算是什么?特别是考虑到最近大厂对造车的热情逐渐降温,夹杂着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倒闭潮。

8月14日,百度汽车制造项目集度汽车更名为“极悦”,成为吉利控股的新子品牌;8月28日,小鹏收购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滴滴汽车项目结束;苹果、三星等提出汽车制造计划的科技公司也在汽车制造谣言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未能迎来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烧光84亿元的拜腾,被江西寄予厚望的爱驰,被执行了7000多万元的天空…威马甚至搬出办公楼申请破产,都落后于新能源浪潮,成为见证一切成功的枯骨。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跨境汽车制造一直很普遍。从官方宣布的小米到扭曲的华为,再到转移重心的百度。在新四个现代化的前沿,传统汽车工业的模式正在被打破和重塑。

跨境巨头希望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因为他们的行业进入股票市场;此外,他们站在新能源时代的风口,旨在参与汽车制造,进入汽车供应链,成为塑造未来汽车新模式的力量。

这些都是它们涌入汽车市场的重要推动力。至于海尔的跨境汽车制造,原因是不可避免的。但对于逆潮流而行的海尔来说,制造汽车的每一步都将非常困难。

前进的每一步都会很困难

让我们来看看海尔在造车方面的优势。

首先,海尔作为国内家电制造领域的重要力量,可以在电子、芯片、数字能力等方面与新能源汽车互补。

因此,如果你动手造车,海尔不仅可以利用海尔现有的技术资源,还可以利用海尔投资的博泰汽车互联网。经过深入研究,海尔可以为汽车互联网提供智能家居和汽车互联网技术。

不仅如此,从零售开始的海尔目前有3万多家线下专卖店。此外,海尔智佳还开始扩大体验店。如果参与造车,可以利用现有的线下门店合理利用渠道资源。

但话说回来,技术优势和渠道资源是大多数跨境进入者的优势,它们是写在纸上而不是绝对的发展优势。如果海尔真的参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它也将面临激烈的汽车市场竞争。作为后来者,“一步一步慢”的说法也会困扰它很长一段时间。

与此同时,正如前面提到的,跨境巨头想要制造汽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行业进入股票市场,并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因此,从海尔的汽车制造也可以看到家电市场竞争的一些线索。

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很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一口

根据海尔10月30日晚发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今年前三季度,海尔智佳实现收入1986.57亿元,同比增长7.5%,对应母公司净利润131.49亿元,同比增长12.7%。海尔不断巩固家电巨头的地位,充分发挥多品牌优势和海外市场推进高端品牌战略,深入开发网络。

然而,在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多元化需求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的发展趋势已成为困扰局内人士的大问题。特别是对于被称为“日落产业”的家电行业来说,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下一步至关重要。参与汽车制造是海尔的潜在选择之一。

当然,海尔并不是第一家涉足汽车行业的家电企业。自20年前美的、春兰、奥克斯等多家企业试图进入汽车行业以来,家电企业进入汽车制造行业是很常见的。最近,创维是第一家依靠家用电器进入该局的汽车制造商。

随着家电领域的成功,创维成立开沃新能源,进入汽车制造领域。天美汽车成立于2019年,首款ET5于2020年10月推出。但由于天美汽车品牌影响力低,销量惨淡,创维最终直接以自己的品牌命名,现在有了创维汽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蛋糕很大,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一口

为了成功走出圈子,创维汽车在宣传中找到了另一种方式,以养生为卖点,甚至说睡在车里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即便如此,去年创维只卖了622辆,天美卖了5183辆。

今年10月,创维交付了3545辆车和1726辆海外出口车,连续七个月同比增长。其中,8、9、10月份,月销售额超过3500台。可以看出,创维仍在努力更好地生活在汽车制造领域。随着创维汽车的成立,其在家电行业的影响力尚未转移。每一条线都像一座山,这里再次得到证实。

因此,即使海尔真的选择进入该局制造汽车,也不容易,前进的每一步都会非常困难。那些倒下和退出的汽车公司用“血腥”的事实打败了每一个后来者:虽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蛋糕很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一口。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021113115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