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需要碳达峰碳中和胡萝卜加大棒

01前沿动态

1、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需要碳达峰碳中和“胡萝卜”加“大棒”

据中国网报道,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上“碳中和:困境与破局”论坛称,中国人民银行推出了碳减排支持工具。一是支持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二是支持煤炭清洁能源,需要碳达峰碳中和“胡萝卜”加“大棒”,“胡萝卜”是中国人民银行的激励机制,中国人民银行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按1.75%的利率向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但商业银行必须承诺披露相应项目产生的碳排放贷款余额利率和碳减排信息,并接受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和人民的监督。

2、首批新能源公募REITS上市

据央视新闻报道,3月29日,首批两家新能源公开发行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正式上市。湖北、陕西光伏发电项目和江苏海上风电项目是两家新能源公开发行的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

3、中国科学家刷新锂二次电池能量密度最高值

据《北京日报》3月30日报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拓宽充放电电位、采用隔膜涂层技术等综合策略,制作了每公斤700多瓦时的超高能量密度软包锂离子二次电池。该数据是公开报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能量密度的最高值。相关成果最近以研究快递的形式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并已申请中国专利。

4、发布山东东营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年供氢能力达到12万吨

近日,东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了《东营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2025年),氢能指出,到2025年,氢能外供能力达到12万吨/年,其中灰氢净化7万吨/年,绿氢生产5万吨/年,二氧化碳减排约50万吨/年。培育30多家氢能相关企业,努力实现氢能产值100亿元。

5、上海推广新能源汽车100多万辆

3月31日,据财联社报道,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上海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截至目前,上海已推广新能源汽车100多万辆。

02企业动态

1、任正非重申华为不制造汽车,有效期为5年

3月31日,据36氪报道,华为再次发布了汽车业务决策公告。该公告由华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任正非签署,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此外,任正非还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曝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2、埃安发布了弹匣电池2.0技术 完成“枪击不起火”实验

3月30日晚,埃安召开弹匣电池2.0枪击试验新闻发布会,解决了极端环境下的电池安全问题,如多电池瞬时短路、爆炸性破坏等。

在弹匣电池2.0枪击试验现场,预留射击开口的全电池包在15米处被射击。官方介绍,“与众所周知的针刺试验相比,枪击试验模拟了一个更极端、更严格的场景。当子弹穿透电池时,速度可达到针刺的97.5万倍,伤口直径为针刺的7-8倍,可瞬间穿透多个电池,造成热失控和爆炸性损伤。”

3、宝马CFO尼古拉斯·彼得:通过设计和回收来降低电池成本 而不是采矿

据新浪财经报道,3月31日,宝马汽车集团首席财务官尼古拉斯·彼得(Nicolas Peter)宝马周五表示,为了降低电池成本,避免投资采矿,宝马正在押注于高效的设计和回收,这使得宝马不同于一些深入挖掘供应链的竞争对手。他在一次采访中说:“我们认为投资采矿是错误的。我们认为从汽车和其他产品中回收原材料更为重要。”

4、广汽集团:2022年净利润约80.68亿元,同比增长约10%

广汽集团3月29日宣布,2022年总营业总收入约5146.05亿元,同比增长约19.74%。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约1100.06亿元,同比增长约45.36%;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80.68亿元,同比增长约10.00%。

5、总投资100亿元!京澳1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项目落户江苏东台

3月30日上午,晶澳10GW光伏电池、10GW光伏组件及配套项目在东台开工,总投资100亿元。根据2022年晶澳科技年报数据,2022年晶澳科技电池组件出货量为39.75GW(含自持电站) 672MW),其中组件海外出货量约占58%。截至2022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近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

——END——

原创文章,作者:零碳风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03196624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