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的成立,现代自主汽车工业正式拉开帷幕。
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记得保时捷专门为中国开发的C88车型。
在这辆车的介绍页面上,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这句话是:“保时捷承诺支持中国建立汽车工业”。
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需要一家外国企业来帮助建立?
可见国内汽车工业在40多年前是多么的贫瘠和薄弱。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越来越繁荣。
很久以前,中国就戴上了它。“世界上最大的汽车进口国”帽子。长期以来,合资汽车和进口汽车在消费者眼中一直是“权威车”。
对于一个工业大国和工业大国来说,汽车工业的薄弱是无奈的。
然而,困难和机遇摆在我们面前。中国汽车市场充满活力,可能性无限。进入21世纪后,自主汽车工业发展迅速,至今已成长。
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真实的数据摆在我们面前:2023年1月至4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37万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超过日本。
同时,通过这一现象,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品牌汽车企业背后的努力。
中国汽车出口的扩大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在这背后,更明显的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壮大。
所以下面我们也介绍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中国汽车出海的过程中,有哪些特点?
为此,我们也总结了几点。
首先,贸易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从2021年到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连续两年超过100万辆。
今年1月至4月,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同比增长76.5%,仅四个月的出口量基本相当于往年的全年出口量。
其次,中国的汽车出口市场变得更加多样化。
以今年前四个月为例,中国汽车出口到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45.9%、发达经济体占41.8%,可以说实现了海外市场的多点开花。
最后,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今年,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出海”中坚力量。
整个“出口盘”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出口额的42.9%,对汽车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6%。比亚迪、特斯拉等新能源品牌的大量出口直接表明,全球新能源轨道正在努力。
中国汽车如何扩张?
从1月到4月,近140万台接近140万台“出海汽车”在中国,虽然特斯拉、上汽通用等合资品牌占据了一定的权重,但从销售分解的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出海的主要力量仍然是上汽独立汽车、奇瑞、长城、比亚迪等纯独立汽车公司。
其中,这些出口到海外的独立汽车公司都有自己明显的特点。
奇瑞汽车作为最早出海的自主车企之一,继续努力“第三世界国家”市场。该品牌在沙特阿拉伯、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认可度较高,性价比较高,深受当地用户的喜爱。
特别是在墨西哥的街道上,几乎随时都能看到奇瑞车。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是长城的主阵地。
在澳大利亚,长城的皮卡卖得很好,尤其是长城炮,深受澳大利亚农民的欢迎;在俄罗斯,坦克300和坦克500以其高端形象迅速占据了当地市场。特别是,坦克500在俄罗斯的市场认可度甚至高于丰田普拉多。
比亚迪是这些自主品牌中最特别的。
因为比亚迪是唯一一个全面出口新能源汽车的国家,比亚迪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自2022年以来,比亚迪一直在布局“新能源出海战略”。
自比亚迪进入海外市场以来,海外销量一直处于破竹状态。
仅2023年5月,比亚迪海外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就达到1.02万辆;前五个月,比亚迪海外销量6.38万辆,连续五个月海外销量突破1万辆,使比亚迪成为海外销量增长最快的汽车公司。
毫无疑问,这么多“出海”比亚迪是独立汽车公司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当全球汽车市场进入时“新能源时刻”之后,专注于新能源的自主品牌比亚迪有什么发挥空间?
比亚迪正在走一条独特的道路
事实上,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比亚迪的出海策略不同于其他独立品牌。
比亚迪销售的海外产品都是新能源汽车。
其中,比亚迪汉(BYD HAN)、比亚迪唐(BYD TANG)和比亚迪元(BYD ATTO3)这三款主要乘用车在欧洲等市场价格昂贵,比国内价格高出几万到几十万元。
除了更高的价格,比亚迪的海外市场也相对较高“分散”。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荷兰、瑞典、德国、挪威、丹麦、新西兰、印度、巴西和泰国。
比亚迪在许多发达经济体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ATTO 热销以色列,与此同时,他还在4月份赢得了新西兰和新加坡的纯电力销售冠军,并连续四个月在泰国的纯电力市场销售榜上排名第一……
可以看出,比亚迪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
海外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无论是中国汽车出口量攀升到世界第一,还是比亚迪在海外的快速扩张,我们都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汽车公司已经实现了走出去的步伐,并在世界各地闪耀。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谈谈外部原因。
2000年,日本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出口了482万辆汽车,居世界第一。
2022年,日本汽车出口量为350万辆,下降了近30%。从宏观角度来看,日本甚至韩国进入新能源时代后,手脚略显束缚,汽车产品实力不断阻碍,为中国汽车出口扩张带来了客观机遇。
当然,面对这样的机会,中国汽车公司也应该发挥主观主动性来抓住这个机会。
首先要明确的是,近年来,中国汽车的技术和质量都在逐步提高。
在燃油汽车领域,长城炮和长城坦克越野车在动力性能、越野性能和智能性能方面处于世界顶级水平,受到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市场的欢迎;更不用说奇瑞等品牌了,性价比高,质量更稳定可靠,在第三世界国家市场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以前“两田一产”。
一方面,比亚迪是一家特殊的汽车公司,抓住了新能源发展的风口。和特斯拉一样,在销售快速增长后,它也在世界各地销售良好。另一方面,比亚迪在技术方面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不用说,比亚迪只需要推出DM-i超级混合动力、刀片电池和e平台3.0技术,这对许多海外品牌来说是困难的,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品牌“三座大山”。
技术授权,比亚迪不需要打价格战,只需要用产品的高价值,就能吸引很多海外用户。
此外,海外用户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车型在设计、配置、三电质量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
中国新能源出海面临哪些挑战?机会是什么?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已成功实现“弯道超车”,在新能源领域,海外汽车企业无论是底层逻辑中的技术,还是真正的产品实力,都无法与中国企业媲美。
这不是一句傲慢的话。
由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全球销售中处于领先地位,消费者已经采取行动投票。
正是这种对新能源领域的信心,可以加快中国汽车企业的步伐,进一步抢占海外市场,与老海外汽车企业同台角。然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海之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目前比亚迪的海外布局有乘用车和商用车两个层面。
在亚太地区,比亚迪的乘用车卖得很好;在欧洲,比亚迪与许多当地汽车公司签署了大量合作协议,商用车订单一路看涨。
乘用车和商用车如何同时抢占海外市场?
这是比亚迪面临的问题。
比亚迪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深度本地优化。
例如,在欧洲,比亚迪的乘用车销量略显薄弱,媒体和消费者的认可度都不高。为此,比亚迪和荷兰壳牌石油在英国等地开启了合作的能源补充模式,致力于让更多的当地消费者感受到比亚迪车型的优势。
同时,长城的海外建厂策略也可以作为比亚迪的参考。
长城通过俄罗斯图拉工厂在当地开业“精耕细作”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扩大当地市场的销量,而且有利于车辆的本地化设计。
除了产品输出,比亚迪还需要将技术和产业链同时输出到海外,才能从单一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型。
在这方面,BYD还成立了成熟的国际业务和管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国际业务运营经验,并逐步实现了海外市场人才的本土化。
从比亚迪目前的海外布局节奏来看,比亚迪将使用更先进的国际管理团队 本土化人才模式将大力支持比亚迪在海外主要市场的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业务的稳步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汽车工业不仅在全球新能源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且在消费者方面也在全球建立了较强的竞争力。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300万辆。到2023年,中国汽车出海的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今年,中国汽车出海总量有望超过400万!
结束语
可以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销售增长已经聚集在一起“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
在新能源时代的推动下,我们拥有BYD、长城、奇瑞等制造商,以技术和新车投资海外竞争。我们预计,随着中国高端制造技术的突破,中国汽车将进一步占据全球高地。届时,BYD、长城、奇瑞等汽车品牌将真正走向全球高端阵营,成为民族产业的骄傲。
原创文章,作者:二师兄玩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6219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