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销量遭遇滑铁卢,深蓝汽车产品质量控制令人担忧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钛财经

作为长安汽车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深蓝在诞生后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有一段时间,它的月新车交付量甚至可以超过1万辆,表现相当出色。然而,深蓝色品牌的亮点来来去去,很快就收到了许多质量问题的投诉。价格上涨和价格下跌的操作也引起了许多问题,销售也在下降,品牌发展也在下降。

「01」销量遭遇滑铁卢

6月1日,随着哪吒汽车、广汽埃安、东风蓝图等新势力5月份销量的发布,深蓝汽车也发布了5月份的成绩单。与广汽埃安和零跑车的环比增长相比,深蓝汽车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深蓝汽车发布了最新的销售报告,今年5月交付了7021辆深蓝SL03,环比4月下降了9.48%。

需要注意的是,从年初到现在的整体情况来看,这并不是该品牌每月交付的第一次下降。

自2022年12月交付11650辆以来,深蓝汽车今年1月至2月、4月至5月呈环比下降趋势;其中,今年3月最高月交付8568辆,原因更多的是本月最高补贴4.2万元的促销策略。

另一方面,广汽埃安5月份销量45003辆;哪吒5月份销量13029辆;5月份零跑车销量12058辆,深蓝车明显处于劣势。

目前,深蓝汽车只有一款在售车型——深蓝SL03。从汽车上市到现在的市场表现来看,只能说是一般的,月销量过万只是昙花一现。

业内人士认为,深蓝汽车今年上半年的下滑与国内市场价格战的趋势有关。受排放标准转换的影响,雪铁龙C6引发的降价浪潮仍未出现明显的停止迹象。与价格战中的主要合资企业和独立企业相比,深蓝作为一个诞生仅一年的新能源品牌,其产品的降价必然会导致消费者声誉的下降。

特别是去年年底,基于终止新能源补贴的因素,深蓝汽车宣布了一轮价格上涨。两者的叠加,对于1月至2月购买汽车的车主来说,可能与“切韭菜”没有什么不同。这也引起了大量车主的投诉,指责该品牌在短时间内大幅降价。

2023年深蓝汽车的年度目标是20万辆,但按照这样的势头,实现年度目标并不乐观。

「02」产品控制令人担忧

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产品质量一直是业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深蓝汽车因其产品质量问题,被新老用户大规模投诉,走上了“黑红”之路。截至今年6月,黑猫汽车平台上关于“长安深蓝”字条的投诉已超过300条。品牌更名仅两个月,深蓝汽车累计投诉量已达292项,在黑猫投诉平台汽车黑名单季度排名第一。

具体来说,自深蓝SL03上市以来,投诉一直在上升,押金没有退还,宣传与事实不一致,质量问题相当严重。此外,还有许多问题,包括方向盘无法自动纠正、车辆突然自动制动、车辆异常噪音、空调问题等。与此同时,深蓝色SL03也暴露了动力系统故障巢、黑屏等问题。

据安徽芜湖一位深蓝色SL03车主投诉,他在4S店提到的新车在外出行驶十分钟后出现故障,车辆无法加速。仪表板上显示“小乌龟”动力系统故障;巧合的是,浙江杭州一位长安深蓝色SL03车主透露,他也是刚刚提到的新车。车辆只行驶30公里,躺在高速公路上。初步推测是后电机卡住,车辆也被拖车直接拖走;一些深蓝色SL03车主还拍摄了一段视频披露,仪表屏和中央控制屏幕都是黑屏,车辆仍在行驶,非常可怕。

深蓝汽车的售后服务跟不上产品故障频发,实物宣传不一致。在各种平台上,深蓝汽车“4S店售后态度差”、“不专业”、“交车延期”、“定金纠纷”等投诉不断出现。

在有轨电车之家平台上,很多客户抱怨长安深蓝SL03不退押金。有用户抱怨“2月份订车交押金。提车前,他们了解到这辆车有很大的问题,用户无法接受,但销售人员坚决不退押金。” 深蓝汽车不退押金的投诉早就被披露了,退订中设置了层层关卡,让消费者愤怒不已。

事实上,在频繁故障和持续投诉的背后,深蓝汽车产品质量控制差的问题已经开始浮出水面。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保证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已成为汽车企业竞争的关键。如果深蓝汽车不及时加强质量控制管理,恐怕品牌会逐渐失去留住客户的能力,甚至影响品牌未来的价值趋势。

「03」淘汰赛即将上演

刚满一岁的深蓝色汽车似乎已经表现出发展疲劳,这主要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有关。据乘联预测,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将达到58万辆,环比增长10.5%,同比增长60.9%,渗透率为33.5%。但并非所有新势力都能跟随大势,实现销量持续上升。

在5月份的交付列表中,第一梯队的“魏小理”只保持了前三名,魏来和小鹏分别下降到第六和第八名。此外,从销售规模来看,理想的月销售额已达到近3万辆的高点,而魏来和小鹏的月销售额仅超过6000辆和7000辆,月销售规模不在同一水平。

让“魏小理”的力量不如以前的是以哪吒汽车和零跑车为主的二线新力量。在5月份新势力交付排行榜上,哪吒和零跑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继续打破以“魏小理”为主导的第一梯队。

在前10名的交付名单中,传统新势力阵营的深蓝和蔚来一样落后。5月份销量还没有超过1万,环比下降了9%。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无休止,年轻的深蓝色汽车参与降价活动对品牌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另一方面,与合资企业和行业领导者相比,深蓝色汽车的质量、驾驶体验和声誉略差,尚未形成核心市场竞争力,生存压力较大。

令人惊讶的是,在品牌成立不到一年的风风雨雨之际,深蓝汽车更换了原来的“长安深蓝”招牌,更名为品牌。业内人士猜测,深蓝汽车可能计划将其从长安剥离为独立汽车品牌,或与之前品牌声誉的崩溃有关。

虽然深蓝SL03自推出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其频繁的质量问题和声誉的下降必然会进一步影响深蓝S7等后续车型的市场前景。

原创文章,作者:钛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26219664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