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芯片OEM企业中芯国际离线14纳米可以避免继续成为关

中国最大的芯片OEM企业中芯国际在官方网站上离线14纳米引发的争议仍在继续。作者认为,中芯国际此举应该是当前的适当选择,暂时避免边缘,等待适当的时间开发14纳米甚至更先进的技术。

中国最大芯片OEM企业中芯国际离线14纳米可以避免继续成为关

目前,中芯国际主要推广28纳米工艺。它正在建设的四家工厂都是28纳米工艺,这表明它非常重视28纳米工艺,这符合中国芯片产业的现实,有利于中芯国际的稳定。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芯片行业70%的芯片都是28纳米等成熟技术,依靠中国巨大的市场——2022年,中国在全球芯片行业购买了70%的芯片。巨大的市场足以消耗中芯国际28纳米的新产能,这也是中芯国际的信心。

目前,中国的物联网可以使用28纳米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联网市场。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数据显示,其物联网用户数量已达14亿,与手机用户数量相当接近。这些物联网芯片要求成本足够低,而28纳米具有成本优势。

中国新能源汽车芯片的快速发展也可以满足28纳米的要求,中国汽车芯片企业通过成熟的双芯片模式满足汽车自身系统芯片性能的要求,另一个芯片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服务,双芯片模式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提高了可靠性,毕竟,芯片负责汽车系统和互联网服务风险很大,一家知名的外国电动汽车公司使用芯片同时管理汽车硬件系统和互联网系统,导致系统经常崩溃,给汽车驾驶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

中国最大芯片OEM企业中芯国际离线14纳米可以避免继续成为关

事实上,中芯国际在研发先进技术方面有足够的实力。去年,据报道,它在7纳米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但由于芯片设备问题,未能投入大规模生产,芯片设备供应行业知道,它现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先进技术可能需要等待国内芯片产业链的改进。目前7纳米技术储备技术的研发可以为未来做好准备。一旦国内芯片制造产业链满足要求,中芯国际可以快速生产先进技术。

中芯国际离线14纳米可以避免继续成为关注的焦点,降低压力,避免持续针对,影响企业的良好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芯国际完全停止了14纳米工艺的大规模生产,依靠现有的芯片设备,中芯国际可以保持14纳米的最低运行水平,确保技术研发团队的稳定。

至于28纳米工艺的大规模发展,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今年4月的数据显示,中国进口芯片减少了70多亿颗,而国产芯片产能增长了3%以上,说明国产芯片依靠成熟的工艺,在全球芯片行业仍在下滑的情况下,已经扭转了下滑的步伐,凸显了成熟工艺的强劲需求。

中国最大芯片OEM企业中芯国际离线14纳米可以避免继续成为关

中芯国际早些时候也表示,其成熟工艺率已超过90%,产能利用率已超过90%。相比之下,三星和台积电的产能过剩问题证明了中芯国际成熟工艺的发展符合国内芯片行业的现实,支持国内芯片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柏铭007,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01178972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