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华锋
编辑|凯旋
一将成功万骨枯,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对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真实写照。
近日,另一家造车新势力停摆,自游家(NIUTRON )汽车官方 App——NIUTRON App 宣布停止服务。与此同时,自游家官方微博已全部清空,官网无法访问。
而自游家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则停留在2022年12月7日“给NV用户发信”。NV”是自游家 NIUTRON发布的第一款车型在信中明确表示:“由于我们自己的原因,NV将无法在短时间内交付,这意味着我们期待的美好旅程将在开始之前结束。”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就在游客宣布停车的前几天,造车新势力天际汽车发布停车通知,称自2023年4月1日起,公司部分岗位实行停车政策。
2023年,威马汽车、雷丁汽车、恒大汽车、力帆新能源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要么濒临资金危机,要么宣布破产,一个个陷入停摆困境。
而那些仍然“活着”的新力量,即使在“第一梯队”或“造车黑马”的光环下,却陷入了持续亏损的泥潭。
当新能源汽车淘汰赛来临时,谁将成为行业下一个“万骨枯”烈士,谁将成为成功的“将军”?
“天才”伤心造车关
对许多人来说,他们不熟悉自己的品牌,但他们可能听说过他们的创始人——一个曾经被视为任正非接班人的“天才少年”。
李一男曾被称为“天才少年”。1985年,他15岁时被华中理工大学青年班录取。所谓华中理工大学,就是华中科技大学。1992年,研究生第二年,李一男进入华为实习,1993年6月毕业。李一男正式加入华为。
进入华为后,李一男迅速从“天才少年”变成了“华为明星”。两年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升任华为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时,他成为华为副总裁。
李一男被称为任正非的爱将,甚至一度被视为任正非的接班人。然而,令所有人惊讶的是,当聚光灯蓬勃发展时,李一男选择了“叛逃”。
李一男于2000年离开华为,创办了港湾网络,项目相当成功,后来港湾网络以17亿元被华为收购,李一男也回到华为,今年是2006年。
在华为呆了两年后,李一男再次“叛逃”,担任百度首席技术官,随后加入中国移动12580担任首席执行官。2011年,李一男作为合作伙伴加入金沙江风险投资。
2015年,李一男再次选择自主创业,创办牛电科技(即小牛电动),进入两轮电动汽车领域。2015年,在雅迪、爱玛、绿能、鸟类的激烈竞争中,两轮电动汽车的“创新”风暴以其美观的外观、便捷的交付和新颖的模式掀起。
小牛电气已经成功完成了四轮融资,红杉中国、IDG资本、明势资本、创新工厂等VC/PE都是豪门。2018年,小牛电气在美国上市,成功登录纳斯达克。资本鼓掌欢呼。李一男成名,赢得了无数鲜花和掌声。
媒体高度评价小牛电动IPO,“从华为叛徒到创业榜样,李一男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就在小牛公司上市的那一年,李一男辞去了首席执行官的职务,仿佛他在江湖上消失了一段时间,这意味着一个伟大的成功城市退休了。然而,后来我得知李一男今年成立了(NIUTRON),从两轮电动汽车到四轮电动汽车。
2021年12月,全新汽车品牌“自游家”发布,自游家宣布完成5亿美元A轮融资,获得IDG、COATUE等机构投资。
2022年10月,首款自游NV发布,计划于今年12月底前完成交付,并在常州金坛智能工厂专用生产线上生产。
仅两个月后,自游家就宣布无法交付,并开始全额退款。据说,除了财务原因外,无法交付的原因是新车目录问题无法解决,或者换句话说,即使交付给用户,也无法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格。
自游家从品牌发布后不到一年,自游家正式宣布倒闭,倒闭速度如此之快,创造了造车新势力的新纪录。李一男的天才传奇故事在新能源汽车脚下戛然而止。
造车新势力“万骨枯”
就在游客宣布停车前不久,另一家汽车制造新力量天际汽车被通知停止生产。通知称,鉴于公司资金和生产销售计划的影响,公司部分岗位自2023年4月1日起实施停产停产政策。
天际汽车的前身是成立于2015年的电动咖啡汽车,是乐视汽车的子品牌。2017年,乐视首席执行官张海亮进入主电动咖啡汽车,然后电动咖啡汽车更名为天际汽车。天际汽车自成立以来,已融资9次,总融资额超过100亿元。
据了解,2021年和2022年,天际汽车分别售出1778辆、5321辆,销量相当不尽如人意。2023年前两个月只卖出了135辆、51辆,销量极其惨淡。
今年3月中旬,有消息称,天际汽车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7.5亿元的新一轮融资。然而,截至停工停产通知书,仍没有最新融资消息。8年烧了100多亿后,天际汽车可谓命悬一线。
而所有绝望的新势力,最吸引市场关注的是威马汽车。
威马汽车是汽车制造新力量中的明星企业。与威来、小鹏、理想的第一梯队相比,威马汽车被称为哪吒汽车和零跑汽车,被视为汽车制造的第二梯队。它曾经落后于财务实力和品牌知名度。威马共融资12轮,累计融资410亿元,堪称融资最多的汽车制造新力量。
然而,3月底,威马汽车增加了一项新的股权冻结信息。股权执行企业为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冻结股权约40.4亿元,冻结期为2023年3月14日至2026年3月13日。随着股权冻结的消息,威马汽车发布了用户服务中心的通知,称威马员工和高管已经离开,委托第三方承担相关的售后服务。
恒大终于迎来了大规模生产,但3月份宣布也面临着停产的风险。恒大表示,在无法获得新流动性的情况下,有停产的风险。同时表示,如果未来能寻求超过290亿元的融资,将计划推出多种旗舰车型,希望实现大规模生产,但不幸的是,对于债务恒大来说,不等待资本援助,等待法院限制消费令。
3月,河南力帆新能源因资不抵债申请破产,负债近1.9亿元;1月,雷丁汽车创始人李国欣实名举报县委书记进行热搜,称由于政府不提供抵押品,融资32亿元未按约定如期到位,导致企业停产。
2023年,仅仅一个季度,就有那么多造车新势力宣布倒下,真让人觉得有点冷。
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新能源品牌倒下,脚下踩着更多新能源品牌的尸骨。据不完全统计,曾经闪耀一段时间的新能源品牌多达30-40个。
十家车企九家亏损
从游客、天际汽车、威马汽车、恒大汽车、雷丁汽车等一系列濒临绝望的品牌来看,除了少数缺乏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外,绝大多数都是由于财务问题。
作为一个烧钱的行业,普通人很难想象新能源汽车有多贵。当雷军宣布以100亿元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业内人士指出,在汽车制造行业,-100亿元根本不是钱。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2021年,威马汽车三年亏损175亿元;2018-2020年,恒大汽车三年亏损132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烧钱的强烈说法是真的。
还“健在”、声势轩赫的新势力呢?事实上,在光明与潮流的背后,还是有十家车企九家亏损。
让我们来看看第一梯队的魏小理。其中,蔚来2022年净亏损144亿元,卖车近12万元;小鹏2022年净亏损91亿元,每辆车亏损7.5万元;理想汽车2022年亏损超过20亿元,每辆车亏损约2.7万元。
<p style="text-indent: 2em; font-weight: 400; padding: 0px; width: 100%;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16px;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据统计,近五年来,蔚来、小鹏和理想的累计净亏损分别达到446.8亿元、218.2亿元和64.7亿元。
让我们来看看强大的新力量。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广汽埃安。从2019年到2021年,净亏损分别为 6.21亿元,6.88亿元,13.89亿元,总亏损约27亿元;2019年至2022年5月31日,累计亏损37亿元,进一步扩大。
赛力斯,2022年被称为“黑马”,预计2022年将亏损35-39亿元,过去三年,赛力斯将亏损70多亿元。而吉利全力打造的极氪汽车,从2021年到2022年,分别亏损超过10亿元,分别亏损超过20亿元,两年亏损超过30亿元。
作为第二梯队,2022年零跑车净亏损为 51 2019年至2021年,零跑车净亏损分别为9亿元、11亿元和28亿元。这意味着近四年零跑车净亏损近100亿元。哪吒2020年净亏损13亿元,2021年净亏损29亿元,两年累计亏损42亿元。
从以上数据来看,第一梯队的蔚来、小鹏、理想、哪吒、零跑、威马、极氪、赛力斯等新黑马都陷入了亏损的泥潭。可以说,十家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有九家亏损。唯一不亏损的是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的比亚迪。
对于传统汽车公司来说,年销量超过10万辆是盈利的可能性,对于新能源汽车,各种研发成本巨大,即使10万辆仍难以盈利,包括威莱、小鹏、理想2022年销量超过12万辆,哪吒汽车销量超过15万辆,仍处于巨大损失的境地。
对于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来说,年销售10万辆汽车是相当困难的,从亏损的泥潭爬上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爬到利润的另一边的路上,一旦资本链被打破,它就会重复停止或破产的错误。
谁将成为“一将”?
2014年,国家补贴政策从试点推向全国,2015年迎来了新能源汽车制造热潮。无论实力如何,他们都开始制造汽车,并可以通过一套PPT整合大量资金。贾跃亭分别成立了三家汽车公司——乐视汽车、法拉第未来和电动咖啡汽车,其中电动咖啡汽车是天际汽车的前身。
四年后的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一些没有实际产品的汽车制造新力量被淘汰。现在,又过了四年,到2023年,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再次开启了一场极其残酷的“淘汰赛”。
一方面,在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制造的趋势已经上升,因此国家开始收紧政策。2023年1月1日,持续十多年的补贴政策正式退出,使新能源汽车不再依赖补贴,真正开始独立行走,完全市场化。
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收紧,使部分进入新能源汽车轨道的企业难以获得生产资质,只能拯救国家,购买生产资质。最近,有传言称,为了提高汽车制造的准入门槛,将禁止国内汽车生产资质的流通。
另一方面,为了争夺新能源市场,市场掀起了一场价格战。作为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在2023年率先开始大幅降价,往往降价数万甚至数万,导致威来、小鹏、飞凡等十多家汽车公司纷纷降价。此后,它推动国内主要新能源品牌开始降价,甚至影响燃油汽车。
资本市场,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不确定性增加,对于汽车制造新力量,资本更加谨慎,融资难度更大,特别是对于一些自身的金融纠纷汽车公司,如恒大汽车融资相当困难。
对于消费者来说,新能源汽车不再陌生,其优缺点,一般都知道,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将变得更加理性,对安全、耐久性、智能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有这些综合因素都将对新能源汽车品牌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资本、资格和技术。任何缺陷都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全国乘客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在适者生存后,只剩下少数汽车制造新力量,这是正常现象。赢家的独家竞争将导致新车公司在找到消费者之前因资本链崩溃而退出,这是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但人们更关心的是,在新能源汽车“万骨枯”的背后,谁将成为新能源汽车成功的“一将”?
此前,一些新能源汽车利用各种噱头进行营销。虽然他们暂时赢得了关注和订单,但最终还是发生了一场被聪明误解的悲剧,给品牌甚至品牌危机造成了一系列的风暴。如今,诚实地创造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体验越来越成为市场的共识。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也表示,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后来者来说,也不是没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例如,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以智能产品取胜。事实上,从市场反馈来看,各种汽车黑技术对消费者仍然很有吸引力。
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出现可以降低行业的维度,也可以先发先到。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雷军全力押注自动驾驶技术而推出新车的原因。毕竟,雷布斯想实现的是世界前五名的大目标。让我们等待这些新力量的杀戮。
原创文章,作者:零碳风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201173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