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多次表示不制造汽车,希望消除汽车公司的担忧

众所周知,华为多次声明不制造汽车,但即便如此,国内汽车公司对华为也有着深刻的警惕。怕自己给华为做婚纱。选择华为的智能系统,然后让自己成为管道,为他人做OEM“空壳”。为了消除汽车公司的担忧,华为多次表示不会亲自造车。为此,高层之间还出现了“裂隙”,因为管理层希望华为亲自制造汽车。毕竟,这种模式可以快速利用华为的品牌效应。然而,任正非有一个更长期的计划,不愿意为直接利益牺牲长期的发展机会,所以他重申华为不会制造汽车,至少在五年内不会这样做。

现在,我们看到通用汽车也有类似的担忧。通用汽车宣布将来放弃CarPlay。原因出奇的一致,通用汽车不想给苹果做婚纱。通用汽车正式宣布,从今年夏天开始,通用汽车的电动汽车将依次放弃苹果CarPlay和谷歌Android Auto,只使用自己的车载软件系统。对于传统的汽车制造巨头来说,他们自然有自己的担忧。互联网技术企业在自身行业的快速发展吞噬了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率。这样的先例使这些传统巨头感到害怕和担忧,因此避免它们已成为最直接的应对策略。

也许他们自己的智能系统不如对方好,但至少是独立和可控的,是他们自己的产品,可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受到管辖。这也是通用思维的重要支撑点。通用汽车在声明中表示,“作为战略选择的结果,我们将跨越汽车投影系统,即苹果Carplay和谷歌Android Auto。然而,苹果和Android手机用户仍然可以使用免提电话、语音短信和音乐播放功能。”

当心中竖起一堵墙时,合作是不可能的。这是信任最基本的前提。也就是说,在未来,通用汽车的电动车主将无法通过CarPlay或Android连接手机和汽车 Auto直接投入中控。他们的手机和汽车的连接体验将回到前carplay时代的蓝牙连接模式。这样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通用汽车不希望这些特定的互联网产品通过自己的平台直接链接到汽车本身,但需要通过自己的产品嫁接,也就是说,如果用户想继续使用地图,Spotify、许多互联网服务,如Audible,需要在通用自己的平台Ultifi上。

CarPlay和Android Auto不能单独使用。如今,通用汽车是第一家宣布放弃CarPlay的主流汽车制造商。目前,通用汽车是美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在美国市场,通用汽车的最新年平均销量为227.3万辆。

通用汽车之所以远离苹果,是因为新版本的carplay不仅支持所有内部屏幕,还适应不同车型的不同屏幕。更重要的是,新版CarPlay几乎取代了汽车公司的地位,占据了汽车屏幕。用户可以定制汽车的速度、速度、油温等显示方式,如iPhone,也可以在汽车屏幕上显示iPhone上的许多组成,甚至可以在carplay上调整空调、座椅等功能。因此,用户可以完全不需要汽车公司提供的软件服务平台,只要使用苹果carplay就足够了,这无疑让普通人感到担忧。

显然,尽管苹果在个人汽车制造领域没有取得突破,但软件服务的进展非常快。在iPhone庞大的大众用户基础的帮助下,苹果与汽车硬件系统实现了越来越深入的集成。这种集成可以完全放弃汽车企业自身的软件服务平台。这种发展趋势显然可以提升汽车企业自身的平台。

也许正是因为苹果的巨大能力和“越权”行为使通用汽车感到了一场强大的危机。通用汽车本身有自己的软件平台,并计划获得更多的软件服务收入,因为软件服务可以收费,通用汽车不想让这部分利润,所以选择断开链是最简单和粗糙的方法。

通用汽车的软件和服务是其2030年收入翻番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通用汽车每年从汽车订阅服务中获得20亿美元的收入,并计划在2030年增加到每年250亿美元。但如果让苹果无限扩张,这项服务收入计划显然很难实现。其实苹果新版CarPlay发布后,有分析师已经明确表示,“新版本的Carplay最终将导致苹果使用汽车平台提供自己的服务。”对汽车企业来说,这种侵蚀是不可接受的。

事实上,除了通用汽车,电动汽车新势力汽车公司集体抵制苹果CarPlay。无论是特斯拉、Rivian等美国电动汽车公司,还是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新势力,都选择开发自己的智能驾驶舱平台。事实上,国内汽车公司对华为保持警惕,担心自己会成为OEM机器,失去主导地位。华为多次表示不制造汽车,希望消除汽车公司的担忧。

有趣的是,在通用汽车宣布将来放弃carplay后,它在社交网站和科技媒体上受到了很多批评。根据苹果的用户调查数据,高达79%的iPhone车主只会选择支持carplay的新车,那么通用未来的电动汽车将失去巨大的潜在用户群。然而,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博拉并不相信CarPlay的吸引力,至少特斯拉的热销给了她足够的信心。事实上,在这方面,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是最重要的。

在国内市场,除了华为的跨境,我们可以看到,截至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已有77.1万多家。其中,广东在地区排名第一,8.4万多家;山东和江苏分别有8.2万多家和5.9万多家。可以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不断井喷,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今年年初的降价促销只是一个开始。

原创文章,作者:刀马物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11196875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