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总数523

2022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的一年,市场规模和渗透率创历史新高。然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仍然导致市场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广阔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仍在等待我们的发展。

据中国保监会机动车交通强制保险统计,2022年,中国31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总数为523.31万辆,比2021年290.34万辆大幅增长80.24%,几乎翻了一番。其中,纯电动乘用车保险397.44万辆,占75.95%;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危险125.86万辆,占24.05%;此外,还有140辆燃料电池乘用车。

在不同地区,华东地区在浙江、江苏、山东、上海等新能源省份的推动下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超过40%;华南占近20%,主要来自广东省的贡献;华中、华北、西南略超10%,其中河南、四川排名第一;西北和东北发展缓慢。

就省份而言,全年保险超过10万辆的省份有17个,其中前三名——广东、浙江、江苏分别为75.69万辆、61.96万辆、47.97万辆,全国约占10%;山东、上海、河南30多万辆,占6%以上;四川20多万辆,占比超过4%;安徽、广西、河北、湖北、北京、湖南、福建、陕西、重庆、天津10万-20万辆,占2%-4%。(见图表1)

图表1:2022年,国内31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保险排名及份额比例(单位:车辆)

022年中国31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总数523'

数据来源:上述车型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少量燃料电池,下同)

可以看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各省甚至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那么,那些新能源大省是如何飙升的呢?

生产消费区域特征明显

在全国31个省份中,广东遥遥领先。2022年,保险金额高达75.69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0.82%,全国市场份额为14.46%。其中,深圳和广州年保险金额分别高达21.15万辆和17.35万辆,占广东省的一半;其次,佛山和东莞的总比例也超过了20%;广东省其他17个城市的总比例不到30%。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分布不均衡,城市集中度高。(见图表2)

图表2: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保险量TOP10省和主要城市(本省占比)≥10%)(单位:车辆)

022年中国31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总数523'

数据来源:上险数

如果你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你可能会明白为什么广东省的新能源汽车集中在上述几个城市。仅比亚迪和广汽乘用车公司的销量就占了广东省近一半的市场份额,而深圳和广州是他们最大的消费市场。例如,2022年,比亚迪在广东省26.13万辆保险中,37%流入深圳;广汽乘用车在广东省10.34万辆保险中,34%流入广州。答案很明显,深圳和广州是比亚迪和广汽乘用车的大本营。作为当地的支柱企业,政府的推广自然不能含糊不清。(见图表3)

图表3: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保险量TOP10省及主要汽车企业(本省占比)≥10%)(单位:车辆)

022年中国31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总数523'

数据来源:上险数

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销量集中在大城市或省会城市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

2022年,除广东省外,排名第二的浙江省仅占杭州市的34%。此外,温州和宁波共占60%;

江苏省的保险金额集中在苏州、南京和无锡,三市总比例为57%;

与上述省份相比,山东省集中度略低,青岛市和济南市仅占31%;

河南省下辖的郑州市和洛阳市共占44%;

除直辖市外,四川省集中度较高,仅成都一个城市占70%,其他城市不到5%;

合肥市和芜湖市在安徽省共占49%;

南宁、柳州、桂林在广西的总比例为66%;

河北省相对分散,石家庄、唐山、邯郸、保定四个城市占10%以上,占66%。(见图2)

同时,“生产所在地≈消费市场”除广东外,上海、安徽、广西、北京等地也在当地建厂企业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例如,特斯拉和上汽乘用车在上海、奇瑞在安徽、上汽通用五菱在广西、北汽新能源在北京等省份的比例超过10%甚至30%,而具体城市则更高。(见图表3)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按企业销量排名前三,在很多省份都是畅销车。其中,比亚迪几乎是全国通吃,占全国30%,五菱和特斯拉占9%和8%。这三家企业几乎占据了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半。

无论是分地区还是分企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集中度都很高。

高低端市场分布有迹可循

在2022年500多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的保险金额中,比亚迪形成了主导地位,贡献了30%的销量。2022年,比亚迪保险金额高达158.32万辆,同比增长201.27%;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保险量高达79.39万辆,全国市场份额为63.08%,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从2022年TOP10企业的市场分布来看,BYD产品线覆盖面广,相对最平衡。虽然广东省是其最大的市场,但其比例只有17%,与其他企业相比并不高。同时,它在浙江、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四川等省份分布较高;

五菱排名第二,因为畅销车型主要是微型电动车,主要分布在河南、广西、山东等地。这三个省份占35%,广泛分布在浙江、广东、江苏、河北、云南;

特斯拉的市场分布特征最为明显,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上述省份占63%;

吉利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2022年年增速近三倍,占浙江、广东、江苏的43%,在四川、山东、上海分布较高;

长安汽车的情况与五菱类似,主要靠奔跑微型电动汽车带动销量。其市场分布主要是河南、浙江和山东。这三个省份的总比例也是35%。此外,江苏、广东、重庆、河北、广西和安徽也占5%以上;

在TOP10企业中,广汽乘用车区域分布的集中度最高,仅在其大本营所在地——广东省占比高达48%;

奇瑞汽车的情况与五菱和长安相同。由于其微型电动汽车蚂蚁和QQ冰淇淋的流行,安徽、河南、山东和浙江也成为其最大的市场。这四个省份的总比例为58%;

哪吒、理想、小鹏是TOP10企业中的本土新势力品牌,其中定位较低的哪吒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河南、山东等省。定位较高的理想主要集中在广东和浙江。一半以上的中高端小鹏分布在广东、浙江和江苏。(见图4)

图表4: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保险量TOP10企业及主销省份(本企业占比)≥10%)(单位:车辆)

022年中国31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总数523'

数据来源:上险数

从产品方面可以看出,除了BYD是一个特殊的例外,高端车型和低端车型分别占据不同的市场,如特斯拉、威莱、理想等高端车型,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广东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五菱、长安、奇瑞等微型电动汽车销售企业,以河南、山东、河北、广西为主要战场,这些省份也是低速电动汽车销量大的省份,具有巨大的消费升级潜力。

最后,我们跳出省份,分析各个城市单一车型的分布。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哪里销售?在2022年保险TOP10车型中,有六款是比亚迪的车型,分别是宋(EV PHEV)、秦(EV PHEV)、汉(EV PHEV)、唐(EV PHEV)、元(EV)、海豚(EV),全年保险金额从11万辆到43万辆不等。这六款车型各有30%到40%的销量集中在上海、深圳、广州、西安、天津、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等10多个城市。

上述车型虽然从紧凑型车到中大型车,但并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从城市流向的角度来看,重合度很高。

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电动汽车——宏光MINIEV去年全年保险40.98万辆,仅次于比亚迪宋(EV PHEV)43.01万辆,但与比亚迪的车型分布有明显差异。红光MINIEV最畅销的前十大城市是柳州、武汉、南宁、杭州、成都、商丘、临沂、驻马店、郑州、南阳。然而,每个城市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距离,其前十大城市的集中度只有17%,可以说是区域分布最分散的车型。

长安汽车的奔跑E-Star也是一款微型电动汽车,其前十大城市是郑州、济宁、重庆、台州、天津、杭州、菏泽、柳州、洛阳、宁波。虽然从城市名称和宏光MINIEV不完全一致,但从城市类别来看,重叠程度较高,如济宁、台州、菏泽、洛阳等。,以及宏光MINIEV流入的商丘、临沂、驻马店、南阳等。,都属于三四五线小城市。

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由于定位相似,城市分布趋同,主要集中在上海、杭州、深圳、北京、成都、苏州、广州、南京等城市,市场集中度惊人,约一半流向前十名城市。由此可见,由于产品定位的不同,特斯拉与宏光MINIEV和奔奔E-Star的流向特征也有明显的不同。(见图表5)

022年中国31个省份新能源乘用车总数523'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高低端市场分布的差异化,不同地区消费者多层次、复杂的市场需求也对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汽车纵横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22206196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