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承受压力?车价上涨几千元会影响你的购买决策吗?

谁来承受压力?

车价上涨几千元会影响你的购买决策吗?

2023年1月1日,是我国汽车市场政策面的分水岭。从这一天起,许多汽车市场的补贴政策宣布结束。

最受关注的是新能源汽车国家购买补贴政策的退出。经过多次取消和延长,这项自2010年起实施的补贴政策终于在2022年12月31日结束。与此同时,上海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免费绿色卡政策也宣布结束。在价值近9万元的上海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失去以往的优势。

新能源车型不仅受到影响。从2023年1月1日起,部分燃油车辆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将不再延续。2022年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少部分乘用车购置税的公告》,对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现在,这一优惠政策已经结束。

随着这些真金白银补贴政策的退出,成本压力开始传递给汽车公司和市场。

2023年汽车市场会好吗?

成本压力增加

根据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补贴前售价不足30万元的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为300-400元km补贴9100元,超过400元km补贴12600元,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续航里程超过50元km(NEDC工作条件)或超过43km(WLTC工作条件)补贴4800元。随着2022年的结束,补贴政策也结束了。

面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成本压力,比亚迪、长安、荣威等十几个汽车品牌纷纷宣布涨价。

谁来承受压力?车价上涨几千元会影响你的购买决策吗?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比亚迪汽车

2022年12月31日,比亚迪汽车官方微博发布《关于正式调整车型价格的通知》,称比亚迪汽车决定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调整相关车型官方指导价格,从2000元到6000元不等。BYD汽车表示,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政策的退出和下半年电池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是车型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谁来承受压力?车价上涨几千元会影响你的购买决策吗?

图片来源:比亚迪汽车

当然,BYD也是目前最有信心提高车型价格的汽车公司。在过去的2022年,BYD宣布了停止销售燃料汽车的重大决定,并交出了一份漂亮的年度成绩单。根据BYD1月2日发布的销售数据,2022年累计销量达到1863494辆,同比增长208.64%,超额达到年销售目标150万辆。

价格上涨的不仅仅是比亚迪,埃安还在2022年11月底宣布,自2023年1月1日起,其车型价格将上涨,从3000元到8000元不等。奇瑞还宣布将提高一些新能源车型的价格,包括小蚂蚁甜粉、小蚂蚁魅力、小蚂蚁30万蚂蚁粉和无限Pro车型涨价3000-9000元。同时,长安新能源汽车品牌深蓝汽车和吉利汽车两大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宣布了车型价格上涨的信息。

当然,一些汽车公司主动承担补贴退出带来的成本压力。

魏牌宣布,摩卡DHT-PHEV、拿铁DHT-PHEV国家补贴政策到期后,指导价保持不变,企业将自掏腰包补贴用户4800元/台(国家补贴基准值)。但未来魏牌后续上市的新车或改装车型价格将另行公布。

零跑车说,零跑车说C01上市即热销,承诺不涨价,并推出1万元现金补贴等有针对性的限时优惠措施。

小鹏汽车也选择由企业承担这部分差价,以保持车型市场价格的稳定。小鹏汽车2023 全国建议年度零售价保持和 2022 年底综合补贴后价格一致。

虽然目前很多车型价格都在上涨,但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表示:整个汽车行业不会迎来涨价潮。与新能源企业相比,传统汽车企业需求萎缩,涨价信心不足。

高增长能继续吗?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574.23万辆,同比增长104.6%,远高于乘用车市场平均水平。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势头似乎表明,市场不再需要补贴,而是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

然而,退出补贴政策带来的压力仍然是客观的。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指出,根据政策到期带来的透支,2023年第一季度乘用车销量波动较大,年销量压力较大,充分反映了资本市场。

2023年,部分需求提前释放,消费信心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我觉得上半年压力会更大。五六月应逐步恢复。”在NIO Day蔚来汽车董事长、CEO李斌表达了对2023年汽车市场的预测,但他也表示:我们更难的时候,2019年离破产只有一步之遥,现在不可能比当时更难。”

十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变为股票市场。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金军表示,汽车流通行业正经历着寒冬,2022年可能是本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2023年1月,各地疫情感染仍在增加。与此同时,受春节返乡假期影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预计汽车消费同比下降。

崔东树表示,如果没有政策支持,预计2023年中国乘用车总零售额将达到2060万辆,零增长。此外,依托乘用车出口惯性增长,2023年厂商批发销量预计同比增长1%。其中,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达到840万辆,同比增长30%;预计常规燃油车批发量将达到1510万辆,同比下降10%。

此前,制造业和流通领域的一些专家呼吁支持政策倾向于燃料汽车,使燃料汽车能够享受与新能源汽车相同的消费政策环境。此外,崔东树还建议将车购税支持政策延续到2023年底,放开车购税对排量的限制,对2.0升以上排量车型车购税减半,2.0升以下排量车型免征车购税。上述政策实施后,燃油车增长约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超过4500亿元。但目前,延续补贴的政策似乎还没有实施。

2023年的市场形势取决于短期政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说。发达国家之所以达到1000人170辆,是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顺利达到了发达经济体的水平,人均水平GDP关键是从1万美元左右上涨。因此,我国下一步汽车销量能否增长,取决于未来经济发展的速度。”

这篇文章是中新汽车的原创作品。欢迎您分享。如果媒体需要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作者和来源。任何媒体和我们媒体拒绝将本文的任何内容作为视频和音频脚本制作。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图片来自互联网。

原创文章,作者:AutoM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9193599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