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微尘
2022年绝对是难忘的一年,几乎任何热点都可以让互联网分成两个相互攻击的群体。即使在现实中,如果你不谈论梅花、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中西医治疗新冠肺炎,清除和共存,那么你和朋友之间的友谊可能会继续下去,否则它可能会GAME OVER。
在这不平静的一年里,爱与恨的大a股大a股。过去的一年,A股票频繁跌入热搜,让很多投资者不止一次关闭交易软件痛骂,早已躺平不看净值的基民也不少。的确,在4月26日之前,上证指数一路下跌,期间只有4周K线收盘。即使此后市场波动反弹,整体盈利效果也不好。不,雪球大V省心省力曾决定清仓认输,暂别股市。
图1:A股总人气变化
来源:同花顺iFinD
然而,当网民们骂骂咧咧,投资者们对牛市理论嗤之以鼻时,我们发现2022年的研究市场空前热闹。
1000+机构关注29家公司
有些人会以研究后股票的趋势来看待低研究的价值。事实上,在机构研究之后,公司的股票并不一定会上涨,甚至可能会继续下跌。但与股票的涨跌相比,研究表明了机构对相关公司或行业的关注。通过研究获取企业或行业信息,机构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最终决定是否投资、何时投资、投资多少以及是否出售现有头寸。
因此,虽然研究不能直接显示涨跌的方向,但通过对整体研究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机构关注的行业的变化。结合宏观和行业背景,我们可以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这也是2022年研究信息吸引我们的地方。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9日),2022年,共有3901家a股公司(含北交所)以各种方式接待投资者调查,而去年为2981家,同比增长近1000家,增长约30%。有人会说这两年发行了很多新股,被调查的公司自然会增加。但实际上,2022年登陆a股的公司不到500家,2021年以来也没有1000家,所有新股都不能调查。
除了被调查公司的总数外,还有更多吸引机构的公司。必须指出的是,一些机构将对同一家公司进行多次调查,包括每次调查。
数据显示,2022年接待机构500多家,接待机构1000多家。单看这个数字没有概念,纵向对比可以更清晰。图2是近年来接待500家机构和1000多家机构的a股公司数量的变化。可以发现,2020-2022年连续三年翻倍以上,2022年的数字超过了前几年的总和。
图2:历年研究公司分布
来源:同花顺iFinD
仅仅增加上市公司和机构的数量并不能完美地解释这一点。结合背景,深层原因只有两个词——变化,我们将在第三部分详细说明。
在数量之外看结构。我们在2020-2022年(申万一级行业,下同)中发现了更多信息,每年吸引500多家机构。
在2020年的31家公司中,有8家电子和计算机公司,5家医药和生物公司。其中,迈瑞医疗接待2086家机构排名第一,随后海康威视和德赛西威接待1000多家机构,均属于计算机行业。同样接待1000多家机构的人也一心堂。
2021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在所有67家公司中,电子、医药生物和计算机仍然最多,包括14家、11家和9家。电力设备和机械设备紧随其后,去年只有一家公司出现(分别是宏发股份和汇川技术)。今年,迈瑞医疗仍然是唯一一家接待2000多家机构的公司,但有10多家公司(包括迈瑞医疗)。汇川技术取代海康威视,排名第二。
2022年的研究有两个亮点。首先,接待最多的公司不再是迈瑞医疗,而是市值不到200亿的埃斯顿,接待了2783家机构。其次是迈瑞医疗、汇川科技、荣百科技,都接待了2000+机构。
其次,虽然电子行业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机构,共有30家公司吸引了500多家机构的注意,但机械设备行业也很强劲,其次是23家公司。医药和生物行业也有20多家公司,电力设备和计算机分别有15家和12家公司。
图3:2022年,共接待公司行业分布500家以上机构
来源:同花顺iFinD
工业自动化备受关注
事实上,机械设备不止这些。
如果将样本调整为接待1000多家机构,机械设备将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共有7家公司入围,约占25%,与2020年大不相同。这七家公司分别是:2000多家机构关注的埃斯顿和汇川技术,吸引1500多家机构调查的奥普特和怡和达,以及亿佳和、普源精电和科德数控。
我们可以简单地做一次公司巡礼。
埃斯顿和汇川技术都是国产机器人的领头羊,2021年和2022年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均超过1万台。其中,埃斯顿是2022年调查的黑马。2019-2021年,埃斯顿只有286家、273家和551家接待机构进行了调查,但在2022年,它已成为调查市场上最热门的公司。不仅如此,尽管市值不大,埃斯顿还是受到外资的青睐。因外资持股比例超过28%的红线,2022年6月暂停外资购买。
埃斯顿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掌握数控、伺服系统、运动控制、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同时,它可以独立开发和生产机器人本体,并具有整个产业链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埃斯顿如此受到关注。
汇川技术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导者,在通用变频、通用伺服和PLC该领域的市场份额处于前列;同时,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产品领域在中国排名第三,第三方供应商排名第一;新能源乘用车电动驱动总成在中国排名第五。近年来,汇川科技一直是一家备受关注的公司,越来越受关注。
奥普特是中国机器视觉的领导者。机器视觉可以取代人眼实现识别、测量、定位和检测功能,是实现智能制造的重要技术手段。奥普特的产品实现了光源、相机、配件、镜头、视觉控制系统和光源控制器的全覆盖。C该行业是奥普特的主要下游,近年来正在扩大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的发展。
怡和达是我国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直接与世界领先的日本米思米竞争,是a股稀缺目标。其业务相当于一家大型、完整的工业零部件超市,可有效缩短客户设计和采购时间,提高效率,解决传统采购模式下的行业痛点,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自动化水平的关键环节。
亿佳和主要为电力系统提供以检验机器人和数据采集处理为核心的智能产品和服务,机器人产品收入占99%以上,华东收入占90%以上。
普源精电是国内电子测量仪器的领导者,产品谱系覆盖电子测量仪器的核心类别,其中核心产品数字示波器被称为工程师的眼睛。电子测量仪器被认为是科技产业链发展的基石,任何电气电子设备的研发和测试都是必不可少的。普源精电是中国唯一一家具有自主研发芯片能力的制造商,2021年推出5GHz带宽示波器DS7万,代表了国内自主产品的最高水平。
科德数控是国内少数独立掌握高端数控系统和高端数控机床双研发系统的创新龙头企业之一。其产品得到了航空发展集团、航空工业、航天科技、航天科技等多家军事中央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广泛认可。五轴数控机床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
以上可通过巡逻发现。公司的业务基本上围绕着一个词——工业自动化,这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必需品,这些公司是各自领域进口替代的领导者。
此外,我们还发现,上述企业大多受到外资的关注,不仅体现在研究机构,也体现在股东席位上QFII数量。其中,埃斯顿2022年第三季度十大流通股流通股家QFII,有五个奥普特QFII;有三家怡合达中报QFII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普源精电三季报有一家。
研究爆炸的背后
第一部分提到,2020-2022年机构调研热度明显增加,深层次原因只有两个字——变化。这种变化源于社会结构的变化,在疫情的刺激下加速了演变。
疫情前,中国经济有几个关键词:人口红利消失、进口替代和绿色发展,制造业受影响最大。
随着老龄化趋势和劳动人口减少,人口红利消失。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制造、工业自动化、数字化转型等提高劳动生产率至关重要。华为被制裁后,越来越多的企业被列入美国的出口管制清单。任何在智能、自动化和数字领域具有进口替代潜力和实力的企业都比以往更关注和面临机遇,企业创新的动力也不是过去。关于绿色发展,疫情前,我国在光伏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等方面处于主导地位,风电和新能源汽车有序推进。
疫情爆发后,中外疫情防控的不同成果加快了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硬科技成为一二级市场最热门的方向。
首先,在疫情影响的前两年,海外工厂开工率严重不足,供给缺口只能由疫情控制良好的中国填补,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口替代机遇。由于老龄化趋势和偶尔的疫情,为了提高生产率,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国内企业投资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意愿比以前大大提高。
其次,双碳目标提出后,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突飞猛进,光伏的优势越来越明显,海上风电也迎来了亮点。更不用说新能源汽车了,它直接扭转了中国在汽车行业的被动地位。2022年,当地汽车公司开始出口,震惊了欧洲。
光伏、风电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意义不止于此。与海外品牌相比,当地原始设备制造商对智能制造的热情更高,更愿意使用国内供应链。特别是近年来的技术封锁使行业意识到独立控制的重要性。近年来,高科技企业的研究内容经常出现零部件定位、进口替代、独立控制等词汇。
以最受关注的埃斯顿为例。根据12月19日发布的研究公告,该机构专注于核心部件的定位。埃斯顿回答说:自去年以来,该公司一直在大力推进核心部件的定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除了个别芯片、一些减速器和少量特殊电子材料外,主要部件已定位。
埃斯顿本身也是自主可控的受益者。
据瑞工业统计,锂电池、光伏、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在中国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市场趋势中逆势增长。埃斯顿提前抓住了锂电池、光伏、汽车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机遇。
2021年,埃斯顿全面进入工业智能化、数字化制造领域。埃斯顿自动化基于高端运动控制和自动化的核心部件和工业机器人产品,为消费电池和动力电池生产线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
目前,埃斯顿主要形成六轴机器人,负载范围覆盖3kg-600kg,3.新能源、金属加工C、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行业拥有龙头客户和较大的市场份额。由于下游需求的增加,埃斯顿机器人出货量突飞猛进,2019年出货量不足4000台,2020年达到5000-6000台。2021年突破1万台,2022年有望进一步突破1.5万台。此外,埃斯顿的机器人产能仍在扩大,预计2023年年产能将达到5万套,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目标为2.5万套。
类似的情况不仅发生在埃斯顿,近年来也发生在光伏领域,如股份、奥特维和帝尔激光。光威复合材料和新强联在风电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过去,被汽车行业拒绝的国内机器人企业也在汽车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大订单。
面对如此积极的产业变化,投资者尤其是机构很难漠不关心。
机构在观察什么?
人们很容易相信正在发生的积极变化会继续下去,但事实并不总是令人满意。主要机构的研究不仅是为了购买,也是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特别是在两年的亮点之后。
以机器人行业为例。在过去的一年里,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下游需求增长的下降,机器人企业普遍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由于供应链的压力,相关企业不得不增加库存,导致库存增加,经营状况受到挑战。
此外,一些企业在抢占外资份额的同时,也面临着同行业国内品牌的竞争。伯朗特在2022年通过价格优势取得了1万台机器人的突破,成为第三家本土制造商。在12月6日的研究公告中,汇川技术被问及面对国内品牌竞争的想法和策略。
虽然疫情防控进一步优化,但全球经济的新挑战已经到来。
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下降9.5%,其中8.7%,10.6%。按人民币计算,11月进出口总值仅同比增长0.1%。
近年来被视为中国制造业最大威胁的越南不仅面临着出口下降的局面。尽管2022年越南受益于出口和国内零售GDP自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但风险正在扩大。根据越南工贸部的数据,12月越南出口同比下降14%,连续第二个月下降扩大,11月同比下降8.4%;12月越南进口同比下降8.1%,11月同比下降7.3%。
显然,全球市场需求正在下降,2023年经济增长压力不小。当终端需求下降时,上游产业链的所有环节都会受到影响,进口替代的步伐可能会放缓。这样,市场竞争就会更加激烈。
但从中长期来看,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会倒车,2022年机构前所未有的研究努力也不会白费。2023年,在期待消费刺激的同时,也需要更加关注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英财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91935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