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增长下降背后的细节变化

小米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增长下降背后的细节变化

本文作者 | 微尘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规划发布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已经结束。虽然2022年疫情爆发频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但中国机器人产业依然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万台机器人俱乐部实现了扩容,机器人出口也取得了突破。随着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海外巨头不得不增加对中国的投资。

在产品形式方面,小米和特斯拉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激发了市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深化,除了工业应用外,机器人在各种服务场景中的应用也受到了高度期待。

增长下降背后的细节变化

在2022年高工机器人年会上,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发布最新数据: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总出货量79115台,同比增速超过25%。预计年销量超过3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15%。

与2021年约50%的增长率相比,这种增长率大幅下降。然而,考虑到2022年经济增长压力突出,许多细分行业增长疲软,这一成就非常罕见。

这不是理所当然的。过去3的结构C汽车是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大的领域,占近60%。尤其是3C是国产机器人的重要集中地。但2022年3C行业处于下行期,PC、智能手机销量大幅下降,给工业机器人的增长带来了巨大挑战。

然而,新能源已成为少数实现快速增长的领域之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正在上升。锂电池的扩张浪潮使碳酸锂价格居高不下,光伏产业的扩张也在全面展开。新能源已经弥补了3C工业需求下降的缺口已成为工业机器人增长的最大动力。

对于国内机器人来说,新能源汽车的突破充满了吸引力。过去,国内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更受欢迎,但许多制造商在2022年获得了汽车生产线订单。

2022Q自3年以来,埃夫特下属孙公司Autorobot不仅获得Stellantis集团子公司FCA集团总订单约2.54亿元,涉及购买意大利梅尔菲工厂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前后车身和底部生产线。还收到了关于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的大众集团ID.3纯电动汽车车身底板及后轮罩焊接线采购订单,项目总金额预计约2.41亿元(3290万欧元)。来自新能源汽车的埃斯顿、汇川技术、汉川智能、瑞松科技、巨一科技等企业的订单也显著增加。

2022年,本土机器人企业在出货量上再次取得突破。埃斯顿和汇川器人出货量超过1万台的埃斯顿和汇川技术再接再厉。汇川技术透露,前三季度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已达1.2万台左右,而埃斯顿预计2022年将达到1.5万台。伯朗特除了埃斯顿和汇川技术外,还在2022年10月实现了年出货量突破1万台,成为国内品牌第三家突破1万台的企业。

这种情况预计将在2023年维持。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根据分析,2023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年销量超过2万台的厂家至少会达到2家,年销量超过1万台的国内厂家数量会达到5家,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假如你认为本土品牌在国内市场只有进步,那就错了。GGII数据显示,2022Q1-Q3.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分别为5765台、9072台和9900台,同比增长3.45%、31.63%和48.69%。

随着国产品牌的快速发展,国际龙头也感受到了压力。2022年12月2日,ABB上海浦东新区投资1.5亿美元,占地6.7万平方米的机器人超级工厂正式投产。这家工厂是ABB在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研发、生产和应用基地。

下游需求的变化也给机器人的产品结构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大负荷机器人需求的增加。

一般来说,3C行业所需的机器人负荷相对较低,而汽车和新能源市场对大负荷机器人的需求较高。2022年H1.中大负载六轴机器人市场份额首次突破30%,但小六轴机器人市场同比大幅下滑。

随着中大负载机器人需求的增加,国内品牌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埃斯顿、埃夫特、新时达等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已经推出了130kg部分本体厂商推出了锂电池、光伏等行业相关重载机器人产品。

人形机器人的惊喜

如果大负载机器人代表工业应用和机器人的肌肉,那么2022年的人形机器人代表了机器人的智商和进一步升级。

在2022年8月的小米发布会上,雷军兴奋地介绍了业内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此后,特斯拉人形机器人 Optimus 于特斯拉 AI Day 第一次亮相,成为第一个完全依赖的人 AI 由高集成电驱执行器驱动的算法、自身电池电控和人形机器人。

浙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CyberOne运动控制算法支配机器人13个关节和21个自由度,实现双脚运动姿势平衡;电机性能提高10倍,髋关节主电机动力扭矩峰值达到300Nm,峰值扭矩密度为96Nm/kg。小米自研的 Mi-Sense 深度视觉模块+AI 算法帮助 CyberOne 实现对现实世界的三维虚拟重建,配备自主研究 MiAI 环境语义识别引擎和 MiAI 语音情感识别引擎可以实现各种环境音和人类情感识别。

而Optimus灵活性更强,全身约50个自由度,手指灵敏度高,能满足各种规格的物体抓取需求。它的大脑配备了特斯拉自主研发的大脑DOJO超级计算机,基本单元是D1芯片(共1500个)。在特斯拉AI Day上,Optimus演示浇花、搬运纸箱、金属块等工作,完成视觉识别、抓握、蹲下、直立行走等动作。

人形机器人的升级为资本市场的机器人概念打下了兴奋剂。汉宇集团、中大力德、绿色谐波大幅上涨,成为2022年a股罕见的风景。

根据机器人能力的变化,国海证券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时代和智能时代。机器时代更强调质量、生产效率、精度、速度等机器指标,机器属性更强,人类属性更弱。未来,进入智能时代,我们将更加关注机器人与人的合作能力和独立的智能能力。届时,我们将更加关注技术生态、工业或产品平台。一般来说,机器属性较弱,人类属性较强。

人形机器人的迭代非常具有代表性。过去,人形机器人更多地作为一个概念出现,主要是显示和强烈的噱头。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交互性得到了提高,处理能力、把握能力和交互能力得到了提高,但仍面临着实用性低、使用未知的问题。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形机器人将能够实现深度交流甚至独立思考,实现整个场景的应用。

小米的CyberOne和特斯拉的Optimus软件层面的现场演示和突破给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想象。人形机器人除了承担更多的工业制造任务外,还有望在帮助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和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当然,目前对人形机器人期望不高。毕竟,你必须一口一口地吃饭。对于国产机器人来说,实现进口替代,尤其是中高端进口替代,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目前,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仍在40%左右。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十大工业机器人中只有两个本土品牌(埃斯顿和汇川技术)。

然而,进入新能源产业链是一个关键突破,万台俱乐部的扩张也令人兴奋。目前,国内主要机器人企业一直专注于大型负载机器人产品,龙头企业的相关产品也供不应求。

埃斯顿曾在2022年11月28日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产能已不能满足2023年的生产和交付需求。二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届时公司工业机器人产能可达5万套/年,可满足未来2-3年业务发展的产能需求。

在过去的几年里,很难想象这样的产能规划。

原创文章,作者:英财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4183427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