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会买中国品牌吗?

你现在会买中国品牌吗?

在过去的几年里,小李一直在驾驶一个豪华品牌的车型,今年他决定再买一辆家用车。经过一些选择,他选择了一个中国品牌,但几年前,小李说这个选择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几年前,中国品牌的汽车似乎真的很有趣,外观设计不能吸引我,内饰工艺的塑料感也相对较强。但近年来,情况确实有所不同。首先,越来越多的朋友开着中国品牌的汽车。似乎以前对奢侈品牌的渴望并不那么强烈,但最重要的是,这个产品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小李的朋友选择了蔚来ET7.她告诉周围的人,一开始,她不相信品牌宣传中的第二间卧室,就像在车里的家一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驾驶,安静优雅的风格,舒适的空间,独特的电力交换技术,可以说各方面都超过了最初的期望。

近两年来,中国品牌继续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强劲表现,使得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认可度持续上升。今年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2.9万辆,同比增长9.8%,市场份额达到54.4%。

根据这一趋势,预计2022年中国品牌累计市场份额将首次超过50%。多年前,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从未超过45%,长期保持在40%左右。

你现在会买中国品牌吗?

在行业中,在竞争激烈的股票市场时代,中国品牌强劲崛起的关键在于抓住三个新的增长点:一是从价格优势到技术领先,以高价值产品推动产品和品牌;二是引领产业变革,加快智能电气转型;三是从中国到世界,深化海外战略,探索新的商业道路。

谁的蛋糕被抢了?

2017年5月10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国品牌日的第一个庆祝活动。当时,工业和信息技术部部长苗伟发表了一篇签名文章,称每天都是中国品牌日。他指出,品牌是价值和声誉的载体,这个过程就像中国品牌的惊险跳跃。

惊险的跳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

就在2017年,小排量购置税减免政策和SUV在产品热潮下,中泰、北汽幻速、海马、力帆等中国品牌也能在市场上大放异彩。那一年,以皮尺部闻名的中泰甚至以年销量超过23万跻身中国品牌销量前十。

但相对低迷的汽车市场环境并没有给这些中国品牌机会。

相反,随着美国、韩国和法国的份额损失,德国和日本品牌都迎来了市场份额的增长,特别是日本三大品牌本田、丰田和日产在中国进入了繁荣时代,销售数据和增长都优于市场。

尽管许多中国品牌也推出了比亚迪F6、瑞麒G5/G6、帝豪EC8.荣威750,荣威950,传祺GA8.瑞成、博瑞、哈弗H7等一大堆积极探索的高端产品,可惜大部分都成了炮灰。

当时,许多中国品牌汽车公司的高管,包括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都警告并提出中国品牌必须快速转型。中国品牌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合资汽车公司,我们无法达到外国品牌的溢价能力。从长远来看,品牌转型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

很快,一些中国品牌率先扬帆起航。

在中国品牌中,长城、吉利、长安不仅坚持积极投资研发,还推出了多款热门车型,销量稳步增长;比亚迪和魏小理通过新能源汽车东风实现销售突破;一汽红旗也跻身年度豪华品牌销售前五名,2021年销量超过30万辆。

2021-2022年,中国品牌在产品制造、技术研发形象,全面提升了产品制造、技术研发和市场口碑。

随着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爆发中抓住机遇,日本的市场份额一夜之间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15年德国市场份额为18.9%,日本市场份额为15.9%,美国市场份额为12.3%;2017年,日本市场份额上升至17.0%。2020年上升至23.1%,达到2015年以来最高,2021年开始下降至20.6%。今年1月至11月,日本市场份额为15.4%。

此外,对于一些汽车公司高管之前担心的品牌溢价支付意愿,中国品牌凭借电气化、智能化积累的产业优势,通过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拓展领域,通过性价比车型占领中低端市场,推出相应的高端车型,实现高、中、低价格范围的全覆盖,中国消费者也改变了愿意为合资品牌支付高于中国品牌的溢价。

根据麦肯锡新发布的《2023年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一些消费者不再愿意为合资品牌支付溢价。持这种观点的消费者在价格低于20万元的车主和电动汽车车主中所占比例均高于总体平均水平。虽然合资品牌在10-20万元的价格段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其市场份额在过去两年中损失了近18个百分点。

你现在会买中国品牌吗?

以BYD2021财务报告数据为例,15.32万元的自行车平均价格首次超过上汽大众。上汽大众作为中国合资汽车公司的基准,长期以来一直在国内市场占据销售冠军。在过去的一年里,BYD在销售和自行车价格上都超过了上汽大众。

然而,中国品牌不能忽视合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发起的密集攻势。例如,大众ID纯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迅速崛起;日本在混合动力领域的优势仍不容低估。

在合资品牌发起的第二波产品攻势下,中国品牌能否保持优势,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在电气化领域建立的产业链基础和技术优势能否继续引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品牌能否在国内外市场领先。

站在中国看世界

2016年10月20日,一个名叫凌克的新中国品牌大方地站在德国柏林的聚光灯下。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凌克成为中国品牌探索高端品牌的样本之一。

今年11月19日,领克第80万辆整车-领克09 EM-P远航版下线暨凌克09集体交付仪式在宁波梅山工厂举行。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凌克成为中国最快超过80万辆的高端汽车品牌。

你现在会买中国品牌吗?

事实上,在领克之前,中国品牌已经出现在世界舞台上。2013年3月,观致第一款新车观致3的处子秀在日内瓦车展上演。它被挑剔的外国人包围着。他们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惊人的表情。外国媒体用封面和头版报道了这位来自中国的新星。

作为当时中国汽车新企业运营模式的尝试和探索,虽然曾经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关注,但由于当时奇瑞和观致都没有强大的品牌实力作为认可,观致死于黎明前夕。

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超过40万辆,同比增长70.9%,甚至成为中国汽车制造商中最大的出海玩家。

你现在会买中国品牌吗?

但话说回来,虽然十多年来中国汽车公司逐渐开始寻求海外市场,在一些国家建立销售渠道,但如果从整体规模来看,过去的海大多是小,直到今年的汽车出口突破,足以证明中国品牌找到另一条增长曲线。

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带来的产品实力、商业模式、供应链和技术的全面飞跃,开始让他们不再满足于在国外销售汽车,而是真正向海外辐射自己的营销模式和品牌影响力土车企业成功进化为国际汽车企业。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1月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298.4万辆,同比增长54.9%。仅今年11月,中国汽车出口就高达37万辆,同比增长70.51%,创历史新高。

你现在会买中国品牌吗?

今年,中国的主要港口也见证了中国电动汽车及相关产业链的加速:前三季度,天津电动汽车出口同比增长667.7%;宁波港电动载人汽车出口激增12.3倍;上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总出口增长143.3%……

从表面上看,中国汽车公司甚至为欧洲打开了全球汽车行业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据海关总署统计,欧洲市场已成为许多中国国内电动汽车的主要新出口地。2022年上半年,西欧市场占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的34%,其中比利时是今年上半年从中国进口最多的国家。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研究员白明表示,在芯片短缺和原材料价格压力的背景下,中国电动汽车发挥国内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强、智能网络技术先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外贸的新支点。

但不难发现,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国,但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相当一部分是海外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和销售海外市场的产品。据乘用车统计,特斯拉在今年前11个月贡献了大约一半的出口。

正如业内人士所说,汽车产品价值高,使用场景复杂。在强调性能、价格和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

特别是对于新能源汽车,能源补充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反思过去传统燃料汽车出口遇到的困难,除了产品竞争力不足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海外品牌形象和声誉差,这也是中国品牌走出去后必须弥补的不足。

回到今年年中,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在重庆车展论坛上直言中国品牌已经超越了合资品牌的技术水平,虽然引起了争议,但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拿出真金白银购买中国品牌时,我相信即使全面超越还有一段时间,也不会太远。

-END-

原创文章,作者:BusinessCar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9193233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