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即将结束,今年我们也知道,作为制造业的领导者,今年也跌跌撞撞。虽然在减税政策的刺激下,下半年汽车市场迎来了销量的上升,但许多汽车公司并不容易生活。在今年的跌宕起伏中,有哪些行业事件值得铭记?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今年汽车市场的五个关键词,回顾一下行业的整体情况。
关键词一:救市
回顾2022年,汽车市场遭遇黑天鹅齐飞,疫情反复,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每一种情况都阻碍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使上半年汽车销量呈现悬崖式下降。
面对这种情况,5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部分乘用车购置税减免通知,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自行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车辆购置税。
为了拯救汽车市场,国家发送的600亿大红包确实超出了每个人的想象。一系列拯救市场的措施稳定了市场,也让汽车人在困难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一个月后,汽车市场迎来了复苏。根据6月份乘用车联合会公布的销售数据,国内乘用车批发销量为220.5万辆,同比增长46.5%,零售销量为194.3万辆,同比增长22.6%,同比增长43.5%,以高增速创造近6年同期最高值。
救市政策的出台,可以说对汽车市场的振兴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情况也发生在2009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使许多行业陷入萧条。为了挽救暂时低迷的汽车行业,当时中国实施了购置税减免+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多项政策组合。由于当时汽车行业基数低,多项优惠组合刺激性强,2009年汽车销量增长近46%。
如今,随着购置税减半政策退出节点的到来,行业也开始呼吁将政策推迟到2023年6月或年底。毕竟,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对汽车市场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明年,汽车市场将面临政策变化、经济环境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信心需要时间恢复。
关键词2:新能源汽车
虽然受芯片短缺、电池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快速发展,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推动汽车市场增长的主要引擎。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06.7万辆,全年有望超过660万辆,比去年352万辆增长近一倍,市场份额达到25%。
从今年新能源汽车整体销售业绩来看,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和努力使其成为市场最大的赢家。根据乘客联合会发布的数据,11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50%至51.9%;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0.6%;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5%。
与此同时,随着油价进入8元时代,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新能源汽车,因为汽车的成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受到过去政策的推动,迎来了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在企业层面,比亚迪今年11月以近160万辆的销量成为新能源汽车公司的领导者,而吉利汽车以369%的同比增长率(纯电动汽车,包括换电)成为增长最快的汽车公司。从汽车公司的前十名来看,除了特斯拉,九席被自主品牌和汽车制造新力量占据。
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月度销售排名来看,吉利、奇瑞、长安等主流自主品牌已超越了威小理等顶级汽车制造新力量。哪吒、零跑等排名第二的新力量汽车公司表现抢眼,月度排名依然强劲。
在出口方面,与前两年不同的是,除亚洲外,欧洲市场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新出口地区。近10年来,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支持政策不断加大,使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外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随着汽车产业向电气化的全面转型,中国汽车企业率先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实力不断提高。产品外观、质量、研发和生产能力都在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虽然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将从2023年开始退出,但业内人士对明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给出了乐观的预测。
关键词3:出海潮
凭借卓越的产品实力和高性价比的金招牌,中国品牌汽车不仅在当地市场很受欢迎,而且开始赢得外国消费者的心。目前,汽车出口的增长是最好的证据。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1月至11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到298.4万辆,同比增长54.9%,居世界第二。11月和12月继续保持高位趋势,年出口量有望超过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51.9%。
在汽车出口方面,我们还发现新能源汽车正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核心增长点,2020年新能源汽车出口22.4万辆,表现突出;2021年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继续走强;2022年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100万辆,发展势头逐年增强。
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公司都在竞相布局海外高端市场。上汽MG该品牌在欧洲的销售表现良好,比亚迪、威来、长城等汽车公司也开始进入欧洲市场。除了单向出口汽车销售外,中国汽车公司还开始在海外建设工厂和出口技术,以支持当地的产业链。可以说,全面开放海外市场就是不断扩大蛋糕,这也有利于汽车公司扩大产能,降低成本,增加销售,赢得更多利润。
因此,在中国汽车出口越来越强大后,受益最大的是独立品牌汽车。随着汽车出口数量的增加,独立品牌的销量也将上升。到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预计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中国汽车出口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旅程。
关键词四:退市
2022年底,回顾全年的汽车发展,我们会发现退市品牌并不少,这不仅限于独立品牌,甚至豪华品牌也无法承受。一些三、四级合资品牌由于转型薄弱,无法承受市场的影响。
二线豪华品牌讴歌首先出现在今年退市的品牌中。今年4月8日,汽车公司宣布广汽本田将从2023年起不再生产和销售广汽Acura现有品牌产品。这也意味着从2023年开始Acura(讴歌)将正式退出中国市场。讴歌的失败主要体现在大排量车型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国的定位和营销策略不准确,缺乏合理的产品规划,最终只能退出中国市场。
随后的宝沃汽车和广汽菲克也走向了终局。10月31日,Stellantis该集团官方网站宣布,广汽菲克、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股东已批准广汽菲克在亏损情况下申请破产的决议。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于11月29日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讽刺的是,宝沃复活才8年。而造车新势力品牌自游家近日也宣布首款车型无法交付,从全面推出到结束只有两个月。
当汽车行业发生重大变化时,汽车市场也进入了重组期,并出现了 "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 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转型缓慢的汽车公司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除了上述退市的几家汽车公司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一些汽车公司也在努力工作随着步伐的加快,他们的生活空间将进一步压缩,他们能否从 " 泥潭 " 走出去似乎是一个必须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五:补贴离场
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国于2009年发布了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原定于2020年退出,因疫情多次推迟。然而,到2022年12月31日,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将结束其13年的使命。
2009年补贴政策出台初期,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仅1万辆,2022年前11个月达到606.7万辆,13年来增长趋势异常迅速。中国不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且占全球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而且诞生了世界上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量最高的汽车公司。自2020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逐步下降,每年以10%、20%、30%的比例下调,最终于2022年12月31日完全终止。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逐步走向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正式从政策引导向市场引导。就像美国之前收取进口关税来保护当地企业免受市场影响一样,但在政策创造的温床下,企业最终会在全球化浪潮的持续推动下失去竞争力和更大的市场。因此,新能源汽车企业只有丢掉补贴的拐杖,才能真正成熟,在国际市场舞台上展示自己的实力。
写在最后:
2022年的进度条即将结束。我们用五个关键词简要回顾了今年汽车市场的一些情况。今年的整体形势仍然相对困难和曲折,但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态度。市场总是危机与机遇并存,考验着汽车公司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战略。但我们坚信,一切都会过去,期待2023年汽车市场继续改善,汽车公司的发展可以越来越顺利。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风景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9193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