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火石创作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网站、微信官方账号等转载需要授权
前言
目前,电气化、网络化、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趋势。电气化拉开了汽车产业变革的序幕。智能化和网络化将进一步重构汽车发展、交通运营和城市演变。未来,像今天的智能手机一样,智能网络技术将推动汽车从简单的交通工具转向移动智能终端。显然,新能源汽车已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新发展阶段转变。巧合的是,政策+市场的突破性发展模式也将成为智能网络汽车的发展路径。如今,随着智能网络汽车发展战略、标准、法规等政策的不断增加,对于新事物,我们不禁好奇高级智能网络汽车离我们有多远?本研究计划从战略、标准、监管等政策的角度,从国家、城市、汽车企业三个层面明确智能网络汽车的发展趋势,为行业关注者和参与者提供有价值的前沿信息。
注:根据国家驾驶自动化分级标准,本研究对应高级智能网络汽车L4级以上驾驶自动化
1
国家层面
协调推进战略、标准、法规,方向越来越清晰,高度自动驾驶越来越近
目标剑指2025年战略驱动上升到国家高度,L3、L预计有望早期到来。自2017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务院先后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汽车互联网(智能互联网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互联网汽车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经过五年的布局,发展目标已经明确:2025年实现高自动驾驶汽车(L4级以上)限制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应用。随后,2022年11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络汽车准入和道路交通试点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L3、L4级自动驾驶汽车护航。高级智能网联汽车的曙光越来越亮。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具有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销量过288万辆,市场渗透率已达32.4%。
标准体系的粒度越来越细,工业生态越来越清晰,待建标准仍需快马加鞭。自2017年以来,从第一个智能联网汽车标准体系《国家汽车联网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联网汽车)》到《国家汽车联网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联网汽车)(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到目前为止,标准体系基本涵盖了智能联网汽车感知、决策、执行、安全等核心维度2030年130项行业标准。可以看出,一方面,随着各项标准的制定和出台,智能网络汽车产业链的生态建设将越来越清晰(图1)。另一方面,它也表明,在现阶段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标准系统部门的不断改进仍然困难。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9月,先进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网络功能与应用、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已完成39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批准和发布。
图1 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系统技术逻辑框架
资料来源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车联网)(2022年版)》
法律法规越来越有针对性,监管支持审时度势,严格的科学制度有待深入推进。自2018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部、自然资源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步伐,围绕道路交通管理、产品管理、地理测绘、网络和数据安全发布了数十份监管文件(表1),加快法律法规修订步伐,推动智能网络汽车试点取得了巨大进展。然而,智能网络汽车涉及复杂的技术领域和行业类别,仍存在技术先进、监管滞后的问题。因此,为了实现智能网络汽车的合法道路、合规商业和合理执法,迫切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实施细则的完善,尽快形成三维完整的监管体系。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全国各级试验公路开通7000多公里,实际试验里程超过1500万公里。
火石洞见
理性看待智能互联网汽车行业。在政策的推动下,智能互联网汽车开始逐步从虚拟到现实,从概念创新到业务实施。然而,芯片和操作系统等独立可控的技术缺陷尚未克服,市场商业模式不成熟,法律法规和配套标准不完善。未来,政策、标准、法规和技术发展、市场应用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应主题的本质。
表1 总结国家智能网络汽车战略、标准和重点监管政策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火石创造:
2
城市层面
一线城市先示范,重点城市加快跟进,拉开产业制高点竞争帷幕
通过深化政策,北上广深大胆创新探索,成为先行之地。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先进布局现在正面临着智能网络汽车的商业运营,并开始向工业化阶段迈进(表2)。2016年6月,上海投入运营中国第一个智能联网汽车示范区,2022年11月颁发世界第一个智能联网汽车示范运营许可证,标志着自动驾驶行业探索商业化道路;2022年4月,北京提出了中国第一个无人驾驶乘用车试点,将测试主体推向更高层次;广州连创八项全国第一,加快商业落地批准 5G 远程驾驶测试城市、中心城在中心城区主干道进行道路测试的城市,第一个获得在线叫车平台营业执照的自动驾驶研发企业,第一个辖区的自动驾驶研发企业L2022年8月,4级自动驾驶批量生产建设标准化流程城市等,深圳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络汽车管理条例》,首次解决了智能网络汽车准入、登记、合法上路、道路运输等关键问题。
重点城市利用示范区等政策,紧跟潮流,努力做智车之城。目前,我国已建网络汽车测试示范区17个,智能城市基础设施16个,智能网络汽车试点城市4个。基于此,已有40多个城市发布或试行道路试验实施细则(表2),近30个城市已向80多家企业发放道路试验许可证1000多张,道路试验里程已开放7000多公里(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火石洞见
智能网络汽车产业布局合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重点城市的行动计划、地方立法和管理规范进一步消除了智能网络汽车商业着陆的障碍,发挥了示范和主导作用。然而,该政策只是指导和支持作用,实质性的商业着陆仍然依赖于技术突破和高水平的智能道路环境。因此,城市产业布局需要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创造自己的特点,不能盲目跟进。
表2 总结城市层面智能网络汽车行动计划和管理细则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火石创造:
3
车企层面
预埋硬件&科技赋能,等待监管开放,L3级及以上落地指日可待
通过预埋预埋L3.硬件等待政策开放后升级。2022年,新上市的蔚来ES7、小鹏G9、理想L9、集度ROBO-01、智己L7、飞凡R7.阿维塔11,极狐HI、机甲龙、极氪001等均已预埋L政策法规正式开放后,3硬件(表3)通过OTA升级实现L3级功能。
表3 2022年上市新车预埋L三级硬件(部分)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火石创造:
科技公司与汽车公司携手加码智能汽车赛道布局。华为自研MDC车载计算平台,CDC智能汽车平台、麒麟芯片等产品继续与多家汽车厂合作,百度依托高精度地图,Apollo汽车解决方案与众多汽车企业促进量产合作;腾讯围绕智能驾驶地图、自动驾驶云等核心能力,帮助100多家汽车公司(数据来源:腾讯数字生态大会);阿里巴巴集成YunOS操作系统、高德导航、阿里云计算等资源,赋予汽车业AI+车计划实施,与上汽、张江高科技合资打造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智能L7。
表4 汽车企业+科技公司智能汽车战略布局
来源:根据公开资料整理火石创造:
火石洞见
智能网络汽车产业融合。许多迹象表明,汽车正在从机械产品、交通工具转变为智能终端产品和智能移动空间,重塑工业生态,从制造业转变为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产业、移动通信产业、智能交通产业。许多实践案例表明,汽车公司与科技公司合作,整合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网络、智能软件、智能存储、智能计算等领域,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常态。
4
启示建议
经过多层次的政策分析,我觉得高级智能网络汽车正在逐渐接近。然而,新事物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就像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一样。对于技术壁垒更高(人工智能)、伦理接受度更强(无人驾驶)、生态系统更复杂(车路协调)的智能网络车来说,更需要快速稳定。基于此,本研究建议智能网络汽车的发展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坚持安全底线。智能、无人、远程是双刃剑,智能汽车收集驾驶数据或侵犯个人隐私、汽车互联网或网络攻击、黑客或远程控制智能汽车,从而带来安全风险。因此,坚持数据安全、信息安全、运行安全等安全底线,不容忽视。
坚定的原始创新。政策支持行业前进的信心,但核心技术是行业的持续毅力。缺乏核心风暴刺痛了整个汽车行业,汽车发动机已成为中国工业的战争。因此,在中国智能网络汽车初步占据优势的基础上,应坚定加强原创创新,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
坚持协调推进。智能汽车离不开智能之路。智能网络汽车不仅需要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尖端技术支持,还需要智能交通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因此,智能网络汽车产业生态需要将更多的科技要素、市场要素和监管机构融入协调推广。
—END—
作者 | 火石创造 孙中溪
原创文章,作者:火石产业大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6063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