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不知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今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将新能源车企盈利问题的矛头对准了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到电动车成本近60%,那我们现在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面对这样的调侃,宁德时代表示:自己也是“打工人”!作为电池厂商,自己也是在给上游原
作者:李不知
原创:深眼财经(chutou0325)
在今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红将新能源汽车企业利润矛头指向宁德时代:
动力电池的成本已经占了电动汽车的近60%。我们现在不是在为宁德时代工作吗?
面对这样的嘲笑,宁德时代说:他也是一个工人!作为一家电池制造商,我也在为上游原材料制造商工作。
这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抱怨双方都哭穷。实际情况如何?
1
原料天价炒作
宁德时代利润稀薄
2022年即将结束,宁德时代公开财务报告数据仍在第三季度。
从收入上看,Q3.收入937.7亿,环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大幅增长,比去年同期增长232.5%。今年前三个季度,宁德时代收入总额为2103亿美元,超过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286亿美元。
在净利润方面,第三季度净利润94.2亿元,平均每天净利润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188.42%,超过上半年净利润总额,上半年净利润81.7亿元。换句话说,截至第三季度,宁德时代今年净利润为175.9亿元。
从整体收入净利润规模来看,宁王仍然是宁王。但市场似乎更注重增长质量,而不是增长规模。
与前两季度相比,第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下降。具体来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4.48%、21.85%和19.3%;总净利率分别为4.06%、11.97%和10.23%。
是什么影响了宁德时代第三季度的毛利率和整体净利率?答案是上游原材料价格。
碳酸锂作为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料,在电动汽车市场爆发后,原本用于玻璃、陶瓷、化工、医药等行业的废料角色从工业味精变成了白油。
从2020年7月的4万元/吨,直线上升到现在的58.75万元/吨,一路破纪录,最新消息说超过60万/吨。
就碳酸铁锂本身的使用价值而言,它当然不值得如此昂贵,资本投机被怀疑是相当大的。因此,宁德时代也哭着为供应链上游工作。在原材料降价阶段,也需要买买囤积商品,这自然会影响利润报表——截至第三季度末,宁德时代库存余额为790.25亿元,同比增长96.58%。
从上游老板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的表现来看,确实赚了不少钱。
以天齐锂业为例,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159.81亿,同比增长2916.44%;赣丰锂业前三季度累计净利润147.95亿,同比增长498.31%。
不可能。上游原材料受人控制。宁德时代也在努力布局产业链。只要能全面降低原材料成本,无论是合资还是投资收购,都应该尝试。
否则,碳酸锂一路上升,宁德时代将不得不被迫减产。最有下游汽车公司才能承受压力。
然而,从目前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一些战略变化来看,似乎几乎压不住。
2
新能源汽车企业苦电池久了
自建工厂去宁化
与宁德时代剩余的钱包相比,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到2022年,没有人谈论新能源轨道的颠覆和变化。每个人都在为生存而战,幸存者只想巩固自己的领域。
在过去的11月,一批新势力积极公布了交付量,理想和蔚来创造了月度交付记录。小鹏继续落后。哪吒和极氪最有可能实现年度目标。至于零跑、问界、埃安等其他目标,离年度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但与交付量相比,更让新能源汽车企业头疼的是盈利问题,卖一亏一成了魔咒。
一些传统汽车公司转型的新能源品牌正在利用燃油汽车的利润来维持新能源,所以吉利不能再赚钱了。我希望极氪能独立上市。
如果你想盈利,你必须考虑成本,其中大部分是电池。
对于想认真长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自己做电池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中,威来投资20亿元建立电池公司,引起了广泛关注。至于广汽集团,它嘲笑自己在宁德时代工作,总投资109亿元成立了因派电池技术公司。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特斯拉、埃安等其他新能源汽车公司也通过自建电池厂或股权投资慢慢布局电池轨道。
肉眼可见,围绕电池的游戏已经展开。在与电池制造商深度绑定的同时,汽车公司试图独立开发电池技术。
对于具有订单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来说,最终的电池制造只需要克服研发门槛和大规模生产问题。但对于电池制造商来说,也需要考虑整体市场产能过剩的可能性。
截至10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产量已达425.9Gwh,同比增长166.5%。但同期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仅为224.22Gwh,产量与装机量的差异已扩大到201.7Gwh,与去年年底相比,差值增长了3.09倍。
除去今年1-10月出口的105.2Gwh,目前,电力电池的社会库存仍高达96.5.5Gwh。
因此,从长远来看,一方面是汽车公司生产的电池,另一方面是电池制造商生产能力的增加。也许未来动力电池产能过剩将成为主要矛盾。
对宁王来说,要想保持万亿市值,就需要不断输出新故事。
3
宁王缺少新故事
赴美还是个大问题
显然,曾经在新能源供应链上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宁王,正在经历整个产业链的反抗。
有很多汽车公司认为宁王霸王条款,提前付款,买电池排队这个要求让很多汽车公司想哭,赔钱,也提前给你钱——但这种预付款行为,从商业角度来看,宁王没有错,否则盈利能力担心客户,电池给你,你没钱买怎么办?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了宁王家的电池质量,真的很好,我们排队买,这也是宁王多年积累的技术和产品资本。
然而,从目前的战略来看,宁王决定在新电池和海外市场上锚定新故事。
今年6月,宁德时代发布了第三代CTP——麒麟电池。电池组的体积利用率从第一代的55%提高到72%,能量密度达到255Wh/kg,整车续航1000公里。
1000公里的概念是什么?相比之下,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平均续航里程仍在500公里范围内,今年已进一步提高到6平均00公里以上。
现在麒麟电池已经存在了第一批量产电池将于明年第一季度在极氪009车型上市。
此外,宁德时代还发布了一系列布了一系列新技术:EVOGO换电,钠离子电池,M3P电池……
毫无疑问,对于宁德时代来说,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都是用来不断完善电池技术的。只有提高电池产品的质量,除了成本,利润之路才能有更多的价格方向。
至于天价碳酸锂的问题,除了上游布局,还要靠技术和创新来解决:既然锂电池太贵,就用钠离子电池。总之,如果抢不到锂矿,就换个矿种挖。
除了新电池,第二条路是海外市场,包括美国和欧洲市场。进入美国市场仍然是宁德时代的一大难题。
作为世界第一的宁德时代,海外尤其是美国市场最大的威胁是LG新能源。
LG新能源是世界第二大电池制造商。与宁德时代相比,LG新能源自然具有海外基因,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在北美建设生产基地比宁德时代要顺利得多——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发布的同一天,宁德时代也宣布放缓北美电池厂的投资计划,因为担心美国购买新的电池材料来提高成本。
然而,如果宁王想出海,他的竞争对手也必须想出海。因此,每个人都在狭窄的海外道路上相遇。例如,今年9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国勃兰登堡州建设第二家海外工厂,主要从事电池生产;愿景电力与西班牙政府签署协议,计划建立30个产能GWh超级动力电池厂等。
总之,无论是新电池技术还是海外战略,宁王能讲的新故事都是有限的,宁王对资本是否购买还不够确定。
然而,作为一家动力电池制造商,宁王承担了许多商业公司的责任,如电池技术的进步、电池生产能力的提高等。每个人都盯着宁王看。下游汽车公司和竞争对手都有矛盾心理。他们担心它太强大了,期待它更强大。
最后,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所处的轨道对未来的增长仍有很强的确定性。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道,预计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计将以29.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6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预计将达到30.1%。
无论如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宁王放手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仍然可以稳定。
原创文章,作者:深眸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31130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