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起法律诉讼和172起相关风险,奇点内部战略布局混乱无序

导语Introduction曾经占尽先发优势的奇点向市场祈祷,如今回应它的只有诸多的经营风险提醒与一张张法律诉讼单。作者丨罗 超责编丨罗 超编辑丨朱锦斌人们都说,这三年里唯一能够确定的就是不确定,在纷繁复杂的汽车行业尤为明显。新能源市场一路高歌猛进,产业格局、技术迭代、运营体系、制造理念、市场规

导语

Introduction

奇点曾经占据了先发优势,向市场祈祷,但现在只有很多商业风险提醒和法律诉讼。

作者丨罗    超

责编丨罗    超

编辑朱锦斌

人们说,过去三年唯一能确定的是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复杂的汽车行业。新能源市场正在蓬勃发展,产业模式、技术迭代、运营体系、制造理念、市场规模……一切早已沧海桑田。

面对时代的巨大变化,有些人抓住未来的钥匙,大步流星实现价值转变,有些人在无法解决的圈子里,等待进入下一个循环,或直接进入历史的尘埃。

从上周开始,汽车公社将注意力转向了这些走在悬崖边缘的企业,如游客、恒大、威马和斯柯达……他们离市场越来越远,离结局越来越近,另一批尾部新力量迎来了清算时刻。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一个新的汽车制造力量,被称为三剑客,再次进入了公众的视线。

奇点的资本游戏

没有惊喜。和几乎所有死而不僵的企业一样,奇点方式也是一场经济纠纷。几天前,安徽奇点智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被铜陵市铜官区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25万元,累计执行金额超过686万元。

7月,由于合作资金拖欠,迪威汽车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直接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强制破产重组。

数据显示,目前有27起相关法律诉讼和172起相关风险,董事长沈海寅处于限制高消费的状态。曾经占据先发优势的奇点向市场祈祷,现在只有很多商业风险提醒和法律诉讼表。

即便如此,面对供应商和求薪员工的愤怒,习惯性画饼的奇点仍然在补偿方案中给出本轮融资后第一时间付款的答案。

但大家都知道,新车制造力量的资本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提前剧透,新能源窗口期加速缩短,行业龙头力量基本稳定。可想而知,奇点目前几乎停止的发展趋势很难再次受到冷却资本市场的青睐。

奇点在物理学上被认为是宇宙爆炸的开始,是宇宙从零开始的开始。一开始,在创始人沈海寅看来,没有人知道奇点之前会发生什么,无法描述或预测。

从一开始,奇点就被赋予了极其不确定的品牌属性,今天的奇点最终将在广阔的新能源宇宙中消灭。

八年前,喊着造车是男人的终极梦想的沈海寅,从互联网圈走进了汽车轨道,站在与李斌、何小鹏一起颠覆传统的战场上。结果大家都知道,蔚来和小鹏一路跌跌撞撞地变成了头部的新力量;但奇点与FF、游侠等陷入资本黑洞的深不见底。

事实上,奇点汽车制造的概念并不复杂。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通过软件定义硬件,促进产品从功能到智能的转变。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已经尝起来像嚼蜡,很难掀起任何波澜。然而,在新势力方兴未艾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对传统造车理念的颠覆性解读确实引起了奇点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充满热钱的资本市场。

自2015年以来,奇点经历了11轮融资,包括英特尔资本、铜陵市政府、360安全、陶云资本、联想之星、伊藤忠等机构和个人,平均每年两轮融资。

地方政府、芯片公司、网络安全公司、汽车零部件公司、IT在互联网企业、外资等领域,朋友圈遍布各行各业。

虽然奇点汽车没有透露具体的融资金额,但根据2019年第五大股东博永智动转让奇点汽车全部股份时发布的招标公告,当时奇点汽车的融资总额已超过170亿元。

与李斌和何小鹏对早期投资的谨慎态度不同,在沈海寅看来,20亿元足以制造电动汽车。显然,来自互联网的沈海寅远远低估了汽车制造的复杂性和竞争力,对汽车行业缺乏最基本的敬畏。

早期过于乐观的战略规划导致奇点汽车迅速陷入资金链断裂、项目进度停摆、再融资困难的恶性循环。

经过三年的策划,2017年4月发布了首款中大型纯电动SUV iS6.宣布当年年底小批量生产,并计划于2018年完成交付。

与此同时,奇点iS6.沈海寅还为奇点规划了一条激进的自动驾驶道路——2017年实现高速公路自动驾驶,2018年实现城市自动驾驶。

从时间轴上看,奇点iS6比蔚来ES上市8个月前,比理想早8个月ONE推出时间早一年多,可以说占据了先发优势。

本来,铜陵市政府背书的奇点看起来应该是稳,但事情的发展却急转直下,奇点iS6立即进入了无休止的跳票。2019年7月,沈海寅在接受采访时发誓,奇点iS北汽昌河在江西景德镇的工厂代工生产,年内肯定会上市。

看着与自己一起出发的蔚小理穿越2020年的险峻,不仅完成了各自的产品矩阵车型产品迭代和企业IPO上市在研发能力、补能体系、渠道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但活下来的奇点还是被困住了iS6.量产上市,找不到方向,看不到距离,以无病告终。

奇点在解释如此缓慢的原因时,将锅扔给了投资者,称之前170亿元的大部分融资实际上没有实施,与苏州和铜陵相关的工业园区项目也被搁置。奇点还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的下降,奇点也希望抛光产品。

事实上,这看起来更像是一套苍白无力的借口。奇点内部战略布局混乱无序,未来发展无法给予足够的支持。预计许多投资者会后悔。

市场和资本的审判是如此的真实和残酷,沈海寅为他的盲目自信付出了痛苦的代价。从产品体系到品牌形象,从渠道能力到生产制造,他无法建立一个有效的全价值链体系。他在选择北汽OEM或建造自己的工厂时反复跳跃。有限的资源很容易被浪费,这只是冰山一角的奇点。

在跑马圈地的关键时期,奇点缓慢摇摆的战略行动无异于渠道资源、用户资源和供应商资源……拱手让人,市场上内卷的齿轮开始转动,资本市场对奇点也完全失去了耐心。

更重要的是,面对资本市场,不仅新能源和智能网络产业的上下游增长更大,而且看起来更有想象力web3.0、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领域。相比之下,沈海寅的老饼已经没有吸引力了。

奇点挣扎

在此期间,沈海寅也在挣扎。2018年10月,奇点iS6发布一年多后,湖南省株洲市奇点汽车智能电动商用车基地正式启动。在奇点战略中,我们希望通过建设该基地,向商用车电动平台、智能驾驶舱系统、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车联网的研发迈进。

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奇点再次投资,从丰田手中获得丰田eQ技术授权创造了奇点iC3.试图利用丰田的力量开拓微型电动汽车市场。

问题是,无论是丰田混合动力技术的路线,还是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战略撤退,丰田eQ丰田放弃多年的失败产品本身就是奇点iC凭借陈旧的技术体系,试图实现市场层面的东山再起,已经足够神奇了。

更神奇的是,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的布局还处于八字不撇的状态,一边喊着缺钱的沈海寅,一边盯着电动摩托车。

7起法律诉讼和172起相关风险,奇点内部战略布局混乱无序"

2019年7月,沈海寅的鲨湾科技发布了其第一个新品牌蓝鲨,并推出了第一款产品蓝鲨Robor美其名曰用电动汽车技术重建电动两轮车,进行降维打击,但高达15、976元的预售价格似乎与市场开玩笑。

然而,在沈海寅看来,这实际上是奇点汽车全场景旅行地图的一部分。它包括三个组合:大车+小车、4轮+2轮、乘用车+商用车SUV车型iS6、MPV车型iM8和微型车iC由3组成的大车+小车组合,由四轮车和两轮摩托车组成的四轮+2轮组合,以及由和智能系列电动商用车组成的乘用车+商用车组合。

然而,三心二意的奇点和沈海寅使这些所谓的战略理念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像无根之水,最终只能漂浮在市场的寒风冷雨中。也许沈海寅本人并不在乎结果和结果。首先要把地方政府绑起来玩市场资本。

奇点商用车项目难以推进,沈海寅换道重启。通过建立智点汽车,他继续造车梦,获得了10亿元的融资。面对外界的质疑,沈海寅总是处理智点汽车是一个独立的商用车项目,与奇点无关,但这并不能掩盖智点汽车的资本游戏。

当铜陵、株洲、苏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逐渐搁置,无人关心;当商业和乘用线困难时,这一切的背后是利用相关政府符合国家号召,迫切需要转型的雄心,在土地和政策优惠下获取资金和利益的雄心。

7起法律诉讼和172起相关风险,奇点内部战略布局混乱无序'

沈海寅不止一次强调马斯克是他的偶像,小米模式是他的方法论。在时代转型的浪潮下,有多少人想成为中国的马斯克,但结果却是沈海寅。

此前,在维权横幅的谴责下,王晓林、黄希鸣、戴雷等人再也无法用梦想粉饰自己的野心,沈海寅骗子、老赖的骂名接踵而至,不断撕裂他和奇点品牌。

不同之处在于,沈海寅仍然固执地顽强抵抗。半年前,智车优行还与日本电动汽车开发商合作 Quantum Solutions签署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合作开发和生产电动汽车。Quantum 智车优行 SUV 包括智能车联网系统在内的小型电动车平台技术。Quantum 甚至计划将生产转移到中国的OEM工厂(OEM)。

但只要翻开Quantum简历会发现其含金量相当有限,只有一款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四座纯电动车型FOMM ONE,而且这款微型车本身的产品竞争力受到质疑,唯一的亮点就是在紧急情况下漂浮在水面上。

正是这样一支看似不可靠的日本新力量,与中国企业相继发生了化学反应。奇点只是其中之一。此前,它已与南通公爵新能源达成合作意向,试图进入中国广阔的新能源市场。

7起法律诉讼和172起相关风险,奇点内部战略布局混乱无序'

两家极其薄弱的企业走到一起集体取暖。奇点可能是希望通过少数技术积累换取有限的外资支持强制续命Quantum在泰国的认证资格,想借助泰国等海外市场借尸还魂。

暂且不说奇点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令人担忧,海外市场的体系建设和渠道建设,无论是奇点还是奇点Quantum所有这些都是难以忍受的。此外,以泰国为核心的东南亚市场已经发生了战争,长城、上汽、哪吒等势力加快了布局,奇点汽车实际上无处可逃。

奇点的崩溃只在瞬间,最终会留下无法收薪的员工、维权收债的供应商、废弃的工厂土地、善后的地方政府、鸡毛。类似的情节还在上演,这就是野蛮时代的代价。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201729668.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