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特斯拉彻底刷新了新能源圈。突如其来的大幅降价不仅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整个新能源领域也被大众仔细审视。
过去,无论汽车公司采取什么行动,一群忠实的粉丝都会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摇旗呐喊。但现在,整体环境直接提高了价格在所有消费市场的存在感。几万元的差距很难买到车主的品牌忠诚度。虽然特斯拉不谈武德的降价,但仍难以改变“真香”的事实。
就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特斯拉车主的抱怨随处可见,但有报道称,特斯拉中国在车辆降价后3天内获得3万份订单,降价后周末客户数量环比增长450%。当比亚迪、长安、奇瑞、吉利、哪吒等十多家新能源厂商或多或少涨价时,特斯拉成了骂声中最不体面的赢家。
“价格屠夫”会再次下跌吗?有人预测,如果特斯拉保持毛利率约30%,那么Model 低配置版本的最终国内定价可能会降至20万以内。诚然,没有人能抗拒打折的诱惑,新能源领域也逐渐分化出两个不同的支流。
除特斯拉外,2023年全员“高端化”?
比亚迪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两款百万级豪车,与特斯拉降价高唱“反调”。不知道什么时候新能源行业特别喜欢豪车理论,创始人一次次说出惊人的话也不算。这两年连BBA似乎都看不上眼睛,要满足自己的胃口才能百万。
据统计,高合、理想、小鹏、蔚来、智己、极狐、阿维塔、极氪、岚图AITO问界等品牌的产品价格已超过30万元。不仅比亚迪,埃安还计划攻击数百万级豪华车。此外,新能源补贴逐渐下降。即使你不打算高端,你也在价格上大惊小怪。
特斯拉降价,许多汽车公司提高了价格,在正式推出之前,小米汽车承受着不应该承受的压力。曾经,小米汽车被无数的米粉和车主寄予厚望。雷军在微博上对小米汽车的定价进行了用户调查。粉丝们的反馈表明,他们最期望的价格范围不到10万元。但目前,小米的第一辆车的价格约为10万-30万元,目标仍是中高端。
未来,特斯拉在新能源领域会不会格格不入?虽然这个问题不容易判断,但不得不承认,很多汽车公司确实需要利用高端市场来提高未来几年的信心。首先,特斯拉可以肆无忌惮地降价,而其他汽车公司只能看着海洋叹息。归根结底,这仍然是一个利润问题。
汽车制造新力量的损失不是秘密。2023年以后,该行业只投入了大量资金。例如,威来计划每季度在电池和芯片上投资30多亿元;理想情况下,2023年研发投资预计在100亿元至120亿元之间;2022年底,小鹏投资50亿元成立电池公司。
坚持下去,到处都要钱。
从某种意义上说,高端市场已经成为汽车公司必争的“掘金窟”。数据显示,2021年,高端品牌乘用车同比增长20.7%,比市场高出14.2个百分点;2022年前11个月,国内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351.1万辆,同比增长12.7%。为什么特斯拉逆势而行?
自特斯拉于2014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这款家电车的顶流一直是豪车的典型代表,Model S起价高达64.8万元,Model X价格突破百万大关。但后来特斯拉明显走高了。2021年1月至11月,特斯拉自行车均价28.5万元,排名第11位,奔驰、宝马、奥迪自行车均价48.19万元,40.23万元,32.68万元。
即使与国内几家公司相比,特斯拉的自行车平均价格也在逐步下降。威莱和理想自行车的平均价格分别为41.38万元和33.36万元,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九。也许,特斯拉的野心从来没有在周围的新力量身上,它想要狙击手的是那些不断攻击新能源市场的领先汽车公司。
早在2020年,Model 3 与大众在欧洲市场 ID.3狭路相逢,后者半年内销量直接接近Model 3,其他的如Kia Niro EV、Renault Zoe 势头不容小觑。为了应对这些后来者,特斯拉之前也被曝光了。 2023 年将在欧洲市场推出新车型,价格在欧洲 2万5 千美元以下。
无论哪个市场,特斯拉的退敌策略都简单粗暴,让人哭笑不得。
电车之王被“淹没”
虽然特斯拉在喧嚣中似乎生活得很好,但特斯拉在一次又一次的降价下的焦虑暴露在剥去层层销售覆盖的外套下。2022年,特斯拉一年四季都没有推出新车,但从整个新能源市场来看,这是一代新车换旧车。
在特斯拉没有“创新”的那一年,仅9月24日至10月8日,市场价格在5.68-75.10万元以内的新车就有18款,其中新能源车几乎占了丰田的一半Mirai、枫叶60sPRO、飞凡R7、Ariya艾瑞雅,哈弗H6.新能源,零跑C01、海马7X新能源,理想L以及自游家NV,近80辆新车全年上市。
随着特斯拉的放缓,其他汽车公司的新车开发周期越来越短。以华为为例,2021年4月6日,赛力斯和华为正式宣布与新能源汽车项目的合作。仅仅13天后,赛力斯华为就进行了智能选择SF五是横空出生。
另一方面,特斯拉是最受欢迎的Model 3.今年第三季度将等待改款投产。在此期间,比亚迪海豹、蔚来等无数新车ET5的出现抢夺了特斯拉两款最受欢迎车型的风头,加上之前的小鹏P至少比亚迪汉Model 3与Model Y在相同的价格范围内逐渐失去原来的地位。
长期以来,特斯拉不时的降价让新能源领域感到惊讶。Model 例如,根据调查,仅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1年,Model 降价次数高达5次,据不完全统计,特斯拉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调价次数已超过60次。
或许频频拿Model 3和Model Y做“价格屠夫”的刀也别无选择,毕竟目前特斯拉在全球销售的车型有4款,而且Model 3和Model Y总市场销量占94.5%。每次特斯拉降价,技术进步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但今天,特斯拉骄傲的综合压铸技术逐渐分散,威莱、小鹏甚至传统汽车公司沃尔沃、大众、奥迪、奔驰都在引进。
据中信证券估计,2030年全球综合压铸渗透率有望达到30%,保守估计自行车配套价值有望达到1万元,综合压铸行业空间超过2400亿元,1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80%。这可能是特斯拉的一个危险信号。
未来特斯拉的科技光环下会有源源不断的粉丝吗?价格跳水击败了品牌声誉,新能源领域的巨大势头正在慢慢吞噬它。一组数据可能最能描述特斯拉目前的情况,AutoPacific数据显示,特斯拉的品牌效应曾经是其销量排名第一的重要原因。2021年,潜在电动汽车买家在行业竞争下优先购买特斯拉品牌的比例为58%,但到2022年,这一比例降至53%。
悲伤吗?特斯拉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
别笑特斯拉,先想想自己?
2022年,整个新能源市场欣喜若狂。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670万辆,同比增长90.3%。转眼间,2023年,中国汽车协会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在90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35%。
这不是好兆头。35%的增长与去年相差甚远。早在2022年11月,汽车经销商的综合库存系数就达到了1.88,同比分别上升了39.3%和6.8%,即将突破警戒线。更有甚者,乘联预测今年汽车市场将零增长。
资本市场的反应总是最真实的。据报道,截至2023年1月5日,中国证券交易所新能源汽车指数估值约为28,接近近近4年估值分位点的13%,基本上是本轮新能源汽车市场开盘后的最低点。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高,这一领域已经平静了好几年。
此外,燃料汽车市场仍然顽固而强劲,这无疑是新能源的下一个趋势。与其他消费领域不同,汽车的消费周期很长。一般来说,全球平均换车周期约为14-15年。中国的换车周期是世界上最短的,但也有近6年的时间。
再加上补贴降温,2023年,新能源汽车企业可能会迎来真正的浪潮,从现在开始依靠自己的能力。首先,不可避免地不能继续这一国内市场份额。即使中国是新能源产业的必要场所,也会有更多的肥肉和巨大的压力。
在汽车制造力量中,很早就有第一个避免内部和外部生存的例子。最典型的是爱驰。这家在中国不为人知的汽车公司曾经在海外蓬勃发展。去年11日今年1月,我们还与当地菲尼克斯公司在泰国市场达成了合作,获得了15万辆新能源汽车订单,并计划在泰国建立一家新公司。
然而,对于那些专注于国内市场的汽车公司来说,出海并不一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连比亚迪也不例外。2022年,比亚迪是全球销售冠军,年销量185.26万辆,同比增长208.64%。根据官方披露的数据,2022年比亚迪乘用车总出口55916辆,仅占年销量的3%。这意味着,一旦国内市场发生变化,海外这条后路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当然,汽车公司也把高端视为自救的另一种方式。在一组数据下描述汽车高端化的前景确实令人兴奋,但很难断言定位转型成功的概率。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在发布数百万豪华车之前就推出了高端动力。
然而,根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去年12月的销量为6002辆,仅占同期比亚迪235197辆销量的2.55%。在许多汽车公司高呼高端的背景下,消失在每个人身上往往是最有可能的结果。特斯拉降价后,商店几乎被车主的唾液淹没了。可饶是这样。其他家庭在观看乐趣时仍然羡慕更多。
每个人都嘲笑特斯拉,但每个人都不是特斯拉。
专业派,曾用名锦鲤金融,为您提供专业极端中立的商业观察,微信官方账号:zhuanyepai。本文为原创文章,拒绝以任何形式转载作者的相关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专业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61838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