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九年位居世界前列,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占31.6%。在动力电池销量方面,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了全球十大企业中的六个席位。
中国科技协会主席万钢在3月15日至17日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高层论坛上表示,“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以不断的科技创新为主导,推动了高质量的产业转型升级”。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锂电池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产业是核心部件之一。万钢认为,中国有必要研究和部署新能源汽车的重大项目,面向未来5-10年新系统动力系统、新结构燃料电池、动力电池等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同时,实施一批产业创新项目,重点推进全固态电池新底盘结构和自动驾驶系统核心技术的发展。
▍完善生产回收全产业链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使用寿命、安全性等关键指标有重要影响。动力电池占新能源汽车成本的近40%,是新能源汽车成本的最大部分。
中国科技协会主席万刚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是开发高效、安全的新型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加强全固态动力电池和新系统动力电池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市场推广,促进高能源、高安全、全气候、智能高效集成技术,加快电力电池梯队利用和资源回收系统的形成。
针对备受关注的动力电池安全问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援引国家消防救援局资料称,2023年第一季度自燃车辆中,燃油车18360辆,新能源车640辆。燃油车起火率0.58万,新能源车起火率0.44万。
“随着大型预警、电池生产线缺陷检测、车网互动等技术的引入,根据相关规划,2030年电动汽车自燃率降至0.1万分之0。”欧阳明高自信地说,全固态电池将于2030年出现,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此外,新能源汽车产销高增长的背后,也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年退出流通的废旧电池数量将继续增加。当新能源汽车“退役潮”到目前为止,如何处理废旧动力电池已成为一个新的行业课题。欧阳明高表示,人们对铅酸电池的污染印象深刻,但锂电池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主要包括火冶金、湿冶金和直接回收三条回收技术路线,技术丰富,创新活跃,最终可实现近零排放。
但他还提出,需要突破动力电池生态设计、梯队利用、有价金属高效提取等关键共同技术和设备,需要进一步完善退役电池评价检测体系。
面对下一代固态电池,中国科学院院士孙世刚认为,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是下一代电力电池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固态电池产业化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促进市场发展的新技术
2023年是电动汽车的关键一年。中国100辆电动汽车⼈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规模加速扩张,渗透率上升至22%。2023年,中国市场电动汽车销量同比飙升36%至770% 万辆,市场渗透率已超过三分之一,飙升至35.7%。
“目前,电池技术在安全性、低温衰减、电池寿命、补能率等方面仍存在痛点。同时,电池标准化进展缓慢,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成本控制。中国有100多个新能源乘用车品牌,真正实现利润的品牌很少。”长安汽车总裁王军表示,电池回收和梯队利用产业链闭环尚未完全开放,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王军认为,要加强电池技术研究,努力提高电池能源补充效率,促进电力电池特别是电池的标准化,增加电池回收和梯队利用的研发投资,加快全球电池产业链循环一体化。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预计,未来三个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可能会超过50%甚至更高。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技术首席执行官安智慧表示:“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智能网络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取代传统燃油汽车,而是全方位的进化。”
宁德时代(上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汉兵宣布,该公司的第一款基于磷酸铁锂电池的滑板底盘产品将于今年下半年大规模生产。他还透露,在低温环境下,宁德时代电池范围的下降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能效性能更好。他还透露,宁德时代正在积极推进滑板底盘的标准化,并期待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参与。
除了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储能市场也迎来了爆发期。去年,整个储能市场的装机容量接近电力市场的三分之一,成为新的增长点;预计未来几年储能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0%。宁波荣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极业务总裁佘圣贤表示,佘圣贤认为,终端市场的快速增长也带动了上游原材料需求的增长。预计到2030年,锂电池对正极材料的需求将从每年100万吨增长到每年1000万吨。
与此同时,供应链布局和出海能力成为动力电池进入成本和综合竞争力竞争阶段的关键。许多企业表示,中国汽车品牌正在迎来全球生产抓住行业机遇,品牌向上是抓住行业机遇的关键。
与会专家认为,在政策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广阔。除了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拓展外,我们还应注意供需协调和生产能力优化。深入分析和探讨动力电池市场的供需对比,有助于了解行业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192215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