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谈话说人工智能
3月14日,据“RoboX“微信官方账号消息,由于急需降本和品牌调整,上汽集团已经开始裁员,从安亭总部到临港工厂,飞凡员工首当其冲。
报道称,上汽内部人士 James(化名)透露,对于尚未回到上汽的飞凡总部,预计将被裁员 70% 以上;即使逃过这一轮裁员,飞凡员工也很有可能面临降薪。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目前整合进入上汽的飞帆高级智能驾驶团队确实被“团队摧毁”。未来,上汽的智能驾驶研发将主要集中在零束技术上。
对此,飞凡汽车于3月16日向合作伙伴和经销商发布公告,称公司“一切都很好”,并将于3月28日召开的经销商会议上与您详细沟通后续总体规划。
虽然飞凡汽车官员否认了70%以上裁员的消息,但这一消息在舆论中的爆发和传播取向仍然相当有趣。
具体来说,虽然消息人士透露了飞凡汽车可能会大规模裁员的“丑闻”,但如果我们现在在百度、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上搜索飞凡,不难发现,一些舆论导向已经逐渐将这一“裁员”消息与“破产”关键词结合起来。
说白了,如果一个领域绝对领先或蓬勃发展的品牌爆出大规模裁员的传闻,舆论导向会迅速结合破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因此,基于飞凡裁员“绯闻”的传播导向,通过真相,也许真正悬在背后的问题,正是为什么上汽这条由飞凡和智己将军共同打造的新能源高端路,走得如此艰难?
飞凡汽车,要不要迎来终章?
一些舆论可以将飞凡的裁员“绯闻”与“破产”相结合,一个非常直观的因素落在销售上。
飞凡汽车诞生时,定位在20-30万的市场范围内,与智己汽车在相对较大的市场中相连。然而,根据公开数据,飞凡汽车在2022年的销量为1.45万辆。根据太平洋汽车的数据,2023年的销量为2.03万辆,而今年2月的销量仅为100位数。
根据天眼查APP的信息,飞凡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作为一名在新能源市场练习了两年半左右的学员,面对销量屡败屡战,即使官方回应不真实,也不难理解,即使裁员的消息能吸引很多人破产猜测。
毕竟,从外部世界的角度来看,如果我们回忆起去年年底高合丧钟的第一个信号,它不能说和今天完全一样,但至少完全一致,销售受挫,大规模裁员,官方回应“不存在”。
然而,无论舆论取向如何,在今天的官方谣言中,飞凡的命运仍然需要让子弹飞一段时间。
我们真正能讨论的不妨是一个功利主义的问题,那就是让飞凡继续“支持”。上汽的性价比还高吗?
让我们先得出结论。在谈话人工智能看来,飞凡继续烧钱的投入产出比可能不大。
首先,从内部层面来看,上汽曾经完美的新能源品牌矩阵现在正在成为多米诺骨牌,这一切都从上汽在高速公路上对自己的“爱”开始。
长期以来,智自的定位市场一直处于30w ,但在销量疲软的情况下,LS6于去年10月上市,上市权益价直接从21.49万起。
智自下沉求生,难免会使基本盘市场在20-30w非凡,大门越来越窄。
目前,飞凡R7的售价为18.99-38.99万元,飞凡F7的售价为18.99-30.99万元,尤其是R7目前,中大型SUV在一定程度上直接与智己LS6竞争。
这种进攻逻辑,进一步延伸到外部市场,其实是相当无奈的。
毕竟,随着今天汽车公司的飞行,就像26.9万极氪001、26.69万蓝图新FREE一样,甚至铁骨铮铮终于随波逐流。
因此,面对竞争力较弱的销售,如果智自不跟进价格战,其短期命运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所以综合考虑,你想下海开始卷吗?在白热化的2023年,上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所以这个选择必然会导致副作用,也就是说,在LS6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后,肉眼可以看到飞行的尴尬。
不仅如此,上汽新能源矩阵中更耐人寻味的动作似乎还没有停止。
首先,荣威的核心市场一直在10万元左右。去年年底,新车D7上市,价格范围略有上涨,从12.58万元到17.68万元不等。可以说,在被自己挤压后,它在一定程度上咬住了飞翔的探索空间。
其次,在出海方面,最近举办的日内瓦国际车展上汽出征,其中智己带来了L6等车型作为自己的生活,MGMG9 EV和S9 EV有些惊艳,因为这两款车型其实是基于飞凡F7和R7的“换标”。
因此,总的来说,在上汽目前的品牌矩阵中,智己和荣威在新产品的价格上几乎可以绕过飞凡的联系,那么飞凡在上汽没有销售优势的战略意义是什么呢?这可能是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
在谈话人工智能看来,飞凡出生在荣威。经过两年半的品牌独立和高端“镀金”练习,他可能会回到荣威,在中国制造高端产品,并将MG纳入海外,这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命运。
智己“平庸”?上汽“反噬”?
虽然智己LS6去年给飞凡带来了一波大的“背刺”,但令人欣慰的是,它确实在短时间内给智己带来了久违的活力。
去年12月,智己汽车以突破1万元的交付成绩圆满结束了2023年。在10412台的销售业绩中,LS6以9878台的业绩占近95%。
然而,如果我们回顾智己三年多的命运,我们仍然经历了一条回旋镖式的线,短暂的降价不会减少狂欢节,也许毕竟很难拉高线产品崩溃的意义。
比如初心的L7到LS7,到今天的百位数,甚至个位数的销量,无疑意味着其三年的攻击难以形容为成功。
事实上,我们进一步看,它也来自传统汽车公司,但埃安和深蓝今天在销售方面取得了成就。为什么智己总是“平庸”销售?
智己“平庸”
这里不得不提到另一个类似智己的借机冲高玩家,岚图。
都是来自传统汽车厂的新能源品牌,都试图探索自己从未参与过的市场,但在销量方面,兰图的命运与智己相似。
在谈话人工智能看来,事实上,直到今天,两者都迫切需要的东西是相互关联的,即一个可以深入市场的“个人设计”。毕竟,在汽车市场上,大众产品注重宽度,然后探索必然需要垂直度。
魏小理的故事告诉我们,与六边形战士相比,带一个尖端往往是基于新能源奢侈品市场的第一步。在这一点上,直到今天,智力自我能让我们看到的稀缺性似乎是有限的。
例如,“智能时代旅游变革的实施者”的核心,面对小鹏,面对华为,似乎有些不可行;例如,“与用户共生”,推出“用户数据权益计划”,基本上新能源市场的热门属性,智能自我祝福自己。
这似乎为新车开辟了“人设堆料”的新思路。
除了“人设”,智己长期以来的“堆料”思维,似乎也在产品上照出了影子。
从所谓的驾驶控制,或穹顶挡风玻璃,半方向盘和其他花,到今天的LS6激光雷达 Orin芯片,00加速3.48秒,不难发现,智慧所擅长的似乎是将市场上最新、最受欢迎的车型的硬件或技术集成到自己的产品中,然后在某些参数中略微超过竞争产品。
但这里可能有一个前置的误解。说白了,就像特斯拉一样,不是一些“材料”让这个品牌着火,而是一些“材料”着火。
因此,当我们通过LS6一贯的“智己风格”时,价格可能是这一战略下最大的杀手锏。
相比之下,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大众市场的玩家,如埃安、深蓝色或零跑。事实上,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不断地将市场上最新、最受欢迎的车型所拥有的硬件或技术整合到我们自己的产品中进行优化。
但问题是,这些品牌本来就定位在性价比相对较高的市场,卷性价比是大势所趋,初衷是30w 智己不是,我们可以看到理想,问世界等等,对这些玩家来说,卷趋势是“艺术”,但归根结底,手中仍然有一些独特的武器。
所以,智己的降价魔法能给这个品牌带来多少长期的质变?答案可能还有待商榷,但至少在整个上汽品牌矩阵下,飞凡的处境只会越来越尴尬。
至于今天尴尬局面的原因,可能与近年来上汽新能源整体品牌布局模式无关。
上汽的“反噬”
谈擎说AI认为,目前上汽新能源问题的核心体现之一,就是其早期产品矩阵的优势,已逐渐发出负面反馈。
具体来说,上汽很早就建立和完善了新能源品牌框架,在下沉地区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如荣威、五菱、宝骏等。在高速公路上,它稍微飞一点,然后是智己。在MG的帮助下,它出海了。从整个集团自主品牌的布局战略来看,分割清晰,每个家庭都准备出发。
然而,在谈话人工智能看来,这样的阵容开始是紧密的,但如果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链接被切断,框架的详细调整将非常困难。主要原因是,一旦整个品牌矩阵从一开始就建立起来,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沉没成本就开始同时投资。基于定位,后期调整的灵活性将非常差。
例如,飞凡、智己、荣威,三位一体进入市场开盘,如果飞凡、智己两位新人可以两次开花自然不用说,但问题是,如果一个销售死,整个矩阵很容易尴尬。
事实也告诉我们,智己和飞凡在一定程度上都玩过“半死不活”,所以慕然回首往事,无论移动谁,都会是一件非常纠结的事情。毕竟时间不短,移动链路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整个链路长期巨大的沉没成本。
这一点在现实中也有反馈。面对长期无法提振智己和飞凡销量的情况,上汽在一定程度上从未大胆调整过两个品牌。
例如,自2023年以来,特斯拉率先大幅降价,随后战场迅速燃烧到油车市场。即使是在夏天,“不降价”的威来也降价了3万元。面对取得良好成绩的球员,他们已经开始赤身裸体地战斗。飞凡和智己在价格战中仍然没有太多的声音。
直到夏天,兰图忍不住开始“跳水”,智己才尝试在年底跟进,而这种跟进对飞凡“背刺”的代价已经体现在其既定产品矩阵的“严丝缝”中。
如果我们比较其他竞争对手,不难发现,比如比亚迪,基本上是一步一步,首先稳定核心市场,然后不断扩大自己的品牌矩阵,是从点到点,然后连接逻辑。
类似逻辑的新能源发展和吉利,虽然更多的“生孩子好战斗”,但从主线来看,极氪仍然像骨干,几何像一张万用卡,下沉,在线叫车2B,不贸然进入大众市场,逐渐成熟,然后推出银河系,从旧品牌的两端。
即使是兰图,对于新的FREE来说,既然我没有朋友攻击我,为什么要探索呢?因此,在谈话人工智能看来,类似于这种产品矩阵布阵逻辑的灵活性可能在变量面前更好。
然而,对于上汽来说,棋子已经走到了这一步。接下来,我们不妨线性地做出一个假设,即停止在既定品牌框架内的内耗,真正让位飞凡,将不到20万的市场交给荣威,将不到20万到30万的市场完全交给自己和朋友。
到目前为止,不站稳的智己能得到救赎吗?
也许面对裁员“绯闻”迅速向“破产”猜测的解读,上汽不妨想想这个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谈擎说A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1922152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