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a股轮胎上市公司火力全开

023年a股轮胎上市公司火力全开'

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妹

纵观世界,2023年能赚大钱的行业屈指可数,中国轮胎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崛起的势头和爆发力甚至不亚于新能源汽车。

【将外资赶出中国】

2023年a股轮胎上市公司火力全开。

根据最新业绩预测,赛轮轮胎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约260亿元,同比增长约18.71%,归属母亲净利润约31亿元,同比增长约132.77%;

玲珑轮胎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13.50亿元至16.10亿元,比2022年增加10.58亿元至13.18亿元,同比增加362%至451%;

预计2023年三角轮胎净利润将达到13.47亿元-14.47亿元,同比增长82.61%-96.17%;

森麒麟预计2023年将实现归母净利润13.00亿元-14.20亿元,同比增长62.33%-77.31%;贵州轮胎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7.9亿-8.5亿元,同比增长84.24%-98.23%;预计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亿元至2.7亿元,同比增长1079%至1492%。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2023年,米其林集团总销售额仅按恒定汇率同比增长2.0%,业务线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88%;去年普利司通销售额同比增长5%,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仅同比增长10%;固特异拉胯,2023年年销售额200.66亿美元,同比下降3.5%,净亏损6.89亿美元。

自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外国轮胎企业基本上吃掉了整个国内市场。虽然他们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他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窄。

2月27日,普利司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终止中国商用轮胎业务,关闭相关生产线;早些时候,日本轮胎制造商邓鲁普从2023年1月1日起停止在中国销售和生产卡车轮胎,芬兰诺基轮胎决定于2023年2月停止诺基轮胎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运营活动;韩国金湖轮胎和日本优科豪马已经终止了在中国的卡车轮胎生产。

2016年,中国大型轮胎市场至少有9家外资轮胎企业,到2023年,只有5家外资企业仍在中国市场拥有卡车轮胎业务。

更让外资发抖的是,中国轮胎企业现在正集体杀出国攻城掠地,一路火花带闪电。

【把战火烧向世界】

2013年,赛轮胎越南项目一期投产,这是中国第一个海外轮胎制造基地,中国轮胎外战序幕拉开。两年后,美国决定对中国出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进行双反调查,国内轮胎公司遭受重创。

塞翁失马的是,美国的困难迫使国内轮胎公司加速出海,以避免不合理的双反税率影响,这实际上为中国轮胎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在东南亚国家建厂具有税收优惠、劳动力成本、接近终端、原材料(橡胶资源)等优势。结果,出口利润率远远大于国内利润率,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

以玲珑轮胎为例,2022年国内销售毛利率为5.82%,出口和海外销售毛利率为20.87%。根据各大轮胎上市公司披露的数据,2017年以来,海外基地净利润贡献基本在50%以上。

中国轮胎行业第二轮海外扩张周期已经开始。

2023年,玲珑轮胎、赛轮轮胎、森麒麟、贵州轮胎、通用股份等行业龙头企业集体在海外扩大产能,其中赛轮胎已在越南、柬埔寨、墨西哥布局,森麒麟也在泰国、西班牙、摩洛哥工作。

新项目必将带来新的增长极。

根据赛轮轮胎可行性研究报告,柬埔寨年产12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总投资22.47亿元,产后年收入32.32亿元,年平均利润7.30亿元;赛轮新加坡计划与墨西哥TD合资,投资建设年产600万条半钢子午线轮胎项目,总投资2.4亿美元,建设时间12个月。项目生产后,正常运营年营业收入21942万美元,净利润4059万美元,项目净利润率18.5%,远远超过公司现有项目的利润水平。

森麒麟计划在摩洛哥投资建设年产600万辆高性能汽车和轻型卡车子午线轮胎项目(二期),年营业收入2.1万美元,总利润5790.90万美元。这一举动背后更关键的内涵是摩洛哥是连接欧盟、中东和非洲三个市场的枢纽,距离欧洲只有14公里,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和地位,摩洛哥是唯一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轮胎产品出口美国享受零关税,摩洛哥可以看作是支持森麒麟全球化雄心的重要桥头堡和战略支点。

有人进,有人退。

根据美国的《轮胎商业》“2023年世界轮胎75强排行榜”,第一梯队三巨头(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的市场份额从2003年的56%下降到2022年的39%,前75强中国企业的数量从2006年的11家增加到2022年的36家,相应的市场份额从5.0%扩大到14.8%。

此外,据国际胎企公开披露信息不完整统计,自2022年以来,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海外龙头轮胎企业在欧美(含俄罗斯)关闭或减产15多家轮胎厂。这些工厂基本上都是50多年的老工厂,年产能超过5000万。

向前看,世界轮胎产业的东升西落是不可阻挡的,这是由客观现实和时代进程共同决定的,不会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将辉煌写入历史】

中国轮胎的野心可以更大。

历史上,轮胎作为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前景与当地汽车产业的命运高度相关。

自20世纪以来,世界汽车产业链因追求竞争优势而多次迁移,最早从欧洲大陆转移到美国,在石油危机期间从美国转移到日本。今天的世界三大轮胎巨头米其林(法国)、固特异(美国)、普利司通(日本)是随着欧洲、美国、日本汽车生产和相关汽车零部件产业链的繁荣而逐渐崛起的。

从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又一个朝代替代,王朝的中心是中国。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2018-2023年CAGR达到50%。目前,新能源汽车产销占全球60%以上,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与燃料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对轮胎滚动阻力、轮胎噪声、耐磨性能指标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国际轮胎巨头燃料时代形成的品牌认知必然会削弱新能源时代,所有这些后来者超车开了一个洞,国内轮胎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玲珑轮胎已成为当地市场第一个新能源配套品牌,占中国新能源配套总市场份额的近24%。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仅比亚迪家族的供应量就超过400万。

从历史上看,国内轮胎企业有望复制过去的工业路径,从切入当地汽车配套设施开始,跟随国内汽车的进步,超越行业巨头。

事实上,即使没有新能源革命,中国的轮胎产业也将辉煌。

从国内外轮胎龙头企业的单胎成本来看,国内轮胎企业在劳动力、能源动力、折旧摊销、销售管理成本等方面比海外友商具有显著优势。其中,米其林、倍耐力等海外龙头企业的运营成本约为国内龙头企业的2-4倍,费用约为5-10倍。因此,国产轮胎的价格优势非常明显。根据美国轮胎电子商务平台SimpleTire的数据,中国轮胎的价格一般只有海外品牌的50%-70%。

过去,外国投资仍然可以依靠技术优势对国内轮胎进行降维打击,以支持品牌溢价。然而,随着中国轮胎企业在技术研发、工艺设备、组织管理等方面逐渐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一优势越来越不复存在。

以赛轮轮胎为例,其自主研发的液体金轮胎采用了世界上第一种化学炼胶技术,解决了困扰行业百年的问题“魔鬼三角”这个问题被称为世界橡胶行业第四个里程碑式的技术创新。平均一个液体金卡客车轮胎和汽车轮胎可以分别降低4%的能耗、超过3%的新能源汽车使用液体黄金轮胎可提高5%-10%的电池寿命。

工程师红利带来技术发展,中国制造业保障成本优势,新能源革命催生了进口市场的机遇。中国的轮胎行业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时期。

资本市场应该为这条万亿轨道的荣耀和梦想买单。目前申万轮胎行业滚动市盈率不到20倍,显然无法承载这种雄心壮志。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作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律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进行个人分析和判断;本文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场价值观察不对本文所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创文章,作者:市值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3/052314956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