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州车展前,何小鹏与余承东关于智能驾驶的争论至今记忆犹新。
事件的起源是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朋友AEB欺诈。余承东在朋友圈发帖回应不点名,大佬之间的舆论战开始了。
自然,大人物的行为并非随意的,其背后是有目的的,是非常强烈的那种。
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日益激烈,在电池寿命之前,能源充电,所以我们看到1000公里的大电池,800V高压充电技术积极推广,然后是无尽的价格战,品牌尽力、终端折扣、金融折扣、业主权益。
在某种程度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每个家庭的牌照基本上都是透明的。因此,每个汽车公司都必须创造一个卖点,比如智能驾驶。
因此,我们将看到何小鹏和余承东之间的斗争。当然,谁赢谁输并不重要。打出智能驾驶的概念是最重要的。毕竟,目前只有两家公司的智能驾驶公司处于领先地位。
事实证明,这一举动真的很有效。让我们来看看一组数据。以小鹏旗舰车型G9为例,Max版在2024年小鹏G9订单中占80%;新款M7自2023年9月上市以来,累计订单不到三次就超过10万辆。其中,智能驾驶车型销量占60%,城市NCA选装率高达75%。
这说明大佬亲自摇旗呐喊的作用,确实带动了智能驾驶的氛围。
那么问题来了,智能会成为2024年消费者购车的主要因素吗?
智能将成为主要因素
让我们以新问界M7为例。2023年9月,新问界M7上市,成为爆款。自问界新M7上市以来,已有14万多辆。凭借这样的表现,新问界M7已经成为2023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受欢迎的车型,其火爆的状态甚至让理想的汽车感到沮丧。
2024年1月,问界交付新车3.3万辆,同比增长636.8%,环比增长34.76%,拉下2023年新势力汽车品牌冠军理想,2024年1月理想汽车销量3.1万辆。其中,问界新M7产能迅速上升后,交付再创新高,单月交付3.13万辆,首次实现单月交付超过3万辆。
很多人认为这是问界智能化的胜利。
其实不然。2021年底问界推出后,销量表现经历了先高后低过山车的表现。2022年时间不长,后来者居上,成为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与蔚来、小鹏、理想等多支新龙头并驾齐驱。但到2023年上半年,问界销量急剧下滑,4月以后月销量连续低于1000辆,最低只有432辆。
当时,华为的智能标签并没有消失,一直存在,但并没有促进销售,下降仍在下降。
新M7之所以能起死回生,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价格调整。老M7上市时官方指导价为31.98~37.98万元,而新M7指导价为24.98万-32.98万元。起价直接下降了7万,瞬间遥遥领先于理想的L7/L8等竞争对手。7万的差价对消费者来说太诱人了。
笔者认为,新款M7可以实现大卖,更重要的原因是价格,而智能驾驶并不意味着它不起作用,但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大。换句话说,智能驾驶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里,让我们看看另一个案例。2023年11月底上市的中型汽车智能S7智能化程度较高,拥有奇瑞等明显更强大的合作伙伴。市场销量至少相当,但1月份销量仅为604辆,两个月内上市不到900辆,但表现令人失望。
显然,智能水平并没有帮助智界S7获得销量。
价格战仍然首当其冲
从目前的消费者体验来看,影响其购车决策的更重要因素仍然是价格。
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下,价格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我们看到BYD有一个完整的产品矩阵,涵盖不同的市场需求从家庭到豪华,从公众到越野,价格范围覆盖100000~100000,也在电池技术、电机技术、控制系统等方面具有超垂直集成能力,不仅技术领先,在成本控制方面具有其他品牌无法达到的优势。
综上所述,比亚迪的产品可控,成本可控,技术可控。但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比亚迪还在积极打价格战。
2023年,比亚迪多轮降价,甚至一个月内连续两次降价。比亚迪还牺牲了“油电同价”可以说,比亚迪已经尽力推出了冠军版的策略和车型。
这说明即使比亚迪强,也要打价格战才能实现年度销售目标。
这是什么意思?这说明价格是见血封喉的必杀技。其他因素,如技术研发、三电领域垂直整合、新品牌建立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帮助降价,提供物流支持。智能因素也是如此。
根据一家汽车垂直网站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年,价格因素排名第一,品牌、质量、安全、声誉、能耗、空间、服务、配置和舒适性紧随其后。智能因素根本不在前十名。
换句话说,智能因素只能锦上添花。价格是真正刺激销售的核心因素。
有人会说,2023年,几乎所有新能源品牌都参与了降价。为什么只有比亚迪和理想品牌实现了销售目标?大多数其他品牌离目标还很远。价格不起作用吗?准确地说,大多数新能源品牌都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如成立时间短、品牌影响力不足、生产营销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足、价格下降、未达到预期效果等。尽管如此,大多数品牌的销量仍在同比增长,这仍然在促进销售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并不是徒劳的。
百姓评车
价格因素在市场竞争中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是一个品牌的全部。价格、品牌、技术、渠道、质量、安全、声誉不是独立的,这是一个品牌整个系统运行的结果。
在目前的市场阶段,价格是第一位的,在市场竞争中起着主要作用,但其他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以上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也需要客观地看待它。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51514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