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水平不够,没有资格卖20万?回过头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破发

即使你对汽车不感兴趣,当你在路上看到BBA或大众和丰田的燃油车时,你很可能会对它的价格有一个心理预期。但新能源汽车兴起后,无论是悬挂传统汽车公司的logo,还是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制造新势力。就像燃油车时代一样,我们很难在心里做出预期的判断。持续一年的价格战是锚定心态失败的产物。汽车公司和用户不断地相互测试。那么,2024年新能源汽车应该如何定价,甚至如何销售高附加值呢?

30万以内还要降价,15万以内要推新车?

虽然我们说如何锚定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是一个问题,但在30万元以内的人性化价格中,这个问题的难度要小一些。原因可能是,在这个价格下,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和判断购买和使用汽车的成本和经验。例如,去年持续增加的优惠力度,以及购置税和车辆使用成本,以及性能和能源消耗的优势。

但是为什么价格范围能准确到30万元以内呢?毕竟,除了8万元以内的廉价产品外,其他价格范围内的产品几乎都在全面增长。然而,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统计,去年20-30万元范围内的燃油车数据显著下降。即使不看增长率,只看新车销量的绝对值,去年新能源车销量占20-30万元的近38%。这一比例甚至高于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整体渗透率。

但燃油车销量10-20万元,难道还没有实现正增长吗?原因是,在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压力下,20万元以上的燃油汽车主动撤退,不容忽视。比如新一代丰田凯美瑞,年初公布的预售价都在21万元以内。去年更换的本田雅阁在今年下半年逐渐增加了终端折扣。而且他们已经是近年来燃油中型车销量最好的了。看看新能源,只有吉利汽车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推出了极氪007和银河E8,两款围绕20万元左右价格的新产品。

这似乎也为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设定了一个基调,即在充电速度、里程、控制性能等方面,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产品将继续对20万元以内的燃料汽车市场施加压力。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的反复下降也为新能源库存产品的价格下跌留下了空间。

但很难指望这部分纯电动产品继续下降到15万元以内。作为燃油车最稳定的基本盘,去年10-15万元市场的燃油车销量仍占同价位新车销量的80%以上。2024年,新能源汽车要想动摇这一板块,只能指望新的插混(含增程)产品。毕竟,即使如何降低电池成本,也很难在车型级别不妥协的情况下推出如此大的降幅。除非像大众这样的传统汽车公司继续在ID.系列上“赔本赚吆喝”的操作。其次,随着价格的下跌,消费者对汽车场景的多样化需求越来越复杂。插混(含增程)技术在这两个方面无疑更有优势。比如奇瑞风云系列已经开始动作,纯电续航里程超过100公里,价格还是在12万元以内。

智能水平不够,没有资格卖20万?

回过头来看,新能源车难道只能向下发力吗?毕竟,随着价格超过30万元,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在空间、性能、纹理等方面的差异缩小了。而品牌文化、口碑积累,或简单地说,讲故事的能力,也是传统汽车品牌的护城河。新能源汽车的破发点在哪里?答案可能是智能部分。因为智能是燃油车难以平等权利的地方,不是说“冰箱、彩电、大沙发”燃油车无法匹配。但内燃机的输出特性,以及变速箱的自然局限性,导致燃油车的输出校准过于复杂。客观地说,各种雷达、摄像头等感知硬件,以及其他执行硬件,基本上都是基于电气化的支持。如果说这些都是基于L2级驾驶辅助,还是拉不开差距的。因此,随着技术迭代的深入,这款牌燃油车显然无法继续跟进。

智能水平不够,没有资格卖20万?回过头来看,新能源汽车的破发

找到独特的技术护城河,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引导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国内用户对智能的兴趣已经基本培养出来。换句话说,至少在全球用户面前,他们的认知已经遥遥领先。仅在去年上半年,根据乘客联合会发布的调查报告,L2级以上国内新能源汽车驾驶辅助功能的装载比例接近40%,远高于燃油车型。此外,根据第三方调查机构的数据,中国市场L2 去年第三季度,渗透率达到5.7%,远高于全球3.1%,并继续领先德美市场。

此外,从具体覆盖品牌的角度来看,以德国和美国为例,提供L2 在驾驶辅助的市场份额中,特斯拉约占3-40%。而中国市场则是百花齐放,以中国品牌为主的格局。此外,根据去年小鹏汽车公布的前三季度财务报告,小鹏G6配备XNGP功能的版本曾占销量的近70%。据余承东去年年底表示,新AITOM7智能驾驶版销量约占60%。而小鹏汽车和华为智选品牌,显然是目前国内驾驶辅助技术领域的佼佼者。

显然,要想在2024年攻下高端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必须以智能护城河为基础,以30万元以上甚至更高的价格。就在不久前刚刚举行的腾势汽车用户沟通日,腾势也表示将建成“行业内第一个在量产车上实现全车智能化的品牌”,腾势汽车今年的发展方向非常明确,指向了包括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在内的智能系统。

此外,对于去年新能源汽车胜利的20-30万元细分市场,也需要智能整合。从最近发布的新车来看,激光雷达、空气悬架等感知和执行硬件正在迅速降至30万元以内的新能源汽车。也许在2024年,一辆缺乏智能功能的新能源汽车没有资格将价格定在20万元以上。

作者阮嵩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02314807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