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不掉队?小鹏汽车逆流改道加盟商模式

怎样才能不掉队?小鹏汽车逆流改道加盟商模式

怎样才能不掉队?

作者:闻道

编辑:可乐

风品:梦琪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小时候放假,书包里的期末成绩决定了你回家的敲门姿势。

纵观新能源汽车圈的跌宕起伏,年复一年总是不一样的。2024年初,家家户户纷纷“晒”出2023成绩单。

比如比亚迪,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4.1万辆,同比增长45.1%,环增12.96%;2023年累计销量为302.44万辆,同比增长62.3%,超过300万辆的年度目标。

理想汽车全年交付376030辆,同比增长182.2%,超过30万辆目标的四分之一。12月交付50353辆,环增22.72%。李想发微说:2024年挑战更高目标,年销售额80万辆。马蹄病是春风引以为豪的。

有些人快乐,有些人悲伤。

1月2日,据哪吒汽车官方消息,12月只交付了5135辆新车,同比下降-16.2%,环比下降-58.9%。全年交付量127496辆,同比下降16.2%。 距离2023年销售目标25万辆,完成度刚刚超过50%。

股价火爆的赛力斯也不讨喜,新能源汽车累计交付15.18万辆。目标完成率仅为30万辆的50.6%。

相比之下,蔚来和小鹏仍在增长。前者于12月交付18012台,环增12.86%;2023年交付160038台,同比增长30.7%,12月交付 20,115 台,同增 78%。全年破 14 万,同比增长17.26%。但两者都没有实现年度目标,蔚来65.31%。、小鹏为70%。

交付量不仅是一台强大的称重机,也是一面商业镜子。回顾2023年,这是汽车圈负荷向前发展的一年。为价格、市场营销和产业链而战。这个行业已经充满了甚至内部的竞争。除了理想、兰图和比亚迪,大多数制造商还没有完成预售目标。

2023年12月28日,在年底钟声响起之前,雷军带着小米汽车加入了江湖混战。2024年的竞争一定同样困难。规模赢得了胜利,规模为王,这使得销售目标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种胁迫下,领导者和落后者不能掉以轻心。如何战斗和追赶?错误的付款判断是什么,羞耻和勇敢是什么?

1

颠覆与涅盘 损失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2023年对小鹏汽车来说并不容易。

2023年12月,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接受采访时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2023年,一个是颠覆,一个是涅盘。

今年1月,小鹏管理层发生了重大变化,“铁娘子”王凤英空降担任总裁。全面负责小鹏汽车的产品规划、产品矩阵和销售体系。

受2022 年末小鹏 G9 上半年,小鹏销量陷入低谷。随着小鹏新G6的发布,7月份销量开始回升。自2023年10月以来,连续3月零售销量超过2万辆。

然而,这对业绩有多大的提高还不得而知。

最新三季报显示,2023年9月,小鹏汽车净亏仍在扩大,约90.3亿元,接近2022年全年亏损91.4亿元。

第三季度总收入85.3亿元,同比增长25.0%,环比增长68.5%;净亏损38.9亿元,调整后净亏损27.9亿元,同比增长26%,环比增长5%。毛利率-2.7%,同比下降16.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2个百分点。汽车销售毛利率-6.1%,同比下降17.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2个百分点。

在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亏损仍在扩大,毛利率同比下降,这不可避免地让市场担心:企业的精细化水平如何?你还在为市场烧钱吗?真正的规模效应还有多远?

不要求太高,小鹏汽车已经在美国股市和香港股市上市。随着大众7亿美元的投资,未来继续依赖资本市场的融资空间还有多少问号。

截至2023年9月30日,小鹏汽车现金储备364.8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1.98亿元 同期流动负债中的短期贷款为50.04 1亿。看似充裕,但如果上述亏损持续,现金流就不是很充裕。

李翔多次提到,智能电动汽车企业健康毛利率门槛在20%左右。毛利率20%,R&D投资基本10%,销售管理费用7%左右。~8%。

2023年第三季度,理想车辆毛利率达到21.2%,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净利润28.1亿元,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即使是同样持续亏损、亏损量较大的威来汽车,第三季度整车毛利率也达到11.0%,净亏收窄,环比下降24.8%,现金储备452亿元,比上季度增加137亿元。

当然,这与小鹏汽车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关。随着第四季度销量的扩大,毛利润能否改善,将与2024年企业的业绩趋势和发展方向有关。

2

大股东减持 季度成本大幅增加

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必须更快,市场不等人,竞争产品不等人,投资者耐心也有限。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2023年12日 月 16 日本阿里巴巴的淘宝中国计划出售 2500 小鹏汽车美股万股,总价值约 3.91 亿美元。

根据公开信息,阿里巴巴是小鹏汽车的铁粉。自2017年投资以来,已有6年。这也是阿里巴巴第一次减持。减持后,它仍然是小鹏的第二股东。

无论是否看跌,都迫使小鹏汽车加速“颠覆”尽快进行性改革“涅盘”扭亏。

作为另一个关键人物,王凤英加入后的企业变革不得不提。除了G6,一些渠道改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小鹏汽车逐渐淘汰了直营店,转而扩大了经销商规模。这种变化在内部被称为“木星计划”。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认为,特斯拉掀起新能源汽车直销潮流后,小鹏汽车逆流改道加盟商模式,或出于以下考虑:

首先,扩大加盟商优化自主经营是资产向资产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更注重资本安全的小鹏汽车,有利于降低销售成本,减轻资本扩张的压力。

其次,加盟商最终淘汰模式存在不足。例如,与自营系统相比,服务质量是一个问题。在销售压力下,加盟商承受业绩压力,容易降低服务体验。

2023年12月18日,小鹏汽车正式发布降价消息,称12月,小鹏G6全系限时减免1万元,起价为19.99万元。

左手重塑渠道,右手降价促销。不难看出,小鹏汽车正在努力争取规模效应。信心和雄心是值得称赞的,但实现真正的规模效应的核心是成本控制,高质量的精细操作是关键。

回望2023 2000年,魏小理调整了同样的力量组织结构,背后的原因不同,或问题被迫或目标导向。

关注小鹏汽车,自2023年以来,“降本”、“增效”是企业关键词。

据界面新闻报道,2022年12月,小鹏汽车调整了BP部、平台财务部、综合财务组、税务管理组、资金管理组、专项项目组等组织结构,建立了新的财务平台。

金融平台旨在提高成本控制的精细化水平和金融体系的合规性,最终实施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考虑到小鹏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成本为87.6亿元,比去年同期的59亿元增长了48%。成本为30亿元,同比下降4%,但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16.9亿元,比2022年同期的16.3亿元上升4%,比2023年第二季度的15.4亿元上升9.6%。主要是因为向特许经营店支付的佣金增加。

第三季度经营亏损31.6亿元,2022年同期21.8亿元,2023年第二季度30.9亿元。净亏损38.9亿元,2022年同期23.8亿元,2023年第二季度28亿元。

不禁要问,降本增效的效果如何?有没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

对于2024年,小鹏在降低成本方面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何小鹏表示,2024年供应链降本将取得显著成效,有信心加快甚至超过2024年底降本25%的目标,从而显著提高企业毛利率。

3

警惕华为的分食

下沉的胜算是多少? 如何改变是关键

在效率方面,希望通过多品牌差异化布局实现大规模销售增长。例如,对于收购的滴滴智能电动汽车项目,小鹏汽车将推出小鹏汽车的第二个品牌——MONA。

据媒体报道,MONA瞄准赛道10万-15万元,这意味着它将肩负起小鹏下沉市场的重任,预计第一款产品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上市。

行业分析师郭兴表示,在与滴滴合作销售汽车时,小鹏瞄准了更多的B端在线叫车市场,希望通过大量滴滴司机为规模效益做出贡献。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目前的市场也是股票竞争,游戏玩法与C端完全不同。能否成为热风格,快速开始,竞争产品也很多,测试企业的特点、专业性、精细水平。

不算太苛刻。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国共发放了254.5万张网上叫车驾驶证;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达579.0万张。网上叫车数量迅速增加,导致部分地区网上叫车市场饱和,日均订单数量下降。2023年,三亚、长沙、上海等地暂停了网上叫车许可证。

至于个人下沉市场,小鹏将面临更多的下沉品牌竞争。例如,威来也在推出子品牌战略。李斌在2023年威来日的媒体交流会议上表示,新品牌不被称为之前的谣言“阿尔卑斯”,目前,内部项目代码“大别山”。

更具中国特色,意味着蔚来将以国内市场为主,价格更接地气,产品定价在20万左右。

另一方面,虽然刚刚发布新车款式的小米汽车的最终价格令人困惑,但许多市场预计低端车型的价格也将在15万到20万之间。

这个时候联手是好时机吗?

也许有无助和紧迫。2022年9月,小鹏G9发布,小鹏高端市场的攻击号角吹响。企业有足够的信心上下。然而,与他们的愿望相反,G9的销量很冷,中端市场缺乏新的补充,这直接导致小鹏遇到了生产线。

危机之下,小鹏汽车重新调整了战略,G6成功推出了落后的小鹏。2023年9日,2024年新版G9再次推出,起价26.39万,配备XNGP智能驾驶和800V 丰富的黑色技术,如SiC碳化硅平台、超线程智能底盘等,2024款G9的销量再次上升。

与此同时,产品线的改进仍在加快。2024年1月1日,其首款MPV小鹏X9正式上市,预售价38.8万元。定位为中大型MPV,还配备了全球800V架构,采用前后一体化铝压铸,标配四轮转向系统。

不难看出,小鹏汽车正在通过产品线扩张重拾低价心智,实现差异化增长。

行业分析师王婷燕表示,新能源汽车进入下半年,在智能浪潮下,质量和成本性能是坚持市场和竞争力的关键。小鹏的上述努力方向是正确的,但我们应该警惕,小鹏最重要的技术标签面临着华为的挑战。2023年,随着华为车载系统的强劲崛起,华为鸿蒙智能汽车标准品牌阵营不断扩大。其中分食挤压效应想让小鹏甘苦自知。

作为华为的核心代表,虽然赛力斯2023年年销量完成率只有50%,但年底销量大幅上升,12月达到31490辆,延续了11月的高增长趋势,再创新高。有业内人士指出,资本市场一直预期下盘,赛力斯股价自9月份以来大幅上涨,这源于对新产品增长的乐观预期。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小理”自成立以来,小鹏汽车一直占据技术C位。随着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推出,其技术标签也将面临巨大挑战。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已经适者生存,用户在频繁推动新降价时不缺选择,产品实力、价格、口碑等都是必不可少的。

小鹏G6和2024G9近月销量喜人,但与理想L系列屡创纪录、华为问界系列快速崛起相比,仍然缺乏“爆款效应”,这也是小鹏销量达到2万大关后的后续增长“痛点”所在。

在 G9 在新闻发布会上,何小鹏透露,小鹏的变化还有第二步、第三步,每一步都要走一年。

变化仍然是2024年小鹏的主要基调。但如何变得更准确、更高效、更具核心竞争力,考验何小鹏的大智慧。

未完待续……

本文为铑财原创

原创文章,作者:铑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45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