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的2023年,整个汽车行业的关键词是“卷”字。各汽车公司疯狂卷产品、卷价、卷技术、卷服务,可以说是惊天动地的卷,鬼哭狼嚎。在压力下,汽车公司高管的频率和数量也优于往年,海外巨头和独立汽车公司都无法避免。在一系列的人事变动中,有些人采取主动,更多的是被动的替换。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宣布人事变动的汽车企业有50多家,调整岗位140多个,涉及高管130多个。
其中包括海外巨头、国有企业、合资品牌、民营企业、第二代新能源品牌和新力量。
没办法,谁让2023年的汽车风暴如此猛烈!
自主、新势力、合资企业都不闲着
在中国市场,过去一年的人事变动主要集中在传统汽车公司和合资汽车公司。其中,王凤英担任小鹏汽车总裁、贾建旭担任上汽大众总经理、段建军担任梅赛德斯-奔驰销售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邱现东担任一汽集团董事长、杨青担任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上述人事变动要么是新闻中的重量级人物加入,要么是巨人的领导,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力。此外,还有每个品牌的具体业务负责人和总裁职位的变化。
其中,一汽集团和东风集团的顶层换防最引人注目。徐留平和朱延风分别于2023年2月23日和3月3日按照正常程序和程序离职。从那以后,几个月后,中国最重要的两大汽车集团迎来了新的掌舵人邱现东和杨青。两位新董事长上任后,立即调整了各自集团的业务规划和新能源战略。一汽集团与广东省政府签订了合同,东风集团推进三年行动计划的转型升级,都是各自的大举措。
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对行业影响很大。由于王凤英在长城汽车工作了30多年,最大的成就是在她的统治下,长城汽车的收入实现了千亿规模的飞跃。她也被称为汽车行业的“铁娘子”,在行业内享有盛誉。这样一位传统汽车的顶尖人才加盟,对王凤英本人和小鹏汽车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幸运的是,经过2023年全年的发展,小鹏汽车在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销量上都走上了正轨,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绩。
贾建旭担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后,也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ID.自2023年下半年价格调整以来,凭借德国底盘调整、跨越空间、安全质量、配置丰富等产品优势,迅速成为“12万纯电动首选”,连续多月销量超过1万辆,成为2023年下半年最受欢迎的电动汽车。
可以说,上述四家汽车公司的人事变动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具代表性的案例,都是通过各自的人事调整,
它实现了各自业务的转型。在2023年内,随着2024年竞争的加剧升级,大多数汽车公司选择刀口向内,率先进行内部改革和组织优化,以应对明年的汽车市场。
每个人都在承受转型的压力
从背后的深层原因来看,传统汽车公司和合资汽车公司的人事调整主要是为了加快新能源的转型。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国汽车市场的极端内部卷让大多数传统汽车公司和合资汽车公司陷入发展困境。传统汽车公司由于新能源转型不利,燃料汽车业务被残酷挤压,不仅市场销售下降,失血严重,新力量和第二代新能源品牌陷入无利可图的循环,目前中国新能源品牌,只有BYD和理想实现盈利目标。
此外,由于新能源品牌产销基数不大,虽然实现了同比增长,但对改善自身经营状况帮助不大。以蔚来、小鹏、零跑为例。2023年,蔚来汽车共交付160038辆,同比增长30.7%;2023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14.16万辆,同比增长17%;2023年零跑车累计交付量为14.42万辆,同比增长29%以上。
虽然交付形势乐观,但经营形势有点惨淡。威来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160亿元,超过2022年年度水平;小鹏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超过90亿元;零跑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亏损37.84亿元。上述损失数据显示在公共财务报告中。只有他们知道那些没有上市的新能源品牌损失了多少。
目前理想汽车盈利,前三季度累计盈利60亿,与比亚迪前三季度累计盈利213亿相比依然小巫见大巫。
我想说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可以看到一两个领导者,而且大多数品牌仍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他们都需要以高效和创新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业务状况。
虽然利润不是每个品牌的短期目标,但每个人改善经营状况的心情都是一样的。未来2024年,业务线调整和高层人员变动将继续。
2024年1月6日,蔚来汽车手机业务负责人尹水军已确认离职,这已说明问题。
百姓评车
市场是公平的。在当今的汽车市场上,无论是新兴力量还是历史积累深厚的传统汽车公司,每个人都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但他们的曲调是不同的。随着市场的快速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任何汽车公司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处。
市场变化就是这样,拿表现说话,行就上,不行就变。一切都是为了销售!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