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N型技术扩产潮背后的国有魅影
随着双碳战略的加快,国有资产不断渗透到光伏制造端,更多地参与硅片、电池片和组件。
最近,一家新能源公司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委员会上市融资25亿元。快速崛起的TOPCon电池和组件龙制造商依赖于电力“八大金刚”三峡集团之一。
扩展到产业链上游的电池和组件端已成为国有资产实施双碳战略的重要措施。选择与具有良好技术和经验的民营企业合作或直接进入制造商端并不少见。特别是在新一代N型电池领域,这种现象更为普遍。
据“草根光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6家中央国有企业进入光伏制造端,包括中国华能、国家电力投资、中国华电等大型中央电力企业,以及华润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在光伏制造商的布局上,国有资产的技术偏好和参与方式各有千秋,口味轻重。
1、中国华能:专注钙钛矿,与华盛合作搞HJT,还玩TOPCon
正如上面提到的,三峡集团特别喜欢TOPCon,并以参股的形式与新能源形成了深度绑定。中国华能在钙钛矿、HJT和TOPCon三个领域都有布局。
2023年初,中国华能旗下华能清能院专业从事钙钛矿研发多年,与杭州众能合作“打假”,揭开奥联电子“钙钛矿大神”徐明军的短儿。华能澜沧江水电与华盛新能源在云南大理联合建设5GWHJT电池及组件项目。
2023年5月9日,华能新能源与皇氏集团联合投资的北海皇氏阳光一期3GW组件项目投产。该项目的产能计划为10GW,技术路线可能是TOPCon。
2、中国核电:钙钛矿商业中试线立项
中国核电集团也特别喜欢钙钛矿技术。其主要上市公司中国核电于2023年6月27日通过了《关于柔性刚性钙钛矿商业试生产线研发科研项目立项的议案》,标志着98家央企中排名第一的央企准备进入钙钛矿。
3、国家电力投资:自建产能,双向奔赴HJT和IBC
世界上最大的光伏企业—国家电力投资公司在HJT和IBC技术方面进行了双重押注。目前,国家电力投资能源年产量5GW高效HJT电池及组件项目一期分别于2023年9月25日和11月26日投产。项目建设地点在浙江省温州市龙港市,一期工程建设内容为电池及组件2.4GW。
同时,国家电力投资旗下黄河公司西宁分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布局N型IBC产品并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光伏企业。多年来深入从事IBC技术,在IBC电池组件技术研发、自主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电池研发效率达到25.06%。Andromedada,由国家电投推出 TaiyangNews组件效率排名第五,采用TBC技术,转换效率为22.8%。
4、中广核:携手国盛能源,参股传古太阳能
中国最大的核电企业—中国广核集团专注于HJT(异质结)技术。2022年4月,中国广核与国盛能源携手,在安徽省苏州萧县投资115亿元建设HJT产业园。此外,中国广核集团全资子公司中广核资本还参与了HJT新星传古太阳能,持有16.66%的股权,是第三大股东。
5、华润电力:合作共建,3GW HJT电池投产
华润集团采用合作共建的方式布局上游电池和组件。华润电力、舟山海投、爱康科技共同投资成立润海新能源,建成3GW高效HJT电池项目。润海新能源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40%、40%和20%。舟山海投的实际控制人是舟山市国资委。根据披露的投资计划,华润电力原计划在舟山建设12GW HJT电池及组件项目总投资110亿元。
6、中建材浚欣:项目自建,2GW HJT电池投产
2023年1月27日,江阴临港开发区举行了中建材浚鑫年产5GW高效HJT电池项目开工仪式,总投资50亿元。一期2GW投资18亿元, 8月份竣工投产。全球产能为2.5GW,电池容量为2GW,在中国和泰国共有5家制造厂。2022年10月13日,中建材浚欣还与皇家绿能签约6GW TOPCon电池销售合作框架协议。
7、上海电器:自建1.2GW HJT电池及组件
12月1日,上海电气恒羲光伏举行了高效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一期首批设备搬迁仪式。行业一期规划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组件产能,南通海门一期1.2GW产能落地。
8、晋能科技:自建1GWW HJT组件产能
9月27日,晋能科技晋中基地年产4GW(一期)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成功下线,规划8GW。HJT方面,晋能科技产能在1GW左右。
9、景德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控股正业新能源,自建HJT产能
7月19日,正业新能源首个1GW高效HJT光伏组件车间正式投产。正业新能源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 8GW HJT电池及5GW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项目分为三期,一期10亿元1GW电池2GW组件,二期4GW电池3GW电池组件,三期3GW电池。2021年11月,景德镇国资委入股正业科技,成为持股22.09%的控股股东。
10、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入股珠海鸿钧,自建HJT项目
11月 15日,珠海宏军新HJT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举行了厂房初步交付仪式和生产设备进场仪式。本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计划建设7.2GW电池板和5GW组件项目,分三期建设。根据6月13日公布的项目建设环评公告,2GW一期建设 HJT电池及组件。
珠海鸿钧由珠海富鸿聚能春华资本、格力集团和斗门区国有资产共同投资成立。格力集团的控股股东是珠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11、浙能电力:控股中来股份,专注TOPCon、BC
2022年11月10日,原实际控制人林建伟、张育正与浙能电力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交易完成后,浙能电力持有公司股份 1.06 1亿股,占公司总股本 9.70%,控制公司 2.15 1亿股表决权占公司总股本 19.70%,实际控制人也变成了浙江省国资委。
中来股份有限公司是业内最早批量生产IBC电池的企业之一,也是第一家实现N型TOPCon双面电池研发和GW批量生产的专业企业之一。
12、国投电力:拟建HJT项目
2020年6月10日,国投电力、华源电力、金石能源在张家口市举行签约仪式。合作协议主要包括建设1.5GW异质结电池生产线、4.5GW异质结光伏电站和太阳能异质结工业园区,建设集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生产、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电站建设、异质结电站电力销售、异质结技术研发为一体的太阳能核心产业链示范项目。
13、中节能太阳能:5.5GW电池及组件产能
中节能太阳能是第一家布局电池和部件的中央企业。在江苏镇江投资建设了光伏电池和部件制造基地。其太阳能产品总产能为5吉瓦,其中光伏高效电池年产能为1.5吉瓦,光伏高效部件年产能为3.5吉瓦。
14、赛福天:苏州吴中区国有资产控股,努力TOPCon
11月7日,赛福天(603028)安徽美达伦高效TOPCon电池项目正式进入预投产阶段。该项目位于安徽省明光市明光经济开发区产城新区,规划建设10GWTOPCon电池生产线。项目分两期建设,预投产一期建设产能为5GW。
12月20日,赛福天宣布,公司控股公司安徽美达伦与惠伦太阳能签订了电池电影日常销售框架合同。根据本合同,安徽美达伦将于2023年12月19日至2026年12月31日向惠伦太阳能提供4.5GWTOPCon单晶电池。
15、华电重工:拟在“十四五”进军HJT、钙钛矿
计划进行华电重工“十四五”期间,以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为基础,紧跟异质结、钙钛矿等行业新技术的应用,进入光伏制造环节,弥补华电集团光伏产业链制造的不足,积极发展支撑制造,弥补产品的不足。
可以看出,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只有国家能源集团和中国大唐集团没有披露制造端布局信息,其他三大发电集团采取了行动。其中,国家能源集团击败了光伏制造业务,由于管理不善,从中国国电接管的国电光伏最终卖给了中环股份。
总的来说,我国光伏制造领域已经从过去单纯民营企业投资的主导转变为“民企 央国企”联合建设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央国有企业锁定上游产品的供应,加快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中央国有企业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共同促进光伏发电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
此外,中央和国有企业与上游电池和组件制造商的竞争和合作关系处于和谐水平。中央和国有企业的电池和组件容量仍然相对较小,产品需求仍然依赖于外部采购,不会对上游制造商产生业务影响。(草根光伏)
原创文章,作者:草根光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041314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