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丰田今年宣布大力发展固态电池以来,国内市场似乎迎来了一波固态热潮。许多电池企业甚至汽车企业都开始遵循这一趋势,并规划了固态电池的产品线。有趣的是,当固态电池越来越受欢迎时,丰田跳出来说,将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时间从2027年推迟到2030年。
就这样,就连丰田也认为固态电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为什么汽车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如此困难呢?未来的汽车真的需要固态电池吗?在上个月举行的2023年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上,电池行业的许多专家详细讨论了上述问题。
对于固态电池的前景,来自零跑汽车的副总裁宋忆宁说:“我是这里的主机厂。其实我对固态电池,包括我自己,对全固态还是比较保守的。我觉得丰田虽然说2027~2028年领先,但我觉得至少要2030,因为你找不到新媒体,成本达不到商业化的要求,所以不能批量化。”。
也就是说,从宋的角度来看,目前固态电池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合适的电池材料作为介质,这里所谓的合适不仅是指能够满足性能要求,而且满足商业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一般来说,容易获得,价格便宜。如果汽车固态电池的成本很高,那么无论性能有多好,都不可能应用。
由于全固态电池的导电介质不相容,理论上,自然界找不到可直接使用的介质,与传统动力电池有很大不同。即使传统电池的原材料开采后需要技术处理,成本总体上是可控的,固态电池的介质必须通过大量的化学反应手动合成。
对此,江西安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事实上,全固态电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它已应用于航天、化工等领域。问题是如何解决固态电池成本高的问题,包括类似的问题“如何将正极材料锂离子迁移到电解质中”技术难题。相比之下,他对半固态电池更为乐观,即添加一些液体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锂离子迁移问题。
另外,汽车的使用场景非常复杂,各种特殊的工况决定了电池的稳定性必须足够好,尽管所谓“安全性”它可以通过堆放材料来完成。如果它是一部几千元的手机,那就没关系了。毕竟,电池体积小,增加一些保护措施也不会太贵,但汽车电池又大又重。如果你想保护它,你将不可避免地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如果算上已经很贵的成本,固态电池上车真的很难。即使制造商愿意,消费者也可能不愿意。
结合上述专家的观点,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固态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必然是困难的。至少在2030年之前,我们很难驾驶使用固态电池的汽车,这导致了另一个问题。
事实上,即使是现在,主流制造商生产的有轨电车的电池寿命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真正促使我们想要更长的电池寿命的原因是缺乏充电保障。因此,我们希望使汽车的电池寿命更长,以减少电池寿命“充电”焦虑也是固态电池能吸引厂家进场的原因。
也许从2023年的时间节点来看,我们确实需要高密度、电池寿命长的固态电池,但我们真的需要等到2030年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毕竟,从目前国内的发展速度来看,未来5~10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可能会得到改善,普通锂电池将在技术进步下不断提高性能。
因此,在充电设施完善的前提下,普通锂电池300-500公里的电池寿命实际上已经足够了。制造商不需要增加成本来追求数千公里的电池寿命,消费者也不需要增加成本“过剩的性能”多掏腰包。
原创文章,作者:买车家,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823142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