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站在明年超充市场的前排?

虽然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仍在上升,但不能对燃油汽车形成颠覆性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能源补充速度。也许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核心是与充电和能源补充有关。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突破和产品创新,超充市场将变得激烈。随着复合集流体、液冷过充、4680大圆柱电池、固态(半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大规模生产,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技术驱动重组。随着电池技术的创新,充电板的技术也将被迫从慢充电、快充电桩升级到超快充电桩。

这种变化之所以被称为大变化,不仅是技术升级,也考验了汽车企业充电桩的布局能力。今年年底,许多汽车公司选择合作经营,如奔驰宝马合作建立充电站、长安吉利选择与威莱合作、路特斯领导的充电联盟等。;还有比亚迪双枪模式、理想的5C电池、华为10万液体冷超充计划。

谁能站在明年超充市场的前排?

新能源拐点已经到来,超充迎来分水岭?

从新能源汽车开发迭代的角度来看,下一代新车将全面走向高压产品。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展出了50多款相关车型,这表明许多汽车公司正在加快800V高压车型的上市。然而,与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脱节的是基础设施的相对落后。充电缓慢、充电困难仍然是新能源汽车用户补充能源的首要问题。

解决充电问题可能会导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快速增长。

实施超充桩或加快补能是明年各汽车企业的前提。面对这种不可避免的刚性需求,市场大致分为两个阵营,合作阵营和单机阵营。目前,宝马和奔驰、吉利长安、威来和路特斯的超充联盟是第一家合作的三组企业。

通过分析三组合作模式的特点,梅赛德斯-奔驰和宝马更像是一个前站。服务品牌车型就足够了。合作车站的布局规模不大,覆盖面积有限。双方的合作只是为了降低一些基础设施和运营成本。

一方面,长安吉利与威来的合作可以做换电车型,也是补能加速的另一个解决方案。同时,它也可以通过使用威来之间的超充桩。从这三种合作的好处来看,长安和吉利有换电车,现成的换电站可以使用(节省一定的施工成本),解决了加速能源的问题;未来几年,威来将获得越来越多的品牌客户,实现换电站和充电站的利润问题。

最后,由路特斯、捷豹路虎、沃尔沃和极星技术等品牌组成的超充电联盟,目前正在小规模铺开这条路线,就像奔驰和宝马的合作模式一样。但不同的是,路特斯的超充桩技术更好,已经拥有行业领先的液冷超充装。

面对这种不可避免的刚性需求,选择多品牌合作已成为实现多品牌合作的最简单途径。

此外,华为、比亚迪、理想汽车和特斯拉拥有优秀的技术实力和一定的客户群。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比找其他品牌合作更好。此外,这些品牌在超充桩方面也展示了自己的研发实力。华为全液冷超充桩、比亚迪双枪充电、理想汽车5C超充桩 液冷充电线还有特斯拉V3/V4充电桩。

无论是合作模式还是单挑模式,明年对超充市场都具有分水岭意义。不难发现,这些品牌为了更快更好的补能体验,开发了超充电或加入换电;换句话说,两年前建成的超充桩可能与明年的超充需求不匹配,就像特斯拉V3/V4充电桩一样,功率不再是行业领先者。

因此,充电桩的质量和规模在明年的市场上非常重要。目前,华为可能只有这种能力。

超级战争,想赢需要什么?

谁能站在明年超充市场的前排?

除了技术和实力外,只有在达到一定数量的易用充电桩后,才能产生质的变化。简而言之,在超充和高压成为刚性需求后,在功率差异不大的前提下,谁的充电桩可以让用户触手可及,谁可以得到市场的认可。

怎样才算“赢”?

梳理逻辑,充电桩在高压结构后的性能 充电桩的覆盖面积与市场认可度成正比。因此,从两点来定义胜利,首先要有盈利潜力和带动销售的能力。做补能板块,两个出发点,服务好品牌架构下的用户,其次是盈利,但盈利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这种能力。

先聊盈利。明年基本不太可能盈利。如果有稳定的充电站,成本可以在1-2年左右收回。但在建设经营不善的地方,10年内可能很难盈利,这也不是超充站的盈利难度。如果用超充站代替,每个超充桩的成本约为20-40万元。充电站的盈利模式包括服务费、电力差价、补贴和增值服务。当每个人都很难在一年内盈利时,数量和实力就会成为“赢”必要条件。

让我们来看看每个产品的规划

1.奔驰宝马合作,3年超级充电桩7000根,充电桩最大功率480kW和600kW;

2.蔚来长安吉利合作,蔚来已建成换电站 2200座(高速695座),充电站3485座,充电桩20455座(超充桩0.93万座),蔚来超充桩最大功率500kW;

3.特斯拉开放所有充电站,超过1万个超充桩,V3最大功率250kW、V4最大功率350kWWW;

4.理想汽车投资109个超充站,345个快充桩,最大功率521kW;

5.华为超充桩,明年年底前布局10万根,最大功率600kW。

显然,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理想汽车并不想参与超充电市场的混战。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数量太少,但产品端的性能仍然很好。这更像是在跟上市场主流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品牌体系下的用户群体。

蔚来和华为最有可能在明年的超充市场上脱颖而出。威来现有的换电站系统基本开辟了部分高速公路场景,有2万个充电桩;总体而言,威来是现有系统中最好的,超充桩的性能也属于主流水平。然后,长安和吉利加入了换电系统,也许联合超充电站也可以一起使用,所以客户群变得更加丰富和稳定。没有必要太担心未来的盈利能力。

之后是华为的布局。短短一年,就要建造10多万个液冷超充桩。不考虑成本因素,只看这个体积是相当可观的。如果有10万个液冷超充桩,更不用说对超充市场的影响了,对补能市场的影响也不小。如果是公共充电桩,这个体积可以排名第四,前三名是专用电话、星充电和国家电网。

那么,这种补能方面的最终优势可能会影响销售方面。至少对于那些补能困难的用户来说,它会更有吸引力;此外,当补能系统的完善拉开差距时,有优势的品牌也可能提高其影响力。

综上所述,明年超充的第一年只是为超充市场的激烈竞争拉开了序幕,然后有更多的文章可以做超充,比如继续降低成本,继续提高动力。也许明年的超充市场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华为和威来做得更好。

作者路咖汽车

原创文章,作者:路咖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523141719.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