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激光雷达的股价还没有上涨?

出货量增长307.9%,与年内股价减半。激光雷达行业出现了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

激光雷达行业似乎在2022年进入了黑暗时刻,Ibeo、Fast Radius等多家先驱企业破产倒闭,行业陷入了未来的末日论。然而,2023年激光雷达的命运开始大幅逆转。今年前三季度,和赛科技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超过13.4万台,同比增长307.9%。同时,速腾聚创的激光雷达交付量超过10.6万台,其中车载激光雷达总销量超过9.3万台,均超过前三年之和。

随着出货量的高速增长,激光雷达在资本市场仍处于寒冷状态。作为全球行业的领导者,今年的股价已经减半,其股价已经从22点开始 美元高点跌至9美元左右。美国股市激光雷达板块近一年的股价也下跌了17%。为什么激光雷达的股价没有上涨?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激光雷达进入智能驾驶奖金期。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从L2到L3的过渡阶段为激光雷达提供了更大的应用场景。在过去三个月在中国上市的19款车型中,有10款可选激光雷达。激光雷达的短期出货量预计将高速增长。

2、激光雷达未能越过成本山。企业没有通过技术将成本降低到大规模应用的节点。激光雷达以亏损扩大的代价降价,刺激汽车企业的应用,导致销量越多,损失越大。与此同时,激光雷达仍处于投资期,企业研发投资仍在增加,销售越多,损失越大的趋势将继续。

3、激光雷达仍有被替代的风险,长期出货量不明确。激光雷达(包括可选)的渗透率不到5%。除了特斯拉的纯视觉方案外,激光雷达还遇到了毫米波雷达低版本的竞争。激光雷的价值很难确定是否已成为智能驾驶的标准配置。

/ 01 / 出货量飙升,激光雷达股价没有上涨

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一片哀嚎,激光雷达先驱企业Ibeo、Fast Radius等相继破产。激光雷达上市公司Ouster与Velodyne达成合并协议,两大行业巨头开始一起取暖。2023年初,小鹏、华为等公司表示抛弃激光雷达。

然而,在末日论调中,激光雷达的命运迎来了巨大的逆转。从终端销售数据来看,今年激光雷达出货量迎来了巨大爆发。今年前三季度,和赛科技激光雷达总交货量超过13.4万台,同比增长307.9%。同期,速腾聚创激光雷达交货量超过10.6万台,其中车载激光雷达总销量超过9.3万台,均超过前三年之和。

由于智能驾驶红利,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正经历从L2到L3的过渡阶段。L3要求汽车替代者自动判断是否适合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可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三维感知,计算物体相对于激光雷达的位置和形状,使自动驾驶能够进行更准确的规划和控制。

从L2升级到L3后,汽车还需要激光雷达作为辅助。因此,在过去三个月在中国上市的19款车型中,有10款可选激光雷达。最近在广州车展上出现的大量重型车型,如问界M7、小鹏X9、理想的MEGA、智界S7、无一例外,极氪007等都配备了激光雷达。

在智能驾驶红利下,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在今年内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第三季度,两位领先玩家的总出货量接近11万辆,几乎与上半年的总出货量持平。企业对明年的出货量仍有强劲的预期,预计明年激光雷达销量将翻一番以上,达到约50万辆。

然而,随着出货量的高速增长,激光雷达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并不出色。作为全球行业的领导者,今年的股价已经减半,其股价已经从22点开始 美元高点跌至9美元左右。近一年美股激光雷达板块股价也下跌了17%。

为什么激光雷达的股价还没有上涨?

/ 02 / 尚未跨越成本山

今年9月,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供应链企业博世退出激光雷达研发的原因是:成本太高,没有人使用。这句话指出了激光雷达成本高、成交量大的矛盾,也暴露了困扰行业的一个核心问题:激光雷达在高成本下还能盈利吗?

从龙头企业的财务数据来看,激光雷达既便宜又盈利。激光雷达企业销售和利润不平衡,销售越多,损失越多。尽管禾赛、速腾聚创出货量大幅上升,但企业亏损也大幅扩大。今年前三个季度,禾赛毛利率下降5个百分点,净亏损翻了一番。上半年,速腾聚创毛利率下降近10个百分点,净亏损从6.2亿扩大到7.7亿。

不难理解,单个激光雷达的价格是4000-5000元。相比之下,同一传感器的车载摄像头只有几百元。新能源汽车正处于日益激烈的价格和份额战中。将性价比推到极致的汽车公司自然希望尽可能减少激光雷达等昂贵多余的零件。在多重压力下,激光雷达企业也只能自己贴钱倒贴给汽车企业,使其携带产品。

接下来,虽然激光雷达的成本很可能仍然会下降,但从长远来看,成为汽车公司想要的卷心菜价格是不现实的。和赛和探索技术表示,“当汽车公司普遍对成本非常敏感时,过度追求技术与市场趋势相反,但在性能翻倍的同时,指数级降低成本是不现实的。”

激光雷达的成本很难达到与摄像头等其他传感器相同的价格范围,这取决于产品属性。车载摄像头的硬件成本不高,传感器也不强。硬件性能需要通过软件算法来补充。激光雷达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堆叠硬件。它需要高性能硬件,如接收器、激光器和接收模块,材料成本更高。

当成本问题尚未解决时,激光雷达希望汽车公司应用,企业的降价和利润仍将继续。虽然激光雷达的价格会下降,但激光雷达企业不能花更少的钱。目前,激光雷达仍需要提高性能,企业需要在下一个产品周期中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今年前三季度,和赛研发成本同比增长49.5%。今年上半年,速腾聚创研发成本同比增长134.3%。

价格下跌,R&D上涨的趋势意味着激光雷达企业越卖越亏的趋势很有可能继续下去。当然,对于初创行业来说,亏损求增也是一种常见的发展战略,但问题是激光雷达的长期出货量不清楚。

/ 03 / 替代风险尚未解除

今年,被认为是智能驾驶标准的高精度地图被更先进的神经网络算法所取代。

类似的担忧一直困扰着激光雷达行业。激光雷达最大的挑战是,它不像动力系统或悬架那样是汽车的必备品。到目前为止,激光雷达仍然只是汽车公司的可选产品。

截至今年9月底,中国市场提供激光雷达配置(含选装)的车型数量占市场整体车型数量的不到5%。可选产品意味着激光雷达未来随时可能被汽车公司抛弃。

何塞科技首席执行官李一凡开玩笑说,他每天醒来时手机上有100条微信,99条微信问他如何看待纯视觉。探索技术的首席执行官王世伟也开玩笑说,他每天都会被问到100个问题,50个人如何看待纯视觉,50个人如何看待4D毫米波。

何塞和探维首席执行官提出的问题反映了该行业目前的尴尬局面。激光雷达并非必不可少。以前,纯视觉方案的不断成熟,以及更具成本效益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

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方案,即智能驾驶只使用摄像头,依靠强大的算法和数据积累。纯视觉方案被认为是业内成本最低、性能上限最高的方案。随着大模型的出现,纯视觉方案也在加速。通过垂直域感知大模型,纯视觉方案氪将2D图像转换为3D鸟瞰图,实现实时局部构图和3D识别检测。特斯拉之后,百度和吉利合资成立了汽车品牌—10月,极越也发布了其中国第一款BEV Transformer“纯视觉”高级智能驾驶技术方案。

如果说纯视觉方案因为前期投入高,需要车企研发 AI、自动驾驶芯片、购买甚至自主研发和培训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只是行业领先的游戏玩法。4D成像毫米波雷达是激光雷达的低匹配,适用于大多数汽车公司。

除了提供速度、距离、方位等三维数据外,4Dmm波雷达还提供四维m波雷达“进化”点云成像效果类似于激光雷达,也可以弥补纯视觉算法薄弱,无法像激光雷达一样覆盖整个场景的问题。在清晰度方面,一些指标类似于16线激光雷达。虽然与市场上最好的激光雷达128线数有一定差距。然而,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仅为激光雷达的十分之一。毫米波雷达以低成本开始取代低线激光雷达,理想、宝马等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毫米波雷达的布局。

虽然激光雷达在高性能智能驾驶中仍占有一席之地,但纯视觉方案的成熟和毫米波雷达的进步一直威胁着高成本的激光雷达。如果未来智能驾驶方案的标准配置无法得到证实,那么激光雷达的价值一直是一个问号。

原创文章,作者:读懂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2423141463.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