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子夫,港湾商业观察
11月27日,广州儒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儒兴科技)更新招股说明书,披露第二轮审核询价函回复意见,继续冲刺深圳市主板。
《港湾商业观察》指出,根据两轮询价函,监管重点关注儒兴科技的历史演变、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主要股东、应收账款和经营活动的现金流。
产品结构单一,毛利率连续下降
据官方网站介绍,儒兴科技成立于2000年7月,是一家主要从事光伏电子浆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光伏电子浆产品涵盖晶硅太阳能电池银浆和铝浆,主要产品包括背面银浆和铝浆,主要用于光伏行业。
经营期间,儒兴科技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银浆和铝浆。儒兴科技从2020-2022年和2023年1-6月(以下简称报告期)实现收入21.96亿元、27.29亿元、28.32亿元、18.0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5亿元、2.23亿元、3.56亿元和1.99亿元,扣除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亿元、2.97亿元、3.29亿元和1.95亿元。
虽然报告期内收入和净利润稳步增长,但需要注意的是,儒兴科技存在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报告期内,儒兴科技银浆和铝浆产品的总贡献收入占各期总收入的99%以上,公司主营业务突出。一般来说,当企业单一业务集中度较高时,往往伴随着抗风险能力减弱、核心竞争力不足等不良风险。
儒兴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毛利率在其他利润指标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趋势。
报告期内,儒兴科技母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3.14%、12.98%、16.05%和7.47%呈现先降后升后降的趋势。
同时,儒兴科技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76%、20.64%、20.45%和 18.58%,三年六个月时间下降了4.18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9月30日,儒兴科技合并资产总额为37.61亿元,负债总额为8.89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28.72亿元;2023年1月至9月,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06亿元和3.00亿元。
据儒兴科技初步估计,预计2023年营业收入将达到36亿-39亿元,同比增长27.11%-37.7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6亿元-3.9亿元,同比增长1.14%~9.57%;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46亿-3.7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同比增长5.20%~14.32%。
上下游集中度高,上半年应收账款创新高
由于银浆和铝浆产品的主要销售,儒兴科技采购的主要原料仅为银粉和铝粉。从采购情况来看,儒兴科技上游前五大供应商集中度较高。
报告期内,来自同一控制下合并口径前五大供应商的儒兴科技采购金额分别为13.83亿元、18.80亿元、19.65亿元和11.68亿元,占采购总额的84.27%、86.49%、84.88%和 79.34%,每期占总收入的80%左右。
不仅如此,儒兴科技还依赖前五大客户,下游客户的应收账款处于较高水平。
据了解,儒兴科技的主要客户包括通威股份、隆基绿能、爱旭股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润阳股份、中润光能、英发集团、东方日升、横店东磁、捷泰科技等知名企业。
报告期内,儒兴科技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84亿元、15.26亿元、15.35亿元和9.71亿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49.50%、56.09%、54.35%和53.82%。
同时,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8.69亿元、8.09亿元、7.58亿元和9.64亿元,占总资产的34.82%、27.65%、23.40%和27.20%;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分别为1.11亿元、1.10亿元、9367.49元 万元和 9926.13万元。年收入规模在20亿元左右的情况下,仅应收账款就高达7亿元以上,不可谓不低。
儒兴科技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较高的应收账款余额会影响公司的资本周转效率,限制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如果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无效或客户业务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的可能性将增加。
从周转率来看,报告期内,儒兴科技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54次、2.87次、3.20次和3.78次,同期同行可比公司应收账款平均周转率分别为4.66次、4.90次、5.04次和5.71次,明显略高于儒兴科技。
儒兴科技表示,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帝科股份、苏州固锝、聚和材料,主要是铝浆产品总账期大于银浆产品。2022年和 2023年1-6月,天盛股份应收账款周转率高于发行人,主要是2020-2021年天盛股份银浆收入占50%以下,2022年和 2023年1-6月,天盛股份银浆收入超过比例 银浆收入比例增加80%,提高了天盛股份应收账款周转率。
实际控制人被询问,大额分红还筹集资金补充流动
深圳证券交易所在监管下发的第二轮询价函中,重点关注儒兴科技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和主要股东。
根据招股说明书和询价函,2021年6月,廖辉、张宇新、张伟国、刘楚楚分别将发行人股权转让给徐珊和徐进;上述股权转让是指股东对公司过去的贡献和股权激励,一次性确认当期股份支付8972.60万元。
2022年11月,许珊继承父亲许显昌的股份,成为儒兴科技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接持有公司26.27%的股份,许坚委托其行使9.44%的股份表决权,并与夏国瑞、许瑾保持一致的行动关系,共控制公司50.47%的股份表决权。
通过梳理,实际参与儒兴科技及其子公司管理的主要股东包括许显昌(已死亡)、许珊、许瑾、夏国锐。其中,徐珊全面负责儒兴科技及其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徐瑾和夏国锐主要参与无锡儒兴的日常经营管理。许珊、许坚是兄妹关系;许瑾是夏国锐儿子的配偶,张维国姐姐的女儿。儒兴科技股东廖晖、张宇新、张维国、刘楚楚。
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儒兴科技回复并说明:实际控制人识别和变更情况是否准确,发行人控制权的稳定性是否符合相关要求;现有股东之间是否有代理协议或其他利益安排;相关会计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的要求。
儒兴科技在询问函中回复说,许显昌和许珊是父女关系,2022年11月,许显昌去世后继承了股份,许珊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廖辉、张宇新、张伟国均为投资者,三人均未实际参与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并出具了《不寻求儒兴科技实际控制权的确认与承诺》,承诺与儒兴科技其他股东无其他相关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不寻求发行人的实际控制权。
廖辉、张宇新、张伟国、刘楚楚持有发行人的股权,徐山、徐金转让的股权已真正支付对价。股权转让的受让人资金来自自有资金或家庭积累资金,资金流动无异常;股权转让无潜在争议或争议。
此外,市场对儒兴科技上市前夕的分红和IPO募集投资的补充有一定的质疑。
招股说明书显示,2020年和2021年,儒兴科技现金分红分别为7500万元和4亿元,共计4.75亿元。IPO计划筹集15亿元,其中6.23亿元用于扩产,4.59亿元用于研发,4.18亿元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港湾商业观察》,企业在上市前夕分红,然后在IPO过程中筹集资金补充营运资金,这需要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一方面,股息可能是公司为了回报股东或提高股东的信心,但另一方面,如果公司在上市前夕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经营和发展,那么股息可能被视为不健康,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做出了一些短期决策。(港湾金融出品)
原创文章,作者:港湾商业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822140461.html